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稿略

作者:包恢
敝帚稿略

宋代诗文别集。8卷。包恢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所作大都疏通畅达,沛然有余,其奏札诸篇,亦剀切详明,得敷奏之体。”包恢论诗歌创作,强调主观修养,和陆九渊思想一脉相承,但也讲浑然天成:“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有穷智极力之所不能到者,犹造化自然之声也”。(《答曾子华论诗》)集中部分诗歌尚能反映民间疾苦,如《偶成》:“农家命脉寄田亩,可但稻粱枯与荣。造化何许须多力,须臾活几万苍生。”《论五言所始》一文,认为《诗经》中五言句为五言诗的起源,有一定创见。有《宋人集丙编》等本。

包恢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通史原理

通史原理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享誉学界数十年,然其背后的通史方法论尚少全面而深切的探讨。《通史原理》是张氏晚年集编、著、译于一的重要著述,其中提出的通史选材的六种标准、综合史材的五种“秩序”以及与唯物史观的微妙联系等重要主张,体现出以哲学思维部勒通史写法的特点.惟张氏始终谨守史家的经验主义立场,于哲学取其逻辑分析的方法而忽略恢弘抽象的历史哲学,反映其倾向于追求一种客观、科学、严密的通史之学。

冲虚至德真经释文

冲虚至德真经释文

唐殷敬顺撰。宋陈景元补遗。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是殷敬顺《列子释文》补遗,并校勘、注音、释义。其 它注本,张湛注与殷敬顺释文混淆,唯本书张、殷相别,可观殷 书旧貌,并补正殷书缺漏。

周作人书信

周作人书信

书信集。周作人著。青光书局1933年7月初版。卷首以1933年4月17日致李小峰函为《序信》。分2部分。第一部分为“书”,作者称之为“是韩愈以来各文集中所录的那些东西”,21篇,如《山中杂信》(致伏园)、《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致伏园)、《与友人论性道德书》(致雨村)、《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致木天)、《乌篷船》(致子荣)等;第二部分为“信”,作者认为“比书意更老实点,因为都是随便写的”,77封,其中致俞平伯35封,致废名17封,致沈启无25封。

般若心经贯义

般若心经贯义

般若心经贯义,一卷,附大般若经受持功德,明弘赞述,嘉附前目。

四十二章经疏钞

四十二章经疏钞

四十二章经疏钞,五卷,清续法述并序,邵泰衢序。

转女身经

转女身经

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佛为无垢光女说转女成男之法。由一法增至十法。兼明女身种种之苦恼。佛住耆阇崛山,有婆罗门,名须达多,妻名净日,怀一女胎,其胎合掌听法,欲有所问。佛放光明,普照大千,令此众会,皆见此女在胎问法。问已,从右胁出,立莲华台,释提桓因奉以天衣璎珞。女报之曰,菩萨有十种衣服璎珞而自庄严,所谓不失菩提心,不忘深心,大慈大悲等。不受此愿求小智之衣,于是东南方净住世界,无垢称王如来,遣衣与之。女着衣已,即具五通,放光动地,礼佛问法。佛为说三十种四法,三万二千天人,发菩提心。次与舍利弗问答名字之义,佛与命名为无垢光,又与舍利弗问答女身之义,次问得离女身之法,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兼明女身种种苦恼,五百比丘尼发菩提心,愿离女身。七十五居士妇,璎珞供佛,化为宝台,各有佛坐,大众围绕。妇见神变,发菩提心,坚修梵行,即礼佛足,不转女身,誓不起地。佛为说十六法,大地震动,七十五居士亦来,先以善来得度。诸女遂成男子,升空说偈,复劝居士发菩提心。自乃请从弥勒菩萨如法出家。次无垢光劝母发菩提心,自亦发诚实语,转成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