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山集

作者:金履祥
仁山集

诗文别集。四卷,诗二卷。宋金履祥撰。履祥平生所著诗、文极多,后多散佚。其集原分类《非非存稿》、《仁山新稿》、《乱稿》(南宋灭亡后诗文稿)、《噫稿》(子亡后之所著诗文),作者生前可能曾经刊行,为其门人林景熙、方逢辰等人所刻。此本不见传世。其弟子吴师道家藏有履祥手稿多种;至明,董遵(或作董遵道,误,董遵字道卿)又补充多篇,于明武宗正德(1506—1521)间刊刻问世,为四卷;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己亥(1599)再度刻印,为三卷。清世宗雍正三年乙巳(1725),履祥裔孙金弘勋得到依明正德刻本之影写本,又得万历刻本,因合校精刊之,是为六卷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又雍正九年履祥第十八世孙金律亦刻全集,名为《仁山先生金文安公文集》,作四卷,附录一卷。清仁宗嘉庆十五年(1810)桐山金祠刻金集,亦作五卷。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胡丹凤辑刻《金华丛书》,亦收金集。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编《四部丛刊》收金集乃据清初写本影印,作三卷。

猜你喜欢的书

玉芝堂谈荟

玉芝堂谈荟

别题《谈荟》。笔记。明徐应秋编著。三十六卷。作者小序自云是书“未及典谟垂世之经奇,止辑史传解颐之隽永”。计八百余条,内容广博,涉及政事、史地、天文、历算、工艺、风俗、饮馔、佛道等。但以搜奇记逸为主,如卷二“一门执象笏者百人”、“父子兄弟状元”之类。《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是书与《太平广记》、《说郛》相类,虽“体例与二书小别,而大端相近”。“其例立一标题为纲,而备引诸书以证之”,因而具有类书的性质,惟采自笔记杂著、小说家言为多。与文学掌故有关者,如卷六有“御沟题叶”条,举各书所见凡六。“梦笔生花”,举凡八见,云:“今人但知江淹梦笔耳。”又“倩女离魂”条,记离魂故事四件。可备典故查检之用。此外尚有“郑虔三绝”、“落花诗”、“芦花被诗”、“长卿作赋”等有关文学的条目。记志怪传奇类事亦甚多,为小说家所采摭。如卷一○“女子男饰”条,即《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所本。“取材宏富,足资采择”,其中多有不经见的引书。也有一些工艺和科技方面的条目,如卷二七“鸡鸣枕”,记西洋自鸣钟的传入。卷二○“日中黑斗”,记万历四十六年(1618)某次日观异象。此书间附考证,订正名物。今有《四库全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

上清河图宝箓

上清河图宝箓

《上清河图宝箓》,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三洞奉道科戒仪范》着录「太玄河图九皇宝箓」,当即此书。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存思北斗九星诸神之法。内载九皇真君、九皇夫人等北斗九星神之名讳、职司、神像、宫殿图,以及其部属诸灵官、飞骑、使者、仙童玉女之数,是为「河图宝箓」。据称修道者依法受持宝箓,书写佩带,存思诸神,即可消灾散祸,获福成真。本书内容,又见于《上清河图内玄经》第三篇《九皇宝箓》。

急救良方

急救良方

医方著作。二卷。明 ·张时彻辑。刊于1550年。本书系作者据佚名氏《急救方》书中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加以增删订正而成。内容以急救为主。专门汇辑各科简便急救验方。分五绝死、虚劳、诸风、伤寒时疫、中诸毒、诸虫蛇伤、头痛、咽喉、心病、腹痛等39门,录方约900首。是明代为数不多的急救验方书。与《摄生众妙方》合刻问世。

影梅庵忆语

影梅庵忆语

笔记。清冒襄撰。不分卷。襄字辟疆,号巢民。室号“影梅庵”。如皋(今属江苏)人。幼有逸才,明末副贡,授台州推官不赴。明亡后屡拒官吏荐举,隐居不仕,著有《巢民诗集、文集》。此书为其妾董小宛而作,成书于顺治十年(1653),约一万二千字。谓小宛为秦淮名妓,后居吴门,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聪慧异常,善识才俊。初见辟疆,矢从甚坚,才子名姬,极一时之盛。及既嫁之,佐夫著述,敬事长夫人,贤德识大体。一卷三十九则,中有杜濬的评语。有《如皋冒氏丛书》、《赐砚堂丛书》等多种版本。常见的有《香艳丛书》、 《说库》等本。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有赵苕狂的长篇考证文字,对了解本书的原委、内容及影响很有参考价值。

拔除罪障咒王经

拔除罪障咒王经

一卷,唐义净译。由曼殊菩萨之请,为末代不信之人说此一大咒王。佛于净居天上,说诸咒法,曼殊菩萨曲为不信之人求救济法,佛为说此一大咒王。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唐中印土沙门那提译。佛在给孤独园,与五百比丘,无央数菩萨,及人天八部俱。离垢慧请问,于如来所。云何恭敬礼拜供养?佛先示五轮着地,应发五愿。次示十方佛名,次示皈依,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