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翠文谈
作者:汪曾祺章节列表
升序↑- 自序
- 关于《受戒》
-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 关于《虐猫》
- 《职业》自赏
-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 《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 《汪曾祺自选集》重印后记
- 《茱萸集》题记
- 自序
- 《汪曾祺小品》自序
- 捡石子儿
- “当代散文大系”总序
-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自序
- 《榆树村杂记》自序
- 《草花集》自序
- 《汪曾祺文集》自序
- 《去年属马》题记
-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 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
-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 漫话作家的责任感
- 道是无情却有情
- 我是一个中国人
- 小说笔谈
- 小说陈言
- 小说创作随谈
- 小说技巧常谈
- 小说的散文化
- 说短
- “揉面”
-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 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 传神
- 两栖杂述
-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 《沈从文传》序
- 美——生命
- 学话常谈
-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 谈散文
- 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 西窗雨
- 随笔写生活
- 人之相知之难也
- 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
- 京剧杞言
- 动人不在高声
- 听遛鸟人谈戏
- “外星人”语
- 宋士杰
- 浅处见才
- 打渔·杀家
- 细节的真实
-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 《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
- 《一捧雪》前言
- 《中国京剧》序
- 读民歌札记
- “花儿”的格律
- 我和民间文学
- 我的创作生涯
猜你喜欢的书
小红马
本书是斯坦贝克出版于1937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四个短篇故事组成:《礼物》《大山》《许诺》《人们的首领》,由儿童主人公乔迪串联起来,写马的生老病死,各种劳动、西迁的过程和老人们暮年的命运。这一切都在乔迪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印记,或喜悦,或忧虑,或渴望,或悲恸。 在这部短篇集里,斯坦贝克创造了一个儿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仙子,没有巨人,它的色彩在孩子眼里看得比成人清楚,体会比成人强烈,孩子们刹那间的悲伤心情也显得更加独特。作品散发出乡野的泥土气息,和儿童心态的细致变化交织在一起,达到清新可喜的效果。
养鱼经
陶朱公撰,清马国翰辑。又名《陶朱公养鱼法》、《范蠡养鱼经》,全书仅343字,开创了我国科学养鱼的纪录,比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所著的《动物史》(该书把鱼列入分类系统)还早100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阳地(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称陶朱公。《养鱼经》名为陶朱公撰,实为伪托之作。《养鱼经》讲的是养鱼法。《隋书·经籍志》言梁代有此书,已亡。
还真集
元末明初全真道道士王道渊撰。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卷首有洪武壬申年(1392)张宇初序,称赞此书「信达乎还丹之旨」。书中所收王道渊诗文,皆论述内丹。上卷所收《金丹妙旨》最为系统。其丹法主性命双修。大略以先天三宝(元精、元气、元神)炼合后天三宝(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使精全、气全、神全。谓「修仙之法无他,全此三者而已」。其下手工夫,当于心静无欲之时内观养性,「回光返照、绵绵若存,如鸡之抱卵,如龙之养珠,自然神御于气,气养于冲,混融于心,太虚同体」,又当于冬至癸生之时闭关行功,抽坎填离,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使「一气周流,三元归体,真火煅炼,结成金胎空炁,谓之符火还丹。久久行之,渐凝渐结,太虚同体,与道合真矣」。卷中、卷下收录论说五篇,诗词歌诀二百余首。亦多言内丹,以精气神、身心意「三全合真」,性命混成为还丹秘要。谓还丹之道,不过以神气混合而复归本来性命之全体;惩忿窒欲即丹家取坎填离,水火即济之道,又称圣人心与道合,虽梦非梦,凡人心贪著事,神染于欲,梦幻颠倒。人性「本自圆成」而无不善,因禀受气质不同而有善恶之分,若能了悟本性则「万法昭然」。书中亦倡言三教合一,谓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其实不离乎一心之妙也」。部分诗词描写全真道家风,颇为传神。王道渊丹法与李道纯相近,皆为南宗与全真道合流之丹法。
红石山
杨朔著。作于1945年。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写龙烟铁矿矿工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故事。在日寇统治下,矿工遭受非人的痛苦和压迫。面对敌人的残暴统治,矿工的态度不一。作品着力描绘三类人物。董长兴只对敌人痛恨而缺乏反抗的勇气,最后在痛苦中牺牲。殷冬水既仇恨敌人,又敢于反抗,但只凭个人力量去自发地作斗争,结果被敌人惨杀。胡金海是个勇敢而又富于反抗的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在斗争中逐渐认识组织起来的力量,参加了游击队,组织地下军,最终胜利地解放了矿山,也最后解放了自己。小说通过红石山工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的描绘,说明工人阶级要求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的真理。作者在刻画人物、组织故事、运用语言等方面力求为工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四书留书
明章世纯撰。六卷。世纯字大力,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元年(1621)举人,官至柳州府知府。闻起义军攻陷京师,悲愤而卒。世纯与艾南英、罗万藻、陈际泰并称“临川四家”。其中《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上、下各一卷,《孟子》上、下各一卷。对四书重要章节大旨进行阐述。书前有天启丁卯年(1627)章世纯所著的《序》,后有世纯自作《四书留书跋》。仿刘敞《春秋意林》的体例,分章发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纯与艾南英、罗万藻、陈际泰号临川四家,悉以制义名一时,而世纯运思尤锐。其诂释四书,往往於文字之外标举精义,发前人所未发。不规规於训诂,而亦未尝如讲良知者至於滉漾以自恣。扬雄所谓“好深湛之思”者,世纯有焉。
梵志阿颰经
具名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长阿含阿摩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