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集举正
作者:方崧卿
十卷。《外集举正》一卷。宋方崧卿撰。方崧卿,字季申,莆田 (今福建省东部沿海,木兰溪下游)人。隆兴进士。孝宗时尝知台州军事。此书后有淳熙十六年 (1189) 崧卿自跋,称《右昌黎先生集》十卷,《外集》一卷,《附录》五卷、《增考年谱》一卷,复次其异同为 《举正》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所载同,而多 《外钞》八卷。其诠称年谱为洪兴祖撰,方崧卿增考,且举正以校其同异,刻于南安。《外集》据嘉祐刘煜所录二十五篇,又附以石刻联句诗文。《书录解题》又曰 《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朱侍讲以方氏本校定。凡异同定归于一,多所发明。外集皆如旧本,独用方本益 《大颠三书》。今考 《外集举正》所列,自 《海水诗》至 《明水赋》,二十五篇之数俱全,不知考异所据何本。
方崧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心血运动论
英国生理学家哈维著,1628年出版。原名为《动物的心血运动及解剖学研究》,中文本译名为《心血运动论》。哈维在书中总结了他的大量工作,用充实的实验材料论证了血液的循环运动。他特别强调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40种不同动物的解剖观察,他证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他把心脏比作水泵,并认为心脏在人体中的地位就象宇宙中的太阳,而太阳也就是宇宙的心脏。这个类比说明,哈维把自己的学说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血液循环的发现确实给生理学中的传统观念盖仑的三种灵气说以致命的打击,正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给天文学中的传统观念以致命的打击一样,从此,血液的运动不再需要灵气来帮忙,只要以心脏的机械运动(收缩和舒张)就足以使这个问题得到合理的说明。血液循环的发现使生理学发展成为科学,哈维也因这一成就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医学院院长,还在他在世时就为他树立了塑像。
憨山老人梦游集
由门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有《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本五十五卷)。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嘉兴藏函。止刻法语五卷。丙申岁。龚孝升入粤。海幢华首和尚得余书。楗椎告众。访求鼎湖栖壑禅师藏本。曹秋岳诸公。僐写归吴。谦益手自仇勘。撰次为四十卷。大师著述。援笔立就。文不加点。字句不免繁芿。段落间有失次。东游时。曾以左氏心法序。下委刊定。见而色喜。遂削前藁。今兹仇勘。僭有行墨改窜。实禀承大师坠言。非敢僭逾。犯是不韪也。
中山传信录
六卷。徐葆光撰。徐葆光,字澄。吴江(今江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帝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国王。诏命正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臣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至其邦行封中山王礼。此书为康熙五十九年(1720)二月,徐葆光自琉球返国后奉上。书为六卷。书首有封舟图,针路(航路)图。针盘图及定更(定海中行船里数)用的琉璃漏图。并记有赴琉球国的海行日记,及其国的风俗、月令、物产、岛屿情况等内容。记述颇为详细。
天上人间
小说,张恨水著。大学教师周秀峰独自居住在寄宿舍里,因自己的朋友们都已成双入对,他非常着急。就在这一个春日,他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大家小姐黄丽华,黄丽华的美丽打动了周秀峰,可是他又同时感到她的富贵做派自己是不能接受的。与此同时,他倾心已久的邻居,贫家姑娘玉子也表示出了对他的好感。他一直在两个女子之前徘徊不定,但是黄丽华的优越条件已经在一点一点占据他的心……
大清印刷物专律
中国关于新闻出版最早的专门法律。戊戌政变后,光绪帝准许官绅士民办报的政策难以为继,办报活动回到政府严厉的管制之下。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迫使清政府改变现状。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还包括更改旧有法制。1906年,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仿行立宪”,着手进行近代新闻法制建设,有限度地开放报禁、言禁,给人们创办报刊的自由权利。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由商部、巡警部、学部会同制定并经朝廷批准后颁布。 《大清印刷物专律》分为大纲、印刷人等、记载事件等、毁谤、教唆、时限等6章41款。具体特点为:①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特设“印刷总局”,负责管理出版物的注册登记。②规定严禁“毁谤”的条款。规定凡是刊有“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慢,或加暴行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民违章国制,甚或以非法强词,又或使人人有自危自乱之心,甚或使人彼此相仇,不安生业”等文字的印刷物,都在严禁之列。③法律赋予地方各级行政长官更大的司法权,规定他们有权管理对印刷物的指控,逮捕被告,随意封闭印刷所。 《大清印刷物专律》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言论出版自由,而是为了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限制了中国新闻业的进步。
吽字义
一卷。日僧空海撰。又作《吽字义释》、《吽字真言》、《吽字一字真言》。为日本真言宗十卷书之一。又与《即身成佛义》、《声字实相义》并称为三部书。本书系为显示法身如来所说身语意三平等句的法门──本有法然之实义,而立吽字之密号密仪,以之为万法的本源,并开显此第一实际本有之三密、性德之四曼,悉至妙极之境。文中以吽(hu^m!)之一字,系由阿(a)、诃(ha)、汗(u^)、么(ma)四字所合成,复解释此四字之字相与字义,并将之配于法、报、应、化四身。又就吽字一字之字义,重重解释,以论述吽字所含广博之旨,而谓一切万法皆含摄于此一字之中。且认为远离所谓生灭、因果、损益、增减之相对性,则能验证永远、绝对、无限、常乐的大日法身之境地。注释书有《吽字义勘文注》(道范)、《吽字义秘诀》(道宝)、《吽字义探宗记》(赖瑜)等书。收在《大正藏》第七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