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荟杂文钞

作者:连横
台湾诗荟杂文钞

不分卷,集自连横在日据台湾时期所编「台湾诗荟」杂志;因所集各篇章间有「叙言」或「跋语」皆出诸原刊编者(署名雅棠)手笔,即着于连氏编。「诗荟」创刊于民国十三年二月,讫翌年十二月停刊,计出二十二期。其发刊旨趣,在于提倡故国诗文,鼓舞民族精神;所刊文字,主要为诗词,并亦有文。其文之部,除已另见本丛刊各书者外,因集为「杂文钞」。集钞之文,分文钞(以当时人所作属之)、文存(录存前人之遗作)、传记、遗著、杂录、诗话、尺牍、纪事八类;内有郑克塽「先王父基志」、叶山高行「延平庆诞碑记」以及陈凤昌「记李文魁」、「记萧瑞芳」诸文,均为重要史料。至「尺牍」为作者、读者与编者之通讯,「纪事」记当年全台各诗社之动态,由此可知当年台湾文运蓬勃之概况。至「诗荟」所刊诗篇,将另与停刊后未刊续稿及余稿(由作者哲嗣震东先生所提供)选入第二八○种「台湾诗钞」中。

猜你喜欢的书

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与清教徒革命

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与清教徒革命

《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与清教徒革命》是《三十年战争史(1618—1648):哈布斯堡家族的衰落、法兰西王国大陆霸权的建成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确立》的姊妹篇,讲述了改变英格兰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清教徒革命——发生、发展、高潮、逆转、结束的全过程,比较深入地解读了三十年战争引发英格兰清教徒革命的传导机制,全面讲述了王室与议会争夺权力、王室与议会矛盾激化、王室与议会爆发战争、王权覆灭与护国公时期、议会与王室妥协、王权复辟、查理二世时代及光荣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1958年11月9日晚,7∶00~7∶30间,雷切尔·阿盖尔太太在她家书房被拨火棍击中头部,悄无声息地死去了。不久,她的养子杰克被逮捕。他当晚早些时曾来过,问母亲要钱,但被拒绝,怒气冲冲地离去,声称他还会回来的。家里有人听到了他们的争执声,以及杰克对母亲的威胁。被捕时,在杰克身上搜到了书房内遗失的钱,凶器上也有他的指纹。虽然证据确凿,杰克却坚持他有不在场证明:那半个小时他正在搭便车去Drymouth的路上。然而无论怎样努力,警方也找不到他所说的人和车。也许这又是杰克的谎言,他从小就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长大后越发放肆,不务正业,偷蒙混骗,无所不为。杰克被判终身监禁,6个月后因肺炎在狱中死去。两年的时光流逝了,如果不是因为阿瑟·卡尔加里的出现,阿盖尔一家原本可以在平静中渐渐淡忘那幕惨剧。

康熙常宁县志

康熙常宁县志

康熙朝《常宁县志》是一部记载常宁县自明嘉靖年间至清康熙初年历史的志书,也是常宁有史以来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记载本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志书。该志书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由时任常宁知县张问明主修、殷铭纂修、刘纶编订。全书共十三卷。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善,该志现仅存八卷,即第一、二、三、四、十、十一、十二、十三卷;而第五、六、七、八、九卷已经亡佚。该志虽然已佚失多卷,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今人研究明末清初常宁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标点本]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标点本]

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一年廷臣奉敕撰。前十一卷,著录明季殉节臣民;后一卷,特存建文死事人士。“四库全书提要”略云:‘大扺以钦定“明史”为主,而参以官修“大清一统志”、各省“通志”诸书,皆胪列姓名,考证事迹,勒为一编。凡立身始末卓然可传而又取义成仁、搘拄名教者,各予专諡,共三十三人。若生平无大表见而慷慨致命、矢死靡他者,彙为通諡:其较著者曰“忠烈”,共一百二十四人,曰“忠节”,共一百二十二人;其次曰“烈愍”,共三百七十七人;曰“节愍”,共八百八十二人。至于微官末秩、诸生韦布及山樵市隐,名姓无徵、不能一一议諡者,并祀于所在忠义祠,共二千四百人’。今已将卷十二非属明季之“建文殉节诸臣”略去,存前十一卷。其目分为卷一“专諡诸臣”,卷二“通諡忠烈诸臣”,卷三“通諡忠节诸臣”,卷四、卷五“通諡烈愍诸臣”(上、下),卷六至卷八“通諡节愍诸臣”(上、中、下),卷九“入祠职官”,卷十、卷十一“入祠士民”(上、下):其总人数自较上述差少。此书为清廷则具用心之作,当以史料视之也可。 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因话录

因话录

轶事小说集。唐赵璘撰。全书六卷,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部分。第一卷为宫部,记叙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文宗、武宗、宣宗诸帝王及后妃的一些生活琐事。第二、三卷为商部,记叙王公官宦之琐事。第四卷为角部,记叙没有入仕的平民众庶。第五卷为徵部,多记典故,并附有谐戏。第六卷为羽部,记见闻杂事。作者分类虽不甚严密,各部之间内容互有重复,但却大致有序。作者赵璘出身世代官宦之家,中外均为朝庭显贵,自己又做过皇帝的近侍。由于这些有利的社会条件,故能多识朝廷典故,娴于官宦旧事,他在本书中记载了较为丰富的唐人故事,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社会政治、风俗人情、文学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据作品记载的内容推断,此书于宣宗大中七年之后不久撰成。《新唐书》、《宋史》均著录为六卷, 《崇文总目》作二卷。今六卷本有稗海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又重辑百川学海本、说郛本等为一卷。

菩萨善戒经

菩萨善戒经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作善戒经、菩萨地善戒经、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经详述受菩萨戒之作法、心得等,谓欲受菩萨戒则须先具足优婆塞戒、沙弥戒及比丘戒,并阐释梵网经、璎珞经之十重戒、八重戒。
又菩萨善戒经九卷本及一卷本,皆为由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抄出,将其整理成经之体裁。而九卷本包含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卷本仅具正宗分。据考证一卷本之内容应插入于九卷本之第四、第五卷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