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古今谈

作者:张恨水
上下古今谈

散文集,张恨水著。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上下古今谈》,全书别具风格,行文冲淡,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真个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让读者在忍俊不禁掩口葫芦中,又感到淋漓酣畅的痛快。

猜你喜欢的书

种鱼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淡水养殖专著。又名《养鱼经》、《鱼经》。著者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南京吴县人。举嘉靖乡试。成书于1540年以前。全书凡三篇。第一篇述鱼种。记载了天然鱼苗的捕捞及养殖方法,以及青鱼、草鱼鱼秧的食性及鲢鱼鱼种养殖中要注意的事项。所记明代松江府海边的鲻鱼养殖,是中国鲻鱼养殖的最早记载。第二篇述养鱼方法。对于鱼池建造,总结出一套有成效的方法。如主张二池并养,可以蓄水,可去大存小,免除鱼类受病泛塘而受的损失等。池水不宜太深,深则缺氧,水温低不利鱼类生长。但池塘正北要挖深,以利鱼受阳光,可以避寒;池塘环境要适应鱼类生长需要,指出池中要建人造洲岛,以利鱼类回游,可以快长;环池周围可种植芭蕉、树木、芙蓉等植物。对于鱼病防除,科学地指出鱼类排泄物不可过多,否则鱼食之会发病;池中流入碱水石灰也会使鱼得病泛塘。强调饵料的投喂,要定时、定点,要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及食性投喂。还指出不可捞水草喂鱼,以防夹带鱼敌入池。《种鱼经》反映了明代淡水鱼类养殖技术的经验及成就。第三篇主要记载海洋鱼类的性状及异名。全书约3000余字。有《居家必备》、《明世学山》、《百陵学山》、《夷门广牍》、《小史集雅》、《文房奇书》、《广百川学海》、《丛书集成》等版本。

玉烛宝典

十二卷。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少好学,北齐时官至中书黄门侍郎。北周代齐后,归于乡里。隋初被征入朝,官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年)致仕。该书约在北周代齐之后所撰,史称“尝采《月令》,触类而广之,为书名 《玉烛宝典》十二卷。至是奏之,赐绢二百匹。”(《隋书·杜台卿传》)其书于《直斋书录解题》中尚著录为十二卷,之后渐渐亡佚。此书乃黎庶昌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日本旧抄卷子本影刻,实为五卷。每月为一卷,此本止于五月孟秋。卷首有序一篇,不言作者。序称《尔雅》四气和为玉烛,《周书》武王说周公推道德以为宝典,将令此作,义兼众美,以玉烛宝典为其书名。书中首载《小戴礼月令》,博引蔡邕章句释之,间采《夏小正》及《淮南时则》等,详加集证。史传、百家之言、词赋,乃至佛道经典,无不兼采。其载土风以体民生,记积习以论时俗。雷电霜雪、鸟兽鱼虫、草木荣枯,或叙其发初,或寻其大盛。若事涉疑殆,则别起正说以释之。《说郛》(宛委山堂本)存其一卷,黎庶昌所刊《古逸丛书》本,即影刊日本所藏旧抄卷子本。该书国内久佚,幸而唐时被日本遣唐使带回国内,这才得以保存下来。清末杨守敬在日本发现《玉烛宝典》(缺卷九),并将其影印归国,国内一时惊为稀世之宝。

史略

《史略》是南宋高似孙编写,共六卷,现存至今的第一部史籍专目。体例上,其著述的史籍之后一定加有相关的注解、考证、注音、版本、字句校勘;评论和相关书籍中,包括作者自叙,各家批评意见原书补作和参考的文献,比较详细。而且《史略》第一次明确将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区别开来。卷一全部讲《史记》;卷二讲《史记》以后从《汉书》起到宋人撰修的《唐书》、《五代史》等所谓纪传体正史,其中《汉书》占了大部分篇幅——这是因为《史记》、《汉书》在我国史书中向来是声誉最佳的两部,给他们作注解作评论的最多;卷三除开头讲《东观汉记》外,主要讲历代春秋、历代纪、实录、起居注、时政记等编年史,还附带了会要和玉牒;卷四讲史典、史表、史略、史钞等门类,最后讲通史并 着重讲了《资治通鉴》;卷五讲霸史、杂史、《七略》中的古史以及历代藏书情况和史官姓名,殿之以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只传》篇;郑六讲了《山海经》、《世本》等古籍。写法是既开列书目和作者,又或多少地介绍内容并作评论。全书总共引用了四十四部古籍,介绍了六百多种史学著作。

刘道荟晋起居注

一卷。清黄奭辑。刘道荟,又作道会,南朝宋北徐州主簿。《隋书·经籍志》载《晋起居注》三百一十七卷,《唐书·经籍志》著有三百二十卷。其书自武帝(司马炎)始至安帝(司马德宗)终,记两晋一百余年间诸帝言动行止之事。书乃合诸家起居注而成一书。原书已佚。清黄奭辑为一卷,然辑本疏漏尚多。有 《汉学堂丛书》本,《黄氏逸书考》本。

金陵纪略

呜呼!立君难,立国难,立法度尤难。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1卷。清行植说。收序、上堂、小参、示众、颂古、佛事、行实、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