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也频

- 姓名:胡也频
- 别名:胡崇轩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福建福州
- 出生日期:1903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1931年2月7日
- 民族族群:
胡也频(1903年5月4日-1931年2月7日),曾改名胡崇轩,祖籍江西,出生于福建福州,现代著名小说作家,早年念过私塾,辍学后被送到一个金铺里当学徒。由于“五四”运动浪潮的影响,他不甘于受老板的奴役,只身逃到上海,考进浦东中学。后来,家人又送他到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学习机器制造,第二年,海军学校停办,他去北京考大学,未被录取,便留在北京过了三、四年穷困的流浪生活。这期间他对新文学发生了兴趣。1924年开始写诗和小说,同年在北京与项拙合编《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出版短篇集《圣徒》(新月书店初版)。1928年到上海从事杂志编辑出版工作,主编《红与黑》杂志,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活珠子》(光华书局)、《往何处去》(第一线书店初版)、《诗稿》(现代书局)和戏剧集《鬼与人心》(开明书店初版)。次年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出版了诗集《也频诗选》(丁玲编;1929年,上海红黑出版社)、短篇小说集《牧场上》(远东图书公司)、《消磨》(上海尚志书屋)、《三个不统一的人物》(光华书局)、《四星期》(华通书局出版)和戏剧集《别人的幸福》(华通书局)。1930年到济南省立高中教书,开始研究普列汉诺夫和卢那卡尔斯基等人的艺术理论,并进行革命宣传,受到学生的拥护,曾领导成立了几百学生参加的文学研究会,遭到反动派和学校当局的迫害。这年5月被迫离校返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选为执行委员,并担任工农兵通讯委员会主席,并被选为左联代表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一幕悲剧的写实》(中华书局)、长篇小说《到莫斯科去》(光华书局)和《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春秋书店初版)。《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他前期的作品有很大的提高,书中洋溢着革命激情。1931年1月17日正准备去江西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时,被国民党政府逮捕。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1936年,大光书局出版了《也频小说集》。解放后编选了《胡也频选集》、《胡也频小说选》(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等。196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丁景唐瞿光熙所编《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对他的生平事迹叙述较详。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天台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由清李德耀、黄执中纂修,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刻本,咸丰六年(1856 年)陈迁善重修。该志书设舆地、建置、秩官、版籍、祀典、选举、人物、方外、艺文、杂志等,详细记载了天台自有史以来至清康熙年间的地理沿革、山川城池、自然风貌、建筑关梁等方面的内容,还涵盖了天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如当地的风俗、人物事迹、宗教活动、艺文创作等均有记录。其中,对济公的记载为 “济颠,邑人。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居净慈。逆行顺行,言行叵测,其济物利生、神通感应事迹甚多”。也提到资福寺 “旧名清化,赤乌二年(239 年)建。宋治平二年(1066 年),改兴化。隆兴(1163-1164)初,改资福寺”,可见其对天台县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有较为详实的记录。
金明馆丛稿二编
古代文史研究论文集。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该书列为《陈寅恪文集》之三,由蒋天枢整理校勘。收录作者有关文学、历史、佛学等方面的论文共计58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3组。《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魏志司马芝传跋》、《元代汉人译名考》、《几何原本满文译本跋》、《高鸿中明清和议条陈残本跋》和《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等4篇蒙古源流研究的论文为一组,是史学论文。《武曌与佛教》、《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须达起精舍因缘曲跋》、《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敦煌本唐梵对字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跋》等是一组有关佛学的论文。作者善于通过对个别字句或史实的解释,揭示一些人们认为平常而往往不予注意的社会现象或重大问题,常在他人不措意处作些细密的考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一文,通过对李吉甫之父、李德裕之祖李栖筠当开元年间唐代极盛之世,忽然离弃祖宗历代旧居之地,而远迁汲县共城山,其中必有不得已之苦衷这一现象的考察,认为河北士族因胡族的入侵,已失去其累世经营的根据地,河北旧土在安史之乱后已沦为胡化藩镇区域,因此崇尚周孔文教的山东士人被迫迁居唐中央政府所在地长安或洛阳。李栖筠迁居后,为保持其社会地位,不得不举进士科,从而与其他高宗、武则天后新兴的士大夫阶级发生利害冲突,因而导致了山东旧族李党与新兴词科进士阶级的牛党长时期的争斗。由点及面,论证精密,令人信服。
觚不觚录
笔记。明王世贞(1526—1590)撰。一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书约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凡五十五条,近万字。作者感于世风日降,可叹者多,故取孔子伤“觚之不复旧觚”之意名书。专记明典章制度,尤详于今昔沿革。如徐学谟《博物典汇》曾载高拱考察科道,被劾者二十七人,并载名氏,当时论者即谓徐谙于故事,而本书更详及诸人所以被劾之故,于情事首尾较完具,为徐书所不及。所记朝野轶闻,如谓大朝会时为便于奉旨捕人,独锦衣卫不冠朝服之仪制、某朝臣谄媚刘瑾,尊为恩主老公公之丑态,均暴露出明中期廷杖、诏狱之残酷及宦官之专横,虽涉琐屑,颇可补正史之不足。作者为文学巨擘,弱冠登朝,数踬数起,阅历既深,见闻多确,故所叙录,于了解明代政治颇多助益。且文笔生动传神,具浓郁文学色彩。有《宝颜堂秘笈·续集》、《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和台湾版《笔记小说大观》本。
王氏医案绎注
医案。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十卷,附录一卷。士雄有《温热经纬》 已著录。念祖字兰荪,江都 (今江苏扬州) 人。石氏认为王氏医案随证制方,丝丝入扣,为临证必读书,遂将正续编合刊,三编作为附录,逐案详加绎注。刊于一九一七年。选案均为其对温热病方面的临床经验。针对原案,分析病情,详明脉义,辨明病所,解释方药,注明分量。对案中缺少的脉、症、药量等,均斟酌补入,附注说明。可供研究王氏学术思想及临证参考。有一九一九年谢观校订本,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原名《三因极一病论粹》,现在通行书名为《宋志》所载,简称《三因论》。以病因分类的综合性医书。原书6卷,今通行本为18卷,约23万字。陈言撰于淳熙元年(1174)。陈言,字年择,南宋医学家,浙江青田人。本书今存南宋刻配元麻沙复刻本、元刻本、清《四库全》本等多种。1957、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次铅印。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本书卷一~卷二前半部为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卷二下半部~卷十八列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等
报恩讲式叹德文
该书实含《报恩讲式》与《叹德文》两种要典。 《报恩讲式》为日本佛教净土宗三祖觉如上人于1294年左右所著,主要论述须念佛感恩于日本佛教净土宗开基祖亲鸾圣人,劝人发信净土宗,勉励净土宗传人发扬宗门。 《叹德文》为日本佛教净土宗存觉上人在《报恩讲式》的基础上,简要记述亲鸾圣人的一生事迹,赞叹亲鸾圣人的高得。 因此二文常在净土宗宗教仪式上合用,常合在一起印刷发行。 实为了解,研究东亚佛教发展史及佛教思想发展的重要古籍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