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全集
作者:苏轼
150卷,宋苏轼撰。今考轼集在宋世原非一本。邵博《闻见后录》称,京师印本《东坡集》,轼自校,此本毁于靖康之乱。《书录解题》称有杭本、蜀本,又有轼曾孙峤所刊建安本,又有麻沙书坊大全集本。当时以苏州居世英刊本为善,今亦无存。苏辙作轼墓志,称轼所著《东坡集》92卷。与《志书志》、《书录解题》并同,与《宋史·艺文志》著70卷不合。其集收赋23篇:《秋阳赋》、《屈原庙赋》、《昆阳城赋》、《反杞菊赋》、《服胡麻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洞庭春色赋》、《黜鼠赋》等。其中以《赤壁赋》、《后赤壁赋》二篇文赋写得最好,也最有名。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宋蜀刊大字本、明茅氏刊本、陈明卿刊本、明成化四年江西布政司重刊宋本、清蔡士英刊本、康熙中刊本、道光中眉州刊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 ●卷一 ◎诗四十七首
- ●卷二 ◎诗八十三首
- ●卷三 ◎诗七十六首
- ●卷四 ◎诗八十八首
- ●卷五 ◎诗一百三首
- ●卷六 ◎诗九十九首
- ●卷七 ◎诗八十三首
- ●卷八 ◎诗七十二首
- ●卷九 ◎诗六十七首
- ●卷十 ◎诗四十七首
- ●卷十一 ◎诗七十二首
- ●卷十二 ◎诗四十九首
- ●卷十三 ◎诗八十一首
- ●卷十四 ◎诗七十九首
- ●卷十五 ◎诗七十二首
- ●卷十六 ◎诗八十八首
- ●卷十七 ◎诗八十八首
- ●卷十八 ◎诗一百十八首
- ●卷十九 ◎诗六十四首
- ●卷二十 ◎诗六十二首
- ●卷二十一 ◎诗六十六首
- ●卷二十二 ◎诗六十九首
- ●卷二十三 ◎诗六十七首
- ●卷二十四 ◎诗六十八首
- ●卷二十五 ◎诗八十六首
- ●卷二十六 ◎诗七十七首
- ●卷二十七 ◎诗六十六首
- ●卷二十八 ◎诗一百十首
- ●卷二十九 ◎诗一百十六首
- ●卷三十 ◎诗一百十首
- ●卷三十一 ◎和陶诗七十八首
- ●卷三十二 ◎和陶诗五十七首
- ●卷三十三 ◎赋十七首
- ●卷三十四 ◎叙二十五首
- ●卷三十五 ◎记十三首
- ●卷三十六 ◎记十四首
- ●卷三十七 ◎记十三首
- ●卷三十八 ◎记十九首
- ●卷三十九 ◎传十首
- ●卷四十 ◎论十二首
- ●卷四十一 ◎论十九首
- ●卷四十二 ◎论十首
- ●卷四十三 ◎论十一首
- ●卷四十四 ◎论十一首
- ●卷四十五 ◎制策二首
- ●卷四十六 ◎策略五首
- ●卷四十七 ◎策别十七首
- ●卷四十八 ◎策断三首
- ●卷四十九 ◎策问二十三首
- ●卷五十 ◎南省说书十道
- ●卷五十一 ◎奏议四首
- ●卷五十二 ◎奏议六首
- ●卷五十三 ◎奏议二十七首
- ●卷五十四 ◎奏议十八首
- ●卷五十五 ◎奏议十二首
- ●卷五十六 ◎奏议十首
- ●卷五十七 ◎奏议六首
- ●卷五十八 ◎奏议十二首
- ●卷五十九 ◎奏议六首
- ●卷六十 ◎奏议十三首
- ●卷六十一 ◎奏议五首
- ●卷六十二 ◎奏议八首
- ●卷六十三 ◎奏议十三首
- ●卷六十四 ◎奏议十首
- ●卷六十五 ◎奏议十七首
- ●卷六十六 ◎奏议九首
- ●卷六十七 ◎表状三十三首
- ●卷六十八 ◎表状四十二首
- ●卷六十九 ◎表状四十二首
- ●卷七十 ◎启四十三首
- ●卷七十一 ◎启六十四首
- ●卷七十二 ◎书十一首
- ●卷七十三 ◎书十首
- ●卷七十四 ◎书九首
- ●卷七十五 ◎书二十首
- ●卷七十六 ◎书十六首
- ●卷七十七 ◎尺牍六十六首
- ●卷七十八 ◎尺牍一百九首(本卷实为一百五首)
- ●卷七十九 ◎牍八十三首
- ●卷八十 ◎尺牍七十九首
- ●卷八十一 ◎尺牍八十六首
- ●卷八十二 ◎尺牍九十八首
- ●卷八十三 ◎尺牍一百十一首
- ●卷八十四 ◎尺牍八十四首(本卷实为八十三首)
- ●卷八十五 ◎尺牍九十五首(本卷实为九十七首)
- ●卷八十六 ◎碑十首
- ●卷八十七 ◎碑二首
- ●卷八十八 ◎墓志铭二首
- ●卷八十九 ◎墓志铭十二首
- ●卷九十 ◎行状二首
- ●卷九十一 ◎祭文四十一首
- ●卷九十二 ◎解一首
- ◎说七首
- ◎评史四十六首
- ◎评文选四首
- ●卷九十三 ◎书后二十八首
- ●卷九十四 ◎赞三十七首
- ●卷九十五 ◎赞八十首
- ●卷九十六 ◎铭五十七首
- ●卷九十七 ◎铭二十五首
- ●卷九十八 ◎颂十七首
- ●卷九十九 ◎祝文六十八首
- ●卷一百 ◎杂文十八首
- ●卷一百一 ◎志林五十五条·记游
- ●卷一百二 ◎志林五十五条·祭祀
- ●卷一百三 ◎志林四十二条·异事
- ●卷一百四 ◎志林四十六条·古迹
- ●卷一百五 ◎志林十三条·论古
- ●卷一百六 ◎外制制敕六十七首
- ●卷一百七 ◎外制制敕七十三首
- ●卷一百八 ◎外制制敕七十四首
- ●卷一百九 ◎内制赦文三首
- ●卷一百十 ◎内制诏敕五十二首
- ●卷一百十一 ◎内制口宣一百四十一首
- ●卷一百十二 ◎内制口宣一百二十二首
- ●卷一百十三 ◎内制批答七十六首
- ●卷一百十四 ◎内制表本一十七首
- ●卷一百十五 ◎乐语十六章
- ●补遗 ◎诗一百七十九首
- ◎词三百五十二首
- ◎赋四首
- ◎记二首
- 【传一首·蔡使君传】
- ◎传一首·策问三首
- ◎表状十四首
- ◎尺牍四百九十三首
- 【与程正辅四十七首(之一)】
- 【与冯祖仁三首(之一)】
- 【与章质夫三首(之一)】
- 【与章子平十五首(之一)】
- 【与米元章十九首】
- 【与王庠等若干首】
- ◎尚书解十首
- 【论语.孟子等解若干首】
- ◎书后五百六首
- ●附录 ◎四库全书提要
猜你喜欢的书
终成眷属
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写于1603年。海丽娜是一位名医的女儿,自父亲去世后,一直由罗西昂伯爵夫人监护。后来,她爱上了伯爵夫人势利的儿子勃特拉姆。适逢国王患病,许下诺言,谁能治好他的病就给予重赏。于是海丽娜呈献了一副治愈的药方,让国王下令勃特拉姆娶她为妻。刚举办完婚礼,勃特拉姆就携带随从帕洛去意大利参战。他写了一封信给海丽娜,说,若她想让他接受她为妻,就必须获得他手上的一枚戒指,并怀上他的孩子——这两件事,他认为她是无法办到的。海丽娜遂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朝圣者,去了弗罗棱萨。她想在那里找到勃特拉姆,不然就去当修女。恰巧她寄宿在勃特拉姆寄宿的一个寡妇人家,并同寡妇的女儿狄安娜交了朋友。其时,勃特拉姆正想引诱狄安娜,而狄安娜也假装允诺,暗地里让海丽娜替代她与勃特拉姆上床,取了他手上的戒指。勃特拉姆心想引诱狄安娜已经成功,又听说海丽娜死在法国,于是打算返回家乡。回到法国之后,勃特拉姆计划迎娶老臣拉佛之女。关键时刻,狄安娜出现了,手上戴着一枚戒指(不过,它并非勃特拉姆的戒指,而是先前法国国王赠送给海丽娜的那枚)。她斥责勃特拉姆先是允诺同她结婚,后又将她遗弃。勃特拉姆愤怒地否认此事。正当狄安娜即将被捕时,海丽娜进来了。她不但手上戴着勃特拉姆的戒指,而且肚里怀着他的孩子。信中的条件丝毫不差地实现。勃特拉姆别无选择,只得接受海丽娜为妻。
高宗御制文集
文别集。清高宗弘历(1711—1799)撰。四集,九十二卷。于敏中、梁国治、沈初、彭元瑞等奉敕编。弘历有《唐宋文醇》已著录。此集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约四十七万字。初集三十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记五卷,序、后序六卷,跋、书后、问、碑文、赋、颂、赞十七卷,凡五百七十篇。按年编次。二集四十四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解、谕、记十三卷,序、题、跋五卷,考、辨、碑文、书事十七卷,赋、铭七卷,凡四百余篇。三集十六卷,经筵御论一卷,论、说、谕、诏、训、记七卷,序、题辞、跋、辨八卷,凡一百九十四篇。余集二卷,含诏、谕、记、序等文三十六篇,共计一千三百九十一篇。所论广涉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水利、农桑诸多方面,倡导德、宽、信、仁、敬、孝、义、礼等儒家思想,强调“圣人”要养贤以及万民,“君子”以自强不息,治国要“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主张文章“各以己意和之,不必拘体赓韵。”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乾隆云南通志
清鄂尔泰修,靖道谟纂。乾隆元年(1736)刊本。是编乃雍正七年(1729)鄂氏奉诏纂修,属靖道谟因旧志增辑,分三十志,志各一卷,每志之下,间附以目,类目与《康熙云南通志》相似,首图说,终杂记。乾隆元年书成,时值鄂去官,继任督抚尹继善、张允随表进刊行。编端除载进书表、凡例十五则及鄂尔泰序跋外,内容较旧志已多增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纲领灿然,较原本颇有条理。
避寇纪略
清程畹撰。同治八年(1869)秋成书。一卷。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江宁、仪征事,兼述作者经历。亦及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军队侵犯镇江事。赞扬林则徐抗英,诋毁太平天国革命。有光绪刻本。
种种杂咒经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妙法莲华经内咒六首。旋塔灭罪陀罗尼。礼拜灭罪,命终诸佛来迎咒。供养三宝咒。观世音忏悔咒。金刚咒蛇咒。坐禅安隐咒。咒肿咒。金刚咒。治恶鬼病。千转陀罗尼。第一灭罪清净咒。第二咒。第三咒。第四咒。七俱胝佛神咒。随一切如来意神咒。六字陀罗尼咒。归依三宝咒。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
亦称《大周经玄义》。佛教著述。唐静居撰。一卷。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呈,以讲此经而“上资圣寿”。此书简略介绍了“八十华严”处、会、品的结构及九会的主要内容。认为第一会是“举所信之佛”;第二会讲“能信之心”;第三会是“依信生解”;第四会是“依解起行”;第五会是“依行发愿”;第六会是“三圣位极,圣地将登”;第七会是“摄因成果”;第八会是“有无双泯,非真妄之可分”;第九会是“境智一如,岂筌蹄之所及”。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