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纲

- 姓名:张纲
- 别名:字彦正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083
- 逝世日期:1166
- 民族族群:
张纲(1083—1166),字彦正,晚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观四年,入太学。政和三年,试内舍第一。次年,赐上舍及第,特除太学正。五年,迁太学博士,除校书郎。以论事忤蔡京,主管玉局观。宣和三年,复为秘书省校书郎,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迁著作佐郎。五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建炎元年,出为两浙路提刑。绍兴二年,改江东提刑。三年,以左司郎中召还,权监察御史,进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四年,兼详定一司敕令,除给事中,提举宫观。时秦桧当政,张纲奉祠近二十年。二十三年,以徽猷阁待制致仕。秦桧死,召为给事中。次年,为吏部侍郎兼侍读,权吏部尚书。二十七年,擢参知政事,以年老辞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谥章简。张纲立朝有守,尝书“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为座右铭。文思敏赡,周必大称其文“实而不野,华而不浮”,“论思献纳,皆达于理而切于事”,诗歌格律有唐人风(《张彦正文集后序》)。《四库全书总目》亦谓“诗文典雅丽则,讲筵所进故事,因事纳忠,亦皆剀切”(卷一五六)。像《论党籍之家推恩泛滥札子》、《乞严边备札子》、《论淮南官冗札子》等,议论政事都能出于公心,切中时弊;《进故事》、《经筵讲义》引经籍、唐史为鉴,反覆申说。清四库馆臣称他“卓然特立,毫无门户之见”(同上书)。其诗写景吟怀,时有佳句,如“山烟归宿鸟,水月动明波”(《月夜》),“千里故园云水外,三年归路梦魂中”(《次韵仲弼重九》),“士应知己用,人岂法家流”(《汤胜仲挽词》),也都情真意切,清新晓畅。张纲诗文在南宋乾道时由其子张坚编为《华阳集》四十卷,后由其孙张釜刊行传世(洪迈《华阳老人文集序》),今存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四库全书》本。又著有《瀛州唱和集》八卷,今已佚。《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三十七首。《全宋诗》卷一五七六至一五八○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三六六一至三六八○收其文二十卷。事迹见洪箴《张公行状》(《华阳集》卷四○附录)、《宋史》卷三九○本传。
张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昭明太子集
六卷。梁昭明太子萧统撰。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 (今江苏武进) 人。曾编 《文选》三十卷,裒集秦汉以来诗文甚富,为总集之祖,对后代文学影响较大。自己也擅诗文,有《昭明太子集》。据《南史》本传,统有文集二十卷。此二十卷本至隋唐时犹存,而《宋史·艺文志》著录仅止五卷,《文献通考》更不著录,说明宋末已散佚。今本系明人据类书采掇而成,有明嘉靖间杨慎等核定辽府宝训堂刊五卷本、明叶绍泰刊六卷本,又有明汪士贤辑《汉魏诸家集》所收五卷本、明人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所收五卷本、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收一卷本。张溥本自张燮本出。《四库全书》用明人叶绍泰刊本凡诗赋一卷,杂文五卷。《四部丛刊》影印明杨慎等校刊五卷本,凡赋一卷,诗一卷,杂文三卷。《四部备要》据五卷本排印。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出版陈宏天等标点本,以《四部备要》本为底本,末附近人胡寄懋撰《昭明太子年谱》。有四库全书本。
数理精蕴
五十三卷,题清圣祖御撰。康熙五十一年下诏开蒙养斋,令梅文鼎之孙梅瑴成、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等修《律历渊源》。历时十年成书,计有《历象考成》四十二卷、《律吕正义》五卷、《数理精蕴》五十三卷。该书是梅瑴成等人在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等人译稿基础上汇编而成。是一部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上编包括几何学、三角学、代数学及算术等知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五卷“立纲明体”,下编四十卷“分条致用”。另有表四种八卷。上编有《几何原本》、《算法原本》等。《几何原本》内容虽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大致相同,但著述体例差别较大。《算法原本》介绍了小学算术的理论基础,讨论了自然数的性质,包括自然数的相乘积、公约数、公倍数、比例、等差级数、等比级数等的性质。下编包括实用算术,度量衡制度,记数法,整数四则运算,分数运算,比例及其应用,一次联立方程,开平方及开带从平方、开立方及开带从立方,有关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二次方程应用问题,已知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内切圆径及内接正方形边长的公式,由内接、外切多边形求圆周率的方法,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三角形边长、角度相求——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的解法,直线形、圆、弓形、椭圆的面积,各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外切圆径、内接圆径的关系,柱体、棱锥体、棱台体的体积,圆柱体、圆锥体、截球体、椭球体的体积,各种等面体的体积与各种等面体的边长和外接球径、内切球径的关系等等。代数学知识方面,主要是方程的解法,“对数比例”,等等。各种数学用表包括:素因数表,对数表,三角函数表,三角函数对数表。《数理精蕴》是向我国传播西方数学知识的重要书籍,对我国数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太上三皇宝斋神仙上录经
经名:太上三皇宝齐神仙上录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载三皇斋仪及信物制作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黄帝述三皇斋法与醮仪。述三皇八帝、合上元香珠法、作香玄腴法、作云水之法等。
义堂和尚语录
凡四卷。又作义堂录、空华录。日本临济宗僧义堂周信(1325~ 1388)撰,中圆、中季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编集海云山善福禅寺语录、瑞龙山太平兴国南禅寺语录、升座、拈香、小佛事、道号、佛祖赞等,及无著道忠之序。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广博大园,因毗钮达多婆罗门求子,为说陀罗尼,种值一切善根,能满一切意愿。
舍利弗阿毗昙论
梵名S/a^riputra^bhidharma -s/a^stra 。凡三十卷。又称舍利弗阿毗昙。姚秦昙摩耶舍、昙摩崛多等合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内容系解释小乘诸法之名义,并加以分类组织。体裁同于六足论中之集异门足论。计分四分三十三品:第一问分十品,第二非问分十一品,第三摄相应分二品,第四绪分十品。其中,第一问分,就十二入、十八界、五阴、四谛、二十二根、七觉、三不善根、三善根、四大、五戒等作问答解释。第二非问分,先略解色界非色界等之一六○事、思业思已业等之二○五事、凡夫人非凡夫人之七十五事、正见正智等之二三四事;其次,再详释十二因缘、四正勤、四神足,又随释所引中阿含经卷二十四、杂阿含经卷三十等之文,复依增上法列举解释身念处乃至十一解脱入之三十八事,及恃生乃至六十二见等四二○事。第三摄相应分,初举苦谛系法非苦谛系法四二三事,次分性门摄事门,又阐释眼识界耳识界等七十二事,而说各法之相应关系。第四绪分,阐释因缘无间缘等十缘、因因无间因等三十三因、因起等六十六名色、见结等十结、身口意等三行、一五八触、圣心非圣心等一三七心、杀生等十不善业道、不杀生等十善业道、五支定五智定等二六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