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文集

作者:程颢
二程文集

十三卷。《附录》二卷。宋程颢、程颐合撰。此集属名为明道程子、伊川程子。程颢字伯淳,自谓明道先生。程颐之兄。程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程氏世居中山,后徙河南洛阳。二人曾就学于周敦颐,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 “二程”。其二人学说后为朱熹所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此集为颢、颐二人合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 《明道集》四卷、《遗文》一卷,《伊川集》一本二十卷,一本九卷。又 《河南程氏文集》十二卷,二程共为一集,为建宁刻本。是宋世所传已参错不同。此本出自胡安国家,刘珙、张栻尝刻于长沙。安国于原文颇有改削,如 《定性书》、《明道行述》、《上富公谢帅书》中,删落至数十字,又 《辞官表》颠倒次第,《易传序》改㳂为泝 《祭文》改侄为猶子。珙等所刻,一以安国为主。朱子深以为不可,尝以书汦珙及栻,盛气诟争,辩之甚力,具载《晦庵集》中。后又有临川谭善心重为校刊,始与蜀人虞槃商榷考订,悉从朱子所改。其定性书、富谢二书所删字,亦求得别本补足。又搜辑程子遗文十六篇,遗事十一条,并朱子论胡本错误诸书,别为二卷,附之于后。惟伊川诗仅有三章。《河南府志》载其《陆浑乐游诗》云:“东郊渐微绿,驱马欣独往。舟萦野渡时,水乐春山响。身间爱物处,趣逸谐心赏。归路逐樵歌,落日寒山上。集中无之。地志多假借

程颢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彼得堡

20世纪俄国伟大的象征主义小说家安德列·别雷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16年,凭借丰盈的想象和跳跃的意识流描写,再现了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彼得堡十天里所发生的故事;也通过“彼得堡”这个联结着俄国的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概念,绘织出一幅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末期的多重奏图景。全书共分八章,加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和一个“尾声”主要描写了1905年革命前后10多天里小说人物的行动、谈话、梦境以及一些主要的和次要的心理及哲学活动。

居官寡过录

六卷。清刘振清汇梓、李元春评阅。刘振清,字金亭,陕西朝邑县人。李元春,号时斋,陕西朝邑县人,嘉庆举人拣选知县,又改大理寺评事。后因母老,回陕西书院,教人以身心性命之学。本书原为刘振清汇梓,李元春重加辑录、审订,并在书眉上时加评语,其子维翰、来南分别予以校录和参订。作者用心可谓良苦,书前序说:“居官之道,言之略尽”。希望各级官吏能仿而行之,使自己成为良吏。全书分三卷,所列条目甚多。卷一主要谈及官吏赴任前后应注意事宜;卷二为理政事宜,其中注重征收钱粮和审断刑狱;卷三辑录清督抚和地方官有裨治理示谕和审案中的判语等。全书有许多眉批,可谓画龙点睛。例如,卷一首条《初选京邸勿收家人衙役》,眉批说:“今作官每患家人太多,且多有上人荐托者。如使人已足,或知其不可用,皆当善辞。须知凡荐托者亦多系其人自求,荐托者亦碍于情面耳。如己亦碍于情面,兼畏势力,将来受害不少矣。”这样的话,书中随处可见。但实际上,各级官吏听之者甚少。清代官吏的腐败,不是一二个人或一二本书即能解决的。有 《青照堂丛书》本。

一曲难忘

《一曲难忘》为张爱玲电影文学剧本的结集,包括《南北一家亲》《一曲难忘》《南北喜相逢》《魂归离恨天》和《伊凡生命中的一天》五个剧本。剧情悲喜交加,情节曲折引人,充分体现了张爱玲作品多元化的特点,展现了与张爱玲小说和散文截然不同的文学风貌和艺术特色,令人大开眼界。正如张爱玲研究者止庵先生所说:“张爱玲的剧作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奸小坏’的众生相,这里有他们的笑,他们的爱,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幸福。”

竹斋诗集

诗别集。三卷,附录一卷。宋裘万顷撰。万顷在当时不以诗名,宋、元目录书中亦无其诗集著录。南宋诗人合集如《南宋群贤小集》、《南宋六十家集》、《江湖小集》以及四库馆臣采撰而成的《江湖后集》等书中皆不见收录。刘克庄集中有《裘元量司直诗跋》,称“其犹子南昌理掾应材携竹斋遗墨古律诗三首、其季元龄又手录四十二首。其言若近而远,若淡而深;近而淡者可能、远而深者不可能。为人自贵重,耻表襮,惟诗亦然。世知竹斋者多,而见其诗者绝少,理掾盍锓诸梓,与同志共之”(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见当时尚无刻本。宋末陈思编《两宋名贤小集》(当时名为《圣宋群贤小集》),收录裘诗三卷,存诗二百五十馀首;明潘是仁编《宋元三十七家集》,略收裘诗以备一家。后裘诗集绝少流传。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1709)万顷裔孙裘奏刊裘集,集后附有诰敕志铭,当系家族内传本。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裘氏裔孙裘曰修重新精刊此集。其内容与裘奏刻本相同。此本被收入《四库全书》。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14年李之鼎所刊《宋人集》本。

月令明义

四卷。明黄道周撰。南明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唐王立,任为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率师至婺源抗击清军,兵败被执至江宁(今江苏南京),不屈而死。道周学识渊博,贯通古今,通晓天文历数,工书善画,文章风节高天下。着有《易象正文》、《三易洞玑》、《洪范明义》、《孝经集传》、《石斋集》、《骈枝别集》等。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取《礼记》中《月令》、《儒行》、《缁良》、《坊记》、《表记》等五篇为之作注,进呈于上,此书为其中之一。其说以二至、二分、四立皆归于中央之土,为取则于《洛书》之中五,而五气于以分布。此为岁功所由成,政事所从出,故作《月令气候生合总图》。又以《月令》载昏旦中星,故又作《十二月中星图》,每图又详载中星距极远近度数,及寅泰、卯大壮等十二卦彖、象,以此为圣人敷治之原。每一月分为一章,其日星度则名列原本于前,而别列授时历新测于后。先儒论说,大抵只推求差分,而不追改经文,至唐玄宗时始黜《月令》旧文,甚而附益时事,名为《御删定月令》,改置于《礼记》第一篇,故《开成石经》于昏旦中星皆改从唐历,至宋景祐二年(1035),仍复旧本《月令》,而新本唐《月令》别行。黄道周仿唐制《月令》之例别立经文,附以己说,并杂采《易》象、《夏小正》、《逸周书》、《管子》、《国语》等书,测验天文,推以数学,参稽考证,于经文颇有阐发。有康熙中刊本、《石斋全书》本。

央掘魔罗经

梵名An%gulima^lika 。凡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乃叙述央掘魔罗归依佛陀之事迹,及如来对于此事件所作之种种说法。佛陀住于舍卫城时,有凶贼央掘魔罗受邪师摩尼跋陀罗之教,杀千人,并取其指作为指鬘,当彼欲加害佛陀时,却反为佛陀所教化,遂舍指鬘而归依佛。未久,彼与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大弟子及文殊菩萨讨论法义时,佛亦教以受戒之事。此外,佛又为其解释佛住于无生际复住于此际之因缘,更为其说南方一切宝庄严国之‘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之化现,并赞叹彼国之众生悉皆幻化而不可思议。本经之教旨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佛性,佛法为唯一究竟乘,其余皆为方便法门,故本经与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之旨趣相同。此外,另有西晋竺法护所译之鸯掘摩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之鸯崛髻经一卷,二者皆为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及巴利文中部经第八十六经之同本,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出三藏记集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二、卷五、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