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文集

作者:李白
李太白文集

诗文集。唐人李白撰。三十卷。白有《李太白集》已著录。此编系来人宋敏求在乐史所编三十卷本基础上,参以各本,重编而成。书成于神宗熙宁元年(1068)。乐史所编本前二十卷有诗七百七十六首,宋敏求又从王溥家所藏之三卷本(三卷中缺下卷,仅存二卷)李白诗集中补充一百○四首,又从“唐类诗诸编洎刻石所传,别集所载者“补入七十七首,共得一千○一首诗,编为二十三卷;又将原乐史本别集十卷所载之赋、表、序、碑、颂、记、铭、讚文等编为六卷,附于诗后;李阳冰、魏颢、乐史序及范传正、李华、刘全白、裴敬四人为李白作的墓碑碣记,共编为一卷,列于诗前,成一新三十卷本。宋敏求本“沿旧目而釐正其汇次”,各类漫无次第。后曾巩对其编次加以更订,晏知止校刻。该刻本卷一为诸家序、碑、志、碣记。卷二至卷二十四为诗,分为乐府、歌吟、赠、寄、别、送、酬答、游宴、登览、行役、怀古、闲适、怀思、感遇、写怀、咏物、题咏、杂咏、闺情、哀伤二十类。卷二十五至卷三十为杂文。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该书有蜀刻大小二本。该本收诗数量之多,远超以前各本。但其中杂入伪诗亦复不少。苏轼曰:“今《太白集》中有《归来乎》、《笑矣乎》及《赠怀素草书》数诗,决非太白作,并后来五代间贯休、齐己辈诗

猜你喜欢的书

悉达多

悉达多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国出版,通过对主人公悉达多身上的两个“自我”——理性的无限的“自我”和感性的有限的“自我”——的描写,黑塞探讨了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永恒的人生境界的问题。《悉达多》讲述了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此篇为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后半首,《正统道藏》单出为一篇,收人洞真部玉诀类。诗言内丹修炼法。认为修炼之道,须采合先天二炁,聚真炁于太空,以乾坤为鼎器,「拨得阴阳归掌内。顷刻中间造化生」,此即「混沌凝神神仙道」。

周易函书

周易函书

包括 《约存》十八 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 共五十二卷,清胡煦撰。此书原本一百 一十八卷,正集九十九卷,别集十九 卷。正集包括 “释经”四十九卷,“原 图”八卷,解伏羲之 《易》;“原卦”三 卷,解文王之 《易》;“原爻”三卷,解 周公之 《易》;“原古”三十六卷,集前 人《易》说。别集包括“函收约”三卷, “易学须知”三卷,“易解辨异”三卷, “篝灯约旨”十卷。别集先已版行,正 集因卷帙浩繁,乃将“释经”之文摘 要为“函书约注”十八卷,余五十卷摘 要为十六卷,附以 “续约旨” 二卷为 “续集”。胡煦死后,正集散佚,其子季 堂重新校订,将 “续集”编为十五卷, 冠以 “函书约”三卷,共十八卷名为 “约存”。将“续约旨”二卷散附“篝灯 约旨”合 “易学须知”三卷,“易解辨 异”三卷共十六卷为 “别集”。而 “释 经”之文十八卷仍名 “约注”,成今本 五十二卷。此书说《易》大体斟酌于汉 学与宋学之间。《四库全书》 收入。

长夏

长夏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10月初版,列入“文艺小丛书”。作品以第一人称手法,描写一个痛感孤独、渴求人间同情与温暖的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小说主人公“我”是一个穷得连出门的车费也没有的知识青年,悲苦的生活使他渴求得到人间的爱。住在西城的大姐和六姐,一个是寡妇,一个是有夫之妇,但都缺少“爱”。“为了收割爱的谷子”,“我”就经常前往她俩住处。在长久的接触中,大姐处处流露出“爱我”的言行,但我感到“大姐的爱我”是“累赘”,因为“我不要太太,所要的只是浪漫的情人”,所以我无法“爱我所不能爱”的大姐,只能同情和怜悯大姐。而六姐没有爱情的生活以及多愁善感的性格正合“我的口味”。因此,“我”和六姐就渐渐相爱了。作品在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剖析了一个凄苦灵魂的追求和矛盾。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太平天国诰谕之一。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杨秀清(约1820~1856)、萧朝贵(约1820~1852)于1852年(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在永安联合颁布。后收入《太平天国文选》。该诰谕突出反满民族革命,历数清王朝对汉族人民的剥削与奴役,“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削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人之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满汉官僚地主勾结,把人民逼入绝境。“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太平天国“创建义旗,扫除妖孽,廓清中夏,”推翻清朝。汉族人民应当速拜上帝,共击清军,“务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该诰谕是太平天国的重要政治纲领之一,对于激励人民群众的反清起义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志

通志

南宋郑樵撰。200卷。纪传体通史。记述上古至隋唐3000余年的史事。郑樵博学而著述丰富。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进经旨、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等31种书。绍兴二十六年,综合历代史料编成此书。分本纪、年谱、略、世家、列传等。计本纪18卷,自三皇五帝至隋,依各史抄录;世家3卷,分周同异姓;列传108卷,自周至隋;载记8卷,为五代十国;四夷传7卷,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年谱4卷,自三皇五帝至 隋;20略52卷,记上古至唐宋历代典章制度及文化发展。20略计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昆虫草木等,其中多袭用《通典》旧文,惟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五略,为旧史所无。20略为作者用力之作,也是本书的精华。 其中最要者为《艺文》与《校仇》。《艺文略》为宋以前之图书分类目录,著录图书10912部,110972卷。《校仇略》为目录、校仇学之重要著作。旧以此书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三通》,但本书是通史,三书并列不当。元大德三山郡刻元明递修本,元至治二年福州刻本为现存最早版本。明清版本颇多,通行有清武英殿本。1937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有《十通》合刊本。《二十略》有单行本,名《通志略》,有明陈宗奎校刊本、《四部备要》本、世界书局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