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刘家集

作者:刘元高
三刘家集

一卷。宋刘涣、刘恕、刘羲仲撰。刘涣字凝之,筠州 (今江西高安等地) 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为颍上令。以太子中允致仕。刘恕为刘涣之子。著有《通鉴外纪》。刘羲仲为刘恕之子。著有《通鉴问疑》。刘涣祖孙父子,并刚直有史才,而恕最优。司马光称其博闻强记,细大之事皆有稽据,诚为公论。是集为咸淳中其裔孙御史元亨所辑。盖南宋之末,已无传本,仅掇拾于残阙之余。故涣仅诗四首,文二首。恕仅《通鉴外纪》序一首,并其子所记《通鉴问疑》。羲仲仅家书一首。余皆同时诸人唱和之作,及他人之文有关于涣父子者。其中称涣曰“西涧先生”,称恕曰“秘丞”,称羲仲曰“检讨”,固其子孙之词。至于诸人诗文,标题一概删去其称字之文,而改曰 “西涧先生”、“秘丞”、“检讨”,则非其实。是其编次之陋。有《四库全书》本。

刘元高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须溪集

须溪集

宋代诗文别集。刘辰翁撰。刘辰翁字会孟,庐陵(江西吉安)人,须溪是他居住的地名。《须溪集》原本200卷,但传本颇稀,明代已很少见。清代初期,仅能见到《须溪记钞》8卷及《须溪四景诗集》4卷,前一种是文集,但所收篇什寥寥。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有《须溪集略》4卷,也是很简略的辑本。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采辑出刘辰翁诗文,重新编次为《须溪集》10卷。卷1—5为记,卷6为序、题跋、说、赋,卷7为墓志铭,杂篇、古近体诗,其中有五古2首,七古5首,五律5首,七律9首,五绝1首,六绝2首,七绝7首。本集的卷8—10为词。据《四库全书总目》,上述10卷本已将《须溪记钞》中的篇什包括在内。刘辰翁的作品,以词最有特色,其词作承继辛派遗风,与张炎、周密等宋代遗民的词作风格有明显区别。其词另有《须溪词》辑本行世。本书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豫章丛书》本等较常见的版本。但《豫章丛书》本《须溪集》仅为7卷,不包括3卷词,但附有民国魏元旷撰《校勘记》、胡思敬撰《续记》各1卷。《四库全书》编者对刘辰翁提出了批评,认为:“所作诗文,亦专以奇怪磊落为宗,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于不可句读。”但无论怎么说,在宋代遗民中刘辰翁都是相当有影响的文学家。

语文零拾

语文零拾

语文零拾,收文14篇,其中书评8篇,译稿4篇,读书笔记2篇,前有作者自序,1948年4月上海名山书局出版。

为治一得编

为治一得编

余自壬午释褐后先后为宰者十馀年凡有关于吏治诸书公馀之暇常时披览藉资考镜每就知交丐其所著如禀牍示谕各条不拘一格但有裨于出洽确为良法简而易行者即择录存弆行箧往往通变见诸施行日久裒集成帙因刊刻以公同好末附旧存自著禀示数条不敢谓为治谱之书抑亦初试製锦者一得之助耳道光辛丑七月灵石何耿绳

医方拾锦

医方拾锦

清代田绵淮撰,方书,成书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不分卷。分头、面、耳、目、口、齿、鼻、声音、周身、茶酒、杂方、足、救饥、诸伤、诸虫伤、辟虫、污衣十七部,汇收验方二百五十三首。选方偏重头面部疾患,多为简便验方。

电网外

电网外

叶紫著。原题《王伯伯》。发表于1933年《文学新地》1卷2号。王伯伯是个安份守己的农民,当反动派军队为了对付周围红军的阻击而在他家乡架设起电网时,他留恋家土,不肯随儿子到红军那里去。结果被敌人抓去,在三天里经过无数次的盘问和拷打,终因“并非乱党”,被赶出“行辕”。回到家时,房子被反动派烧掉,儿媳被敌人杀害。在绝望中他企图自杀,但想到在红军的孩子和一群向往着“穷人打天下”的弟兄,终于离开茅棚,勇敢地走向那有太阳的地方去。作品通过王伯伯的遭遇,愤怒抨击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革命“围剿”中的血腥统治,表现了老一代农民的觉醒。描写王伯伯由对敌人抱幻想到开始觉醒的思想转变过程,真实动人。小说曾被鲁迅称为带有世界性的战斗的作品。

却温黄神咒经

却温黄神咒经

全一卷。译者不详,或谓系唐代不空所译。又作却(却)温神咒经、却温黄神咒经。却,退却避除之意;温,指瘟疫毒气。本经明示退却毒害、消殃之法。收于卍续藏第三册。乃佛陀游王舍城竹林精舍说法时,毗耶离国(梵Vais/a^li )疫气流行,会中听众染疫者甚多,阿难因此而问避除瘟疫毒气之法,佛陀遂为其开示。谓有七鬼神常吐毒气以害万姓,若人得毒,则头痛寒热,百节欲解,苦痛难言;如欲平安,当诵持此经咒,即(卍续三·三八八下):‘南无佛陀耶,南无达磨耶,南无僧伽耶,南无十方诸佛,南无诸菩萨摩诃萨,南无诸圣僧,南无咒师,(某甲)今我弟子所说神咒,即从其愿,如是神名,我今当说沙罗佉。三说沙罗佉已,便说咒曰:“梦多难鬼 阿佉尼鬼 尼佉尸鬼 阿佉那鬼 波罗尼鬼 阿毗罗鬼 波提梨鬼”(中略)疾去疾去,莫得久住。’谓能令一切病毒疫气尽灭。或书写七鬼神之名字,系五色缕线,一一结其名字,安于门户,则诸瘟鬼不敢进门,全家延年益寿,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