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集

作者:张纲
华阳集

宋人张纲(1083—1166)撰。四十卷。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一作金坛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初与蔡京、王黼不合,南渡后与秦桧不合,致仕。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终于彦知政事。其座右铭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自号华阳老人,谥文定。此编系其嗣子坚搜辑编成,以其自号名集。凡文三十三卷,诗五卷,词一卷,后附行状一卷。总八百五十九篇。纲每成一文,都人辄传播,经建炎兵燹,十不余一。又以秦桧柄国,惧为所忌,绝意著述有年,故斯集所存,实为不足。《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诗文典雅丽则”。冠洪迈、于文熙二序。有《四库全书》本。

张纲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魂断山崖

魂断山崖

本书是松本清张的四个中短篇推理,〈魂断山崖〉〈金池塘〉〈焰火挽歌〉〈凝视〉。卷款潜逃的年轻记者青塚以及来自温泉旅馆的女服务生阿菊携手到东京闯天下……他们的幸运很快降临了,尽管青塚主持的“新流”杂志连续赤字,却能迫使企业家市坂秀彦无限制的支持。然而,青塚的颟顸独裁、阿菊的粗鄙无知,这对奇妙的搭配却引起评论家冈本健夫的密切注意,尤其在一封对新流杂志封面提出疑问的信函出现之后。青塚与阿菊来自何处?他们与企业家市坂秀彦的暧昧关系,是如何发生的?这张由青塚提供的山景图封面,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吗?市坂是因此而受制于青塚?一连串的谜团、错综纷纭的人际关系,使好奇的冈本落入沉思……

家庭的故事

家庭的故事

现代短篇小说集。郑振铎著。上海远东图书公司1928年12月初版。内收《自序》1篇,《猫》、《风波》、《书之幸运》、《淡漠》、《失去的兔》、《压岁钱》、《五老爹》、《王榆》、《三姑与三姑丈》、《春兰与秋菊》、《九叔》、《三年》、《五叔春荆》、《病室》等短篇小说14篇。1929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增补本,增收《元荫嫂的墓前》、《赵太太》等短篇小说2篇。本集所收的作品,绝大多数为作者旅居巴黎时所写成。它们透过对旧式家庭的描绘,或抒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情趣与悲苦,或记述了旧家庭的兴衰际遇,或表现了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欢离合。《风波》和《书之幸运》是姐妹篇。作品记述了仲清与宛眉夫妇间的龃龉。其中《风波》描写妻子宛眉沉溺于打牌,经常深夜才回家。丈夫因此感到非常孤独。虽几经规劝,妻子却依然如故;丈夫只得生活在叹息之中。《五老爹》通过“我”的回忆,描写一个落第秀才穷愁潦倒的一生。五老爹早年曾投考秀才,但不幸落第。此后他始终未能找到职业,只得寄人篱下,最后“穷得连衣服都当光”,不久便郁郁而死。《三年》是本集中较有影响的一篇。它描述了封建迷信对妇女的戕害。十七嫂在年幼时曾被算命先生判有“克父”之命。嫁到夫家后适逢家道兴盛,便受到婆婆的百般疼爱。不久公公病故,儿子又不幸夭亡。于是她被视为“灾星”,最后遭到丈夫的遗弃。这些作品虽然是写家庭的琐事,却仍不乏某种典型性,正如作者所述,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也“不是旧事的纪实”,“我写的是旧家庭的‘积影’,其中的人物也都是‘积影’”(《自序》)。本书在结集过程中,曾得到叶圣陶、老舍等的帮助。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凡六卷八十回。题“五岳山人周游仰止集”、 “靖竹居士王黉子承释”。封面镌“钟伯敬先生原评”、 “古吴麟瑞堂藏板”。有图二十四叶四十八幅。首王黉序,署“崇祯岁在旃蒙大渊献(乙亥)春王正月人日靖竹居士王黉子承父书于柳浪轩”。小说从“盘古氏开天辟地”按史叙至“周武王吊民伐罪”。作者颇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开头竟先抬出释迦牟尼云: “西方世尊释迦牟尼佛大放光明,照见天下万国一大部洲,洪濛久闭而不得升降,天昏地暗,神惨鬼愁,犹人居水火之中,奔溺之状,深为可怜”,乃派座下的一位名毗多崩娑那的菩萨转世,左手执凿,右手持斧,以开天辟地,位置日月。此即为盘古氏。盘古功完行满,即返西天。盘古之后,又有天皇、地皇、人皇“三皇”及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五帝”等继续出世以统治天下,以后则叙尧、舜及夏、殷二代,最后,周武王商郊一战,大败殷兵,纣王不得不于鹿台投火自焚, “太公传令,将淫妇妲己、奸臣费仲碎尸万段,百姓鼓舞大悦,天下一统尽属于周”。本书所叙故事大抵本于史书,汇集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杂以迷信之说。文字比较枯燥,叙述甚为拘束。篇幅虽比同一题材的《盘古至唐虞传》增加不少,但也未能创造出生动形像。

茯苓仙

茯苓仙

近代传奇剧本。1卷,14出。许善长著。光绪九年(1883)九月刊,辑入《碧声吟馆丛书》。原署“玉泉樵子填词”。北京图书馆藏。此曲作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该剧取材于有关仙女麻姑的传说。主要剧情叙:麻姑本为宣城 乡下农家女,因见一小儿奔跑嬉戏于水面,知为茯苓仙,便以红线 缀于小儿衣襟,追至松根下,掘出服食,遂成仙。共十四出,出目为: 《采药》、《寿萱》、《泄神》、《传道》、《归省》、《宦辞》、《栖真》、《会宴》、 《鞭背》、《鉴心》、《献筹》、《释篆》、《广教》、《建坛》。以[香遍满]开 场:“融和昼景,飞飞落花粘翠屏。是处樵声通曲径,丁丁频入听。风 来四面应。 我攀援绝崖登,怎不见娉婷影。”[尾声]云:“镇山门寿贞珉,愧乏千金贻赆。准备着一瓣心香昼夜熏。”

中国史学通论

中国史学通论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著作。朱希祖著。是著者在北京大学史学系的讲稿,编写于1919至1920年间。原名《中国史学概论》,1942年正式出版,改署今名。全书共三编,一为“中国史学之起源”,包括史学之本义、有文字而后有记载之史、再论书记官之史、未有文字以前之纪载、再论追记伪托之史、论历史之萌芽;二为“中国史学之流别”,包括编年史、国别史、传记、政治史与文化史、正史、纪事本未;三是“附录”,包括《太史公解》、《汉十二世著纪考》两文。全书“叙述中国各种史体发展之大概,而略论其利弊。”主要内容如下:驳正《史通》数十条见解;“区分书记官之史与历史官之史性质不同,破数千年历史官起于黄帝之旧说”;“以科学方法治史,视人类之发展与动植物之发展相同”;认为“史学家应高自标置,不为政治家之仆隶,方是以称史职。”;提出“今后之史学,不应专重国史,而须提倡民史,盖国史决不能发露真情。”史学在发端上有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两种倾向;前者发端为谱系,进步为年代纪;后者发端为英雄诗,进步为纪传。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佛教著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妙叶集。二卷。是开示“三昧念佛”法门之作。谓“念佛三昧”是一切法门中“最上三昧”,故称“宝王”。上卷分九篇,下卷分十一篇,并附“真妄心胜劣图说”、“破妄念佛说”二文。收录于明《嘉兴藏·续藏》,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