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忠集
作者:欧阳修
别集名。北宋欧阳修(谥文忠)作。153卷(凡《居士集》、《外集》、《易童子问》、《外制集》、《表奏书启四六集》、《奏议集》等114卷,《归田录》、《诗话》、《长短句》等19卷,《集古录跋尾》10卷,书简10卷)。附录5卷(年谱、行状、墓志、传文等)。其中《居士集》是作者晚年自己编定,并有苏轼写的《居士集序》,其余都是南宋周必大所编定。《近体乐府》、《诗话》为后人单独印行,称《六一词》、《六一诗话》。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著名的文学家。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文笔纡徐曲折,语言平易流畅。其诗风格清新雄健,平易疏朗,议论化、散文化特点较明显。词则更富于情韵。代表性的作品,散文如《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等;诗如《食糟民》、《边户》、《戏答元珍》等。
章节列表
升序↑- 御制读欧阳修纵囚论
- 提要
- 原序
- 四朝国史本传【淳熙间进】
- 文忠集年谱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附录卷一
- 附录卷二
- 附录卷三
- 附录卷四
- 附录卷五
猜你喜欢的书
幼科医验
《幼科医验》一名《幼科医案》,分上、下卷,约成书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本书由秦昌遇其孙秦沆(字载明)汇辑,上卷列初生杂证、胎病及幼儿急慢惊、疳积、吐泻、外感等14篇;下卷列咳嗽、天哮、肺气痰喘、痰证、痫证、眩晕、积聚等21篇。本书内容丰富,同一证下分因论治,条分缕析,用药审慎,理法完备,自成特色。
外科集验方
方书。明周文采撰。二卷。文采有 《医方选要》已著录。鉴于《医方选要》详于内科而略于外科,故兴献王朱祐杭又命搜集外科方书中奇验之方。文采乃遍览古名医外科诸书,择其运用巧妙、药证相符之方,于弘治十一年(1498)汇编成书。书中首为疮科总论,次分五发痈疽、疔疮、瘰疬、肠痈、痔漏、乳痈、肺痈、诸疳疮 (附骨疽)、诸疮、癣疥、臁疮、便毒,凡十二门。每门皆述其病症机理,阐发病症之源,并详加考证。论下选方,其方切而实用,并论述制方之理及用法,可供外科临症参考。有嘉靖二十四年(1545)南京礼部刻本。
简明医彀
八卷。明孙志宏(生卒年不详)撰。孙志宏字克容,别号台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孙氏之父孙桂岩为当地名医。孙氏青年时曾攻儒学,参加科举考试,后承父业,专攻医学,行医五十余年,颇有医名。孙氏参考古今医籍,众家之说,又参以己见撰成此书。自序中孙氏称:其书备而不冗,约而不漏,义类浅显,个人可解,若射必有彀,故名之。此书卷一先列“要言一十六则”,着重论述养生、辨证治疗、用药得失及医德等内容,次论病证;卷二至卷五论述内科杂病、伤寒、五官、口齿疾等病证,卷六为儿科疾病证治,包括养子十法,论及婴幼儿保健; 卷七为妇产科疾病证治,又论述胎前十要、初产十要等内容;卷八为外科疾病证治,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外治法中如针、灸、吸、熨、溻渍、围法等。全书述证简切,议论平正,通俗易懂,多为孙氏临床之经验,颇有实用价值。每病证下列有主方、成方、简效方,亦有孙氏自创之方。论述精详简切,立方慎重,注重实用。颇有临床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有崇祯三年 (1630) 初刻本,崇祯十七年(1644)刊本,清乾隆十三年(1748)绣水胡树槐补刊本。
金匮发微
《金匮要略》注本。曹家达(颖甫)注。作者之注文力求结合个人临床心得,予以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针对《金匮》原文存在错讹或脱漏予以校订,并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释义不当的注解。此书初刊于1936年,1956年上海千顷堂书局将曹氏之《伤寒发微》与《金匮发微》予以合刊出版,书名《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尚书注考
一卷。明陈泰交撰。泰交字同倩,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旨在指摘蔡沈《书集传》之疏漏,凡所指摘,引经、注经不相照应者3条,同字异解者362条。其中不相照应者3条,蔡《传》引经、注经显相矛盾,诚蔡氏之误;其同字异解者,一字容有数义,指摘未免过严。此书无所指摘,均直录注语,不加论断,亦不援引古义、旧说。此书稍逊马明衡《尚书疑义》与袁仁《尚书砭蔡编》。马、袁二书于《书集传》名物制度多所驳正,泰交此书则重在指摘《书集传》训诂之疏漏,可与马、袁二书互补。现存有清抄本,藏浙江图书馆,另有《海山仙馆丛书》本、《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金刚三昧经通宗记
金刚三昧经通宗记,十二卷,清寂震述并序跋,魏学渠序,附修习金刚三昧行法,震禅师所著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