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溪集

作者:沈与求
龟溪集

宋代诗文别集。12卷。沈与求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本集。卷1—3为古今体诗及词,卷4—12依次为内制、表、奏状、札子、启、碑记、赞、铭、赋、疏、祝文、策题、行状、墓志铭、祭文、青词等各体文章。本书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沈子木刊本,《四部丛刊续编》曾据以影印收入,流传较广。卷首依次有沈子木、李彦颖、张叔椿序,卷末附有张元济跋及其校勘记。沈子木在序文中称沈与求“翰藻道劲娴雅”,《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其奏议切直,“不可不谓之伟论也。至其制诰诸篇,典雅舂容,亦具有唐人轨度,又不徒以奏议见长矣。”本集全名为《沈忠敏公龟溪集》。

沈与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北边备对

北边备对

南宋地理著作。程大昌撰。6卷。淳熙年间,作者在讲筵,因孝宗问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地理等情况,后遂撰此书,以备问对。该书载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和战争涉及到的地理情况。首叙四海为全书纲要,次载秦汉以来的缘边州郡,凡北方少数民族名号、境内的山川、沙漠、关塞、城障和牙庭所在地皆加以辨析。今仅有1卷本的《古今说海》、《历代小史》、《古今逸史》等版本流传,当已非原本。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世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 。

拊掌录

拊掌录

元代笔记。1卷。元怀撰。本书卷首有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自序,卷末有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华亭孙道明跋。元怀号辗然子,书名《拊掌录》,均与本书内容相切合,书中所记都是历代流传的可笑之事。作者另有数说:宛委山堂本《说郛》题作“宋元怀”著,《续文献通考》云:“元怀,延祐时人。”《雪涛谐史》本题“宋邢居实撰,陶宗仪辑”。今从原本《说郛》及《雪涛谐史》本卷首自序。一卷。除以上各本外,尚有明刊本《古今说海》本、清道光刊本、《五朝小说》本、《学海类编》本等。今人王利器《历代笑话集》全录《雪涛谐史》本,并据《古今说海》及原本《说郛》录佚文,较为完备。

中国通史(第七卷)

中国通史(第七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本卷综述五代、辽、宋、西夏、金史,分序说、综述、典志、传记4编。在序说中,对这个时期历史研究的材料、研究状况、考古发现分门别类进行概述;在综述中通贯叙述这前后近500年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典志中对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进行研究;在传记中对重要人物作了生动具体的论述,并对这个时期科学技术作颇具深度的概括。参与本卷撰写的都是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全书内容丰富,叙事全面,语言流畅,是国内外第一部通贯综述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断代史巨制。

燕京乡土记

燕京乡土记

民俗丛书,邓云乡著。该书分为岁时风物略(上、下)、胜迹风景谭、市廛风俗志、艺苑风烟四个部分。全书以叙风物乡俗为主,包括衣食住行、岁时节令、人情往来、士仪物产以至各种风味小吃、技艺杂谈、庙市商情、小贩的叫卖、北京特有的景致等京城习俗的各个方面。叙事翔实,笔墨爽利,记述中多联系历史变迁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所运用的小品笔调富有情致,引人入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土民俗读物,对于京都民俗的研究也极有其价值。

法华经要解

法华经要解

法华经要解,宋戒环解,及南序,内题妙法莲华经解,前附弘传序注,宋祥迈撰。 佛典注疏。北宋宣和元年(1119)戒环撰。二十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的注释书。将经文科为三分:初序分一品;二正宗分十九品;三流通分八品。正解经文中,先列经文原文,再依次疏解。此书是华严宗人最早疏解《妙法莲华经》的著作。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