陆心源

- 姓名:陆心源
- 别名:字刚甫,号存斋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州市月河街
- 出生日期:1834
- 逝世日期:1894
- 民族族群:
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月河街(今湖州市月河街)人。天资聪颖,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精通九经,尤精于郑、许之学。先后拜名儒万青藜、吴式芳、张锡庚为师。常与同乡姚宗堪、戴望、施补华、俞劲叔、王竹侣、凌霞研习学问,有“苕上七才子”之称。清咸丰九年(1859)乡试中举,按例以知府分发广东,随总兵刘长佑赴直隶镇压太平军,为刘长佑所赏识,并被推荐为道员。同治四年(1865),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六年调高廉道,送部引见。十一年,任福建盐运使,总办税厘通商善后诸局并海防事宜,后置粮盐道。因与上司不和,多次被诬陷、迫害,遂以母年高为由,请求归里。两年后,其上司仍以盐务损耗罪名参奏,终被削去官职。返归故里后,在城东莲花庄旁辟一小园,取名“潜园”。园中有“四梅精舍”、“五石草堂”等16景,以清旷雅致闻名。又独资建升山桥,修复安定、爱山两书院,修建仁济善堂,举办义学等,当地百姓交口称誉。光绪九年(1883),经山东巡抚张曜和直隶(今河北省)总督李鸿章保奏,得旨恢复原职,交军机处记名简放。十九年,光绪帝召见,褒奖“著作甚多,学问甚好”。归途中,路经天津时染疾,次年卒于湖州。
陆心源酷爱藏书,见异书必倾囊以购。尤其在削职家居期间,趁大江南北兵变纷繁,收购大量珍贵书籍,其中宋刻本100多种,元刻本400多种。建藏书楼三处,分别收藏:一名“皕宋楼”,藏宋、元刻本及名人手抄本。一名“守先阁”,藏明、清刻本。一名“十万卷楼”,藏普通书籍。
陆心源学识渊博,著述甚富。古书源流、金石考证方面,著有《仪顾堂文集》、《仪顾堂题跋》、《续跋》、《金石粹编续》、《金石学录补》等。鉴别藏书画方面,著有《皕宋楼藏书志》、《穰黎馆过眼录》等。记述故乡风雅,补志阙遗的,有《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宋诗补遗》、《群书校补》、《吴兴诗存》、《归安县志》等。考证宋史繁衰、党禁始末的,有《宋史翼》、《元祐党人传》。合署《潜园总集》,计940余卷。刊刻《湖州丛书》、《十万卷楼丛书》,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颇有地位和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斜阳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太宰治。发表于1947年。作品是二次大战后的畅销小说,曾在一部分读者中产生共鸣,并由此产生代表没落阶层的流行语“斜阳族”。作者在小说中写了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书信等,刻画了这个家庭的母亲、姐姐、弟弟以及与这个家庭关系密切的一位小说家的形象。母亲是“日本最后一名贵妇人”,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于旧日的怀念。她的死暗示着“高贵美的死亡”。弟弟自战场归来后,生活颓唐,难以与战后社会融合,最后追随其母而去。姐姐是个身染污浊要 “道德革命”的女性。而颓废放荡的小说家则是作者旧日的影子。作者在这四个人物身上,表现了自己的憧憬、绝望、矛盾的心理状态。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曲旧贵族的挽歌,也是战后混乱社会的投影。
许忠直集
一卷,诗文集,明许子伟撰。许子伟,明代官员。字用一,号南甸。琼山府城镇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行人司行人。著有《广易通》、《警觉语》、《文编吟草》、《谏垣录》、《敦仁编》、《许忠直集》等。
中国八大诗人
胡怀琛著,主要介绍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祯这八位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创作艺术。胡怀琛先生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发生与源流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杰出诗人与优秀诗歌的成就,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八位伟大诗人的介绍,梳理出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胡怀琛先生从个人的赏鉴喜好出发,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宗源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诗人与诗歌的成就。
王舍人诗集
诗别集。五卷。明王绂撰。绂卒于官舍,其集为其子王默所编。王进为作序云:“其子默裒集遗稿,得诗若干首,汇次成帙,题曰《友石先生诗集》,将寿诸梓,求余序之。”可知王集最初之名与现在通行之名不同。此编前有曾棨写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之序及王进写于仁宗洪熙元年(1425)之序,其刊刻当在宣宗宣德(1426—1435)初年。但此本已不可见,传世最早之本为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无锡知县荣华重刊本及弘治六年与《虚舟集》(明王偁着)同刊本。《四库全书》所收当为此本。民国十三年(1924),无锡陶守恒以刻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抄本,编为《王舍人诗集》五卷。前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后附王洪撰《王孟端小传》、章昞如撰《孟端王公行状》、胡广撰《王孟端墓表》。全书按诗体排列,卷一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五言排律,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卷四为七言律诗,卷五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此书有中华书局民国十二年排印本,收入《锡山先哲丛刊》第二辑。
朱子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朱子》孙毓修著。 朱熹, 字之晦,一字仲晦,号 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人。南宋 哲学家、教育家。曾任秘书阁修撰等职,并讲学庐山白鹿书院。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 《朱子语类》等多种。据清人梁章钜《楹联丛话 ·卷一》载:“《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载联语尚 多,谨摘录如左,以见南宋时楹帖盛行,虽大 贤亦复措意于此矣。”唯朱熹联语颇欠文采, 而多含道统。如“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 古人心。”等。
班马异同
南宋倪思撰。三十五卷。又名《班马异辞》。作者以班固《汉书》因《史记》之旧而增损其文,乃取两书逐字逐句加以比较,以参得失。明朝许台仲又因此书加以厘正,改名为《史汉方驾》。《班马异同》是对《史记》与 《汉书》作对比研究的著述。旧题宋倪思撰,刘辰翁评点。有明永乐刊本,万历刊本。关于《班马异同》的撰者,历来有不同说法,有的题为宋刘辰翁撰。此说实不可取,因为此书最早著录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而这时刘辰翁尚未降世,或正处孩提时代,所以 《班马异同》“使果出辰翁,则陈振孙时何得先为著录?是固可不辨而明矣。”思以班固《汉书》多因司马迁《史记》之旧,大抵务趋简严,然或删而遗其事实,或改而失其本意,乃考其字句异同,以参观得失。二书长短,较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