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
本书集合了八位著名汉学家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的细致分析,研究内容囊括了野战与围城、外征与内讨、御侮与平乱,起于公元前632年,止于公元1556年,跨越先秦、西汉、唐、宋、明各代,通过城濮之战、征伐匈奴、淮西之役、襄阳围城、鄱阳之战、土木之变、剿平倭寇等经典战例,呈现出经常被忽视的古代中国的军事风格和军事传统。
方麓集
明代诗文别集。王樵(字明逸)著。《四库全书》收录其集时,曾说明其版本情况:“其集凡有 二本,一为文九卷、老子解一卷、诗一卷;一即此本,凡诗文十四卷,又《戊申笔记》一卷、《紫薇堂札记》一卷,较初本颇为完备。”前本计11卷,现已无刻本存,但有清抄本流传,从中可知此版本情况。后者虽有明刻本传世,但现存的两本已有残缺,这样,就显出《四库全书》所收14卷本的珍贵。《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樵研思著述,于《易》、《书》、《春秋》及《四书》皆有解诂。《江南通志》称其性素简默,至谈经则娓娓不倦,故文章具有根柢。又《通志》述樵之言曰:‘士大夫以留心案牍为俗吏,文墨诗酒为风稚,夫饱食官禄,受成吏胥,谓之风稚可乎。’故其文章颇切实际,非模山范水、嘲风弄月之词。其诗虽不能自辟门径、而冲和恬淡,要亦不失雅音。盖当七子争驰之日,尤能守成,宏先正之典型焉。”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还指出其诗有“清婉轶伦”的特长。其诗文风格确实少见激昂蹈厉之辞。
中国报学史
戈公振著。写成于1926年6月,192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绪论、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之现状等6章。叙述了从古代邸报迄1926年初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其报界现状一章,对报馆组织、广告、发行、印刷、附刊与小报、华侨报纸、通讯社、报业教育、新闻团体、报纸法律……等17个方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书中附有大量原始材料和报刊插图多幅,对外报的文化侵略,对清廷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新闻压制政策,进行了鞭挞。此书出版后,受到广泛重视,影响久远。解放前共出4版,日本人小野保曾译为日文,改名为《支那新闻学史》,1943年在日本东京出版。1955年3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重印,由戈宝权撰《前言》,附录《英京读书记》。香港太平洋书店于1964年翻印;台北的台湾学生书店也曾影印,至1982年计出4版。中国新闻出版社,于1985年11月再印,戈宝权撰《谈戈公振和他的〈中国报学史〉》,附录杨瑾琤、宁树藩、方汉奇、王凤超的《中国报学史史实订误》。
广笑府
笑话。明冯梦龙(墨憨斋主人)撰。十三卷。梦龙有《古今小说》等“三言”已著录。此编在作者《笑府》基础上略为增益的笑话集(末卷附录谜语)。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口腹、风怀、贪吞、尚气、偏驳、嘲谑、讽谏、形体、杂记、隐语,共十四类四百条。有与《古今谭概》重出者。前有作者序曰:“古今莫非话也,话莫非笑也。……后之话今,亦犹今之话昔,话之而疑之,可笑也;话之而信之,尤可笑也。经书之史,鬼话也,而争传焉。诗赋文章,谈话也,而争工焉。褒讥伸抑,乱话也而争趋避焉。”在他看来或笑人,或笑于人,笑人者亦复笑于人,笑于人者亦复笑人,古今世界乃一大笑府,人人都于其中扮演角色。所收明代(间有前代者)笑话既录全备,经作者加工,更极精练多讽,一着纸而解人颐。盖冯氏于明末作家中,素以才情跌宕,风流蕴藉闻名,被称为明季天才狂士,其文字潇洒倜傥而大胆,于整理笑话中更见功力,学界、民间视为珍品。有《国学珍本文库》本、一九三六年襟霞阁主人重刊本。
潜溪诗眼
诗话著作。宋范温撰。范温,字元实,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范祖禹之子,秦观之婿,吕本中之表叔。曾直接从黄庭坚学诗。该书亦简称《诗眼》,卷数不详,当时曾为各家所引,宋以后散佚。今传《说郛》本仅三则,罗根泽《两宋诗话辑校》辑得二十七则,郭绍虞《宋诗话辑佚》辑得二十九则。就所见各则来看,每则字数动辄在数百字乃至千字以上,与此前以闲谈记事为主、三言两语式的诗话大不相同。其诗学观点,大抵推崇黄庭坚,以江西诗派理论为旨归。其内容,则以谈论诗法为核心。所谈诗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字法。如称“好句要须好字”,“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二是句法。如称“句法之学,自是一家工夫”,“句法不当重叠”等。三是章法。如称“自古有文章便有布置”,“如官府甲第厅堂房屋,各有定处,不可乱也”。四是命意。如称“炼句不如炼意”,“诗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等。范温认为,这些字法、句法、章法和命意之法,就是作诗的关键、诀窍,也即所谓“诗眼”。这种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的探讨,对于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意义。“诗眼”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学诗、评诗要有眼光、有识见。如引黄庭坚语:“学者要先以识为主,如禅家所谓正法眼者。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又称:“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此处所称“识”、“正法眼”、“悟门”、“悟入”,已开借禅喻诗之先河。其所评诗,则善于比较研究,如对杜甫和韩愈樱桃诗的比较,刘禹锡和李商隐马嵬驿诗的比较,陶渊明诗句、李白诗句与时人同类诗句的比较等,“每两相对照,以显优劣”,“固是别具一只眼目者”(郭绍虞《宋诗话考》)。书中以论、评为主,未见考证及闲谈琐事,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具有较高的理论批评价值。有《宋诗话辑佚》本。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刘宋罽宾国沙门求那跋摩译,七言偈,种种劝诫,令修学正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