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珠子

作者:胡也频
活珠子

现代短篇小说集。胡也频著。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4月初版。收《活珠子》、《小人儿》、《初恋的自白》、《小小的旅途》、《僵骸》、《家长》、《登高》等短篇小说7篇。其中《初恋的自白》记述一个单身汉对少年时代与美丽的表妹青梅竹马相伴的一段美好的回忆。《小人儿》描写了一个受尽母亲虐待的“小人儿”的生活,她只是在牧放羊群时才有“一种感觉她自己的快乐的情趣”。《活珠子》记叙一个“老实,谨慎,并且还带点傻气”的中年泥水匠,从小生就一个扁脑壳。一次,在他的伙友中传出了游方老道士的胡诌:“扁头中有颗活珠子”。于是两个伙友在一天深夜破开了他的脑壳。当他的死讯传开后,许多人所关注的却是那颗“活珠子”的下落。本集小说主要表现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同时揭露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下“国民性”的堕落。

猜你喜欢的书

皇览孙氏辑本

皇览孙氏辑本

类书。魏文帝曹丕在220年(延康元年)到222年(黄初三年)间召集刘劭、桓范、韦诞、王象和缪袭等人编成。该书“记先代冢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收集经传,随类相从,开创了编纂类书新体制。卷帙浩大。黄初三年(222)完成。为中国最早之类书。据传原有四十余部,一千余篇,八百余万字。南朝梁时尚存六百八十卷,隋时仅存一百二十卷。约于宋代全部亡失。清代有孙冯翼、黄奭辑本各一卷。

雍正广东通志

雍正广东通志

广东地方志。清郝玉麟等监修,鲁曾煜等编纂。六十四卷。玉麟,奉天镶白旗人,官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东总督。曾煜,浙江人,官翰林院庶吉士。广东地处岭南沿海澳区,汉魏以还舆图可考。明有戴璟、郭棐、谢肇淛、张云翼诸家之书,但仅粗具崖略。清康熙二十二年始有通志,此为雍正八年(1730)玉麟承命所辑。次年成书。首为典谟、次星野、舆图、疆域、沿革、编年、礼乐、海防、学校、公署、坊都、贡赋、兵防、屯田、盐法、职官、人物、风俗、物产、外藩、艺文等三十五门。图有省总、府疆域、城郭、海防、梅岭、澳门、虎门等二十三图。全书约一百七十字。为广东现存体例内容较完备的地方志书之一。记事止雍正八年(1730)。以康熙志为底本,新增四门。旧志海防不绘图,亦不列卷,今各补入。旧志公署职官,俱详文职而略武职,详汉籍而略旗籍,今汉旗文武分类均编。旧志职官始自明,自秦迄元缺载,今俱辑补以存历代官制,并以省总各府为分序之例。特别新增《外藩志》考及海外诸国入贡道路,有由广东者,有昔由广东今改福建者,有由福建、广西境接广东者,俱历载之,以备观览;共志暹逻、荷兰、安南、苏禄,占城、锡兰等三十三国朝贡、诏赐、通使,贸易等情况。对研究我国古代南海对外关系颇有意义。编年始颛顼五帝,历雍正八年,记有关该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大事,亦为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因成书仓猝,多沿袭旧文,未免失之冗蔓,体例不一, 彼此牾。有乾隆二年(1737)刻本, 《四库全书》本。

物理小识

物理小识

中国明清之际自然哲学著作。方以智据西晋张华《博物志》、宋僧赞宁《物类相感志》等书推衍而成,由其子方中通和学生杨暄编订(可能有所补充)。初刊于康熙初年。版本主要有康熙宛平于藻庐陵刻本、光绪宁静堂刻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万有文库丛书》本等。十二卷。成书于1643年。介绍天文、物理、数学、地学、生物、哲学等学科的知识,涉及天地、律历、风雷、雨旸、人身、医药、饮食、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等内容的研究。书名中的“物理”指“事物之理”,不是今天物理学中的“物理”之含意,但书中有不少物理学知识的介绍和研究,并广及力、热、声、光、磁各领域。在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提出“寓通几(指哲学)于质测(指自然科学)之中”

偷拳

偷拳

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白羽所作武侠小说,故事讲述杨露蝉世居冀南广平府,务农为业,承先人的余荫,席丰履厚,家资富有,但却生而孱弱,从小多病。他父宠爱弱子,恐其不寿,教杨露蝉读书之暇,跟从护院的武师李德发,习练武技,藉此强身健体;又买些拳图剑谱之类·.. 后为了投师陈长兴学习陈式太极拳,不惜装哑巴,做讨饭的,冻得昏迷过去了,这才进得到陈家做了家丁,才有机会“偷拳”学艺,正是一颗痴学的心打动了陈长兴,陈长兴将一身功夫都教给了他。后来,杨露禅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杨式太极拳,成就一代宗师。

两晋南北朝史

两晋南北朝史

关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著作。吕思勉撰。1948年开明书店初版,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中国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早年执教于苏州东吴大学,辛亥革命前后任光华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还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历史研究法》、《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先秦史》、《秦汉史》、《隋唐五代史》等。本书共24章,由两部分组成,自第1章至15章为第1部分,采用纪事本末体叙述王朝兴衰,有晋初形势、西晋乱亡、东晋初年形势、东晋中叶形势、东晋末叶形势、宋初南北情形、宋齐兴亡、齐梁兴亡、元魏盛衰、元魏乱亡、梁陈兴亡、周齐兴亡、南北统一等内容。自第16章至24章为第2部分,采用旧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叙述民族、社会生活、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有四裔情形、社会组织、社会等级、人民生计、实业、人民生活、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内容。本书是中国现代较早较系统地叙述两晋南北朝历史的著作,第1部分叙述的王朝兴衰尽管不易看清历史发展的全貌及其规律性,但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钩稽排比,鉴别考订,给研究者带来很大方便。第2部分叙述的民族、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内容,将分散的资料搜集整理分门别类、极便稽考。本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重要入门书与参考书。

般若心经释略

般若心经释略

般若心经释略,一卷,明林兆恩撰并序及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