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恋情的终结
《恋情的终结》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最受公认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入选2015年《卫报》历史百大英语小说;2015年BBC历史百大英国小说;2014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威廉·福克纳将之评为:“我这个时代里最真实也是最感人的长篇小说之一,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如此。”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 这本书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莎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预言的那样,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
算法全能集
中国古算书,元末贾亨撰。贾亨字季通,长沙人。《永乐大典》作贾通。刻本作二卷。 总说五项,述说钱、粮、端匹、斤秤、田亩的单位进率。常用法二十项,有因法、加法(定身乘)、乘法、减法(定身除)、归法、归除、求一、商除、异乘同除、就物抽分、差分、和合差分、端匹、斤秤、堆垛、盘量仓窖、丈量田亩、修筑、约分、开平方。每项算法前有歌诀。比如“乘法”条为:“下乘之法此为真,位数先将第二因,三四五来乘遍了,却将本位破其身”。即指留头乘法。“归除”条为:“惟有归除法更奇,将身归了次除之,有归若是无除数,起一回将元数施。或值本归归不得,撞归之法莫教迟,若还识得中间法,算者并无差一厘”。其中九归口诀为:“二归见一添为五,见二进一十;三归见一三十一,见二六十二,见三进一十,……五归就身加一倍,见五进一十……九归下位加一倍,见九进一十”。撞归口诀为:“二归为九十二,三归为九十三……九归为九十九”,与后世稍异。
山谷论书
一卷。书论。宋代黄庭坚撰。散见《山谷文集》和《山谷题跋》。内容包括甚广,整理绎绪,大要有三:(1)认为“墨池笔冢,非传者之妄也”,故异常重视字内功夫,并从用笔、用墨、读帖、临摹等方面予以阐发。用笔主张“悬腕”、“高执笔”,提倡“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读帖强调要“观之入神”、“会之于心”;临摹认为“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不能学魏晋人用字多破体;用墨主张不宜过浓,也不宜过淡。此均经验之谈。其中“高执笔”为后人学大草及草书开了新门径,山谷于此成尤存巨功。(2)“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胸中有万卷书”。他认为,要使书艺脱俗,仅凭字内功夫犹难奏效,须求之于字外。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品道德,所谓“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二是渊博学识,所谓“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并认为苏轼书所以能脱俗,就在于“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这是唐代张怀瓘“先文而后墨”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与苏轼所说的“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的观点尤相契合,体现出宋人所重的文人趣味。三是触物感悟。他认为:“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亦即以自然为法。并认为自己草书,是“得江山之物”,用笔“少进”乃“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的结果。(3)“凡书百病,惟不可俗。”他论书专重“韵”,“韵”乃“俗”之反,于此提出品鉴书法的三个标准,即不俗、韵胜、字中有笔。所谓不俗,是指书法要体现书家的完美人格和渊深学养。所谓韵胜,是指书家精神世界与字的结体得势高度统一。所谓字中有笔,既指全幅体势新巧,抖擞峻拔,亦指笔画别出心裁,欹正相生。这些见解对后世书论颇有影响。
文明小史
章回小说。近代李伯元著。六十回。内容广泛反映维新运动时期之社会状况,从下层群众到豪绅官僚,从维新党到守旧党,从内政到外交,无不涉及。清廷官吏,昏庸腐朽,对于洋人百般逢迎。知府傅彦登,定了一条法规:“得罪了外国,都要重办。”书铺商人王毓生,捐资办学,被自称维新派的日本留学生悔生拐骗了三百两银子。饶鸿生赴美国、日本大玩一通,用掉二万两银子,一无所获。秦凤梧购买机器遇骗局,花光了公款。施风光以一千两银子,“运动”了一个洋务局会办。黄世昌将自己妻子送给制台大人两天两夜,进行“按摩”,弄到了一个银圆局提调的美差。朝廷提倡“立宪”,派平正出洋考察,表面一清如水,却暗中收受稀世之珍。写出了晚清官场的“群丑”图,表现了作者的改良主义思想,但对义和团运动有偏见。光绪二十九年(1903)《绣像小说》创刊号开始连载,至第五十六期刊完。光绪三十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1955年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先后重版印行。
周易
儒家经典之一。简称《易》,亦称《易经》。“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相传周人所作,故名。一说“周”为周密、周遍、周流之义。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为占卜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说法不一。其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际。《传》包括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彖、象、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其中彖、象、系各分上、下。共十篇,统称“十翼”,旧传为孔子所作,实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周易》以八卦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对后世封建社会的哲学思想影响极大。《十三经注疏》中收入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佛教文献,共六卷。清代木陈道忞说,真朴编次。收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二十六册、《禅宗全书》第六十四册。道忞禅师,俗姓林,广东茶阳人。字木陈,号山翁、梦隐。曾奉清世祖(顺治)之召入大内说法,并蒙世祖赐号‘弘觉’。本书系道忞北游大内之说法集录。卷一收录大内万善殿之语录,卷二收奏对机缘,卷三收奏对别记(上),卷四收奏对别记(下),卷五收偈、赞,卷六收杂着,卷末附录清·顺治十七年的〈御札〉一篇。清世宗(雍正)即位后,曾对《北游集》所载甚表不满。谓该书‘狂悖乖谬之语甚多’而下敕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