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全集
作者:苏轼
150卷,宋苏轼撰。今考轼集在宋世原非一本。邵博《闻见后录》称,京师印本《东坡集》,轼自校,此本毁于靖康之乱。《书录解题》称有杭本、蜀本,又有轼曾孙峤所刊建安本,又有麻沙书坊大全集本。当时以苏州居世英刊本为善,今亦无存。苏辙作轼墓志,称轼所著《东坡集》92卷。与《志书志》、《书录解题》并同,与《宋史·艺文志》著70卷不合。其集收赋23篇:《秋阳赋》、《屈原庙赋》、《昆阳城赋》、《反杞菊赋》、《服胡麻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洞庭春色赋》、《黜鼠赋》等。其中以《赤壁赋》、《后赤壁赋》二篇文赋写得最好,也最有名。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宋蜀刊大字本、明茅氏刊本、陈明卿刊本、明成化四年江西布政司重刊宋本、清蔡士英刊本、康熙中刊本、道光中眉州刊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 ●卷一 ◎诗四十七首
- ●卷二 ◎诗八十三首
- ●卷三 ◎诗七十六首
- ●卷四 ◎诗八十八首
- ●卷五 ◎诗一百三首
- ●卷六 ◎诗九十九首
- ●卷七 ◎诗八十三首
- ●卷八 ◎诗七十二首
- ●卷九 ◎诗六十七首
- ●卷十 ◎诗四十七首
- ●卷十一 ◎诗七十二首
- ●卷十二 ◎诗四十九首
- ●卷十三 ◎诗八十一首
- ●卷十四 ◎诗七十九首
- ●卷十五 ◎诗七十二首
- ●卷十六 ◎诗八十八首
- ●卷十七 ◎诗八十八首
- ●卷十八 ◎诗一百十八首
- ●卷十九 ◎诗六十四首
- ●卷二十 ◎诗六十二首
- ●卷二十一 ◎诗六十六首
- ●卷二十二 ◎诗六十九首
- ●卷二十三 ◎诗六十七首
- ●卷二十四 ◎诗六十八首
- ●卷二十五 ◎诗八十六首
- ●卷二十六 ◎诗七十七首
- ●卷二十七 ◎诗六十六首
- ●卷二十八 ◎诗一百十首
- ●卷二十九 ◎诗一百十六首
- ●卷三十 ◎诗一百十首
- ●卷三十一 ◎和陶诗七十八首
- ●卷三十二 ◎和陶诗五十七首
- ●卷三十三 ◎赋十七首
- ●卷三十四 ◎叙二十五首
- ●卷三十五 ◎记十三首
- ●卷三十六 ◎记十四首
- ●卷三十七 ◎记十三首
- ●卷三十八 ◎记十九首
- ●卷三十九 ◎传十首
- ●卷四十 ◎论十二首
- ●卷四十一 ◎论十九首
- ●卷四十二 ◎论十首
- ●卷四十三 ◎论十一首
- ●卷四十四 ◎论十一首
- ●卷四十五 ◎制策二首
- ●卷四十六 ◎策略五首
- ●卷四十七 ◎策别十七首
- ●卷四十八 ◎策断三首
- ●卷四十九 ◎策问二十三首
- ●卷五十 ◎南省说书十道
- ●卷五十一 ◎奏议四首
- ●卷五十二 ◎奏议六首
- ●卷五十三 ◎奏议二十七首
- ●卷五十四 ◎奏议十八首
- ●卷五十五 ◎奏议十二首
- ●卷五十六 ◎奏议十首
- ●卷五十七 ◎奏议六首
- ●卷五十八 ◎奏议十二首
- ●卷五十九 ◎奏议六首
- ●卷六十 ◎奏议十三首
- ●卷六十一 ◎奏议五首
- ●卷六十二 ◎奏议八首
- ●卷六十三 ◎奏议十三首
- ●卷六十四 ◎奏议十首
- ●卷六十五 ◎奏议十七首
- ●卷六十六 ◎奏议九首
- ●卷六十七 ◎表状三十三首
- ●卷六十八 ◎表状四十二首
- ●卷六十九 ◎表状四十二首
- ●卷七十 ◎启四十三首
- ●卷七十一 ◎启六十四首
- ●卷七十二 ◎书十一首
- ●卷七十三 ◎书十首
- ●卷七十四 ◎书九首
- ●卷七十五 ◎书二十首
- ●卷七十六 ◎书十六首
- ●卷七十七 ◎尺牍六十六首
- ●卷七十八 ◎尺牍一百九首(本卷实为一百五首)
- ●卷七十九 ◎牍八十三首
- ●卷八十 ◎尺牍七十九首
- ●卷八十一 ◎尺牍八十六首
- ●卷八十二 ◎尺牍九十八首
- ●卷八十三 ◎尺牍一百十一首
- ●卷八十四 ◎尺牍八十四首(本卷实为八十三首)
- ●卷八十五 ◎尺牍九十五首(本卷实为九十七首)
- ●卷八十六 ◎碑十首
- ●卷八十七 ◎碑二首
- ●卷八十八 ◎墓志铭二首
- ●卷八十九 ◎墓志铭十二首
- ●卷九十 ◎行状二首
- ●卷九十一 ◎祭文四十一首
- ●卷九十二 ◎解一首
- ◎说七首
- ◎评史四十六首
- ◎评文选四首
- ●卷九十三 ◎书后二十八首
- ●卷九十四 ◎赞三十七首
- ●卷九十五 ◎赞八十首
- ●卷九十六 ◎铭五十七首
- ●卷九十七 ◎铭二十五首
- ●卷九十八 ◎颂十七首
- ●卷九十九 ◎祝文六十八首
- ●卷一百 ◎杂文十八首
- ●卷一百一 ◎志林五十五条·记游
- ●卷一百二 ◎志林五十五条·祭祀
- ●卷一百三 ◎志林四十二条·异事
- ●卷一百四 ◎志林四十六条·古迹
- ●卷一百五 ◎志林十三条·论古
- ●卷一百六 ◎外制制敕六十七首
- ●卷一百七 ◎外制制敕七十三首
- ●卷一百八 ◎外制制敕七十四首
- ●卷一百九 ◎内制赦文三首
- ●卷一百十 ◎内制诏敕五十二首
- ●卷一百十一 ◎内制口宣一百四十一首
- ●卷一百十二 ◎内制口宣一百二十二首
- ●卷一百十三 ◎内制批答七十六首
- ●卷一百十四 ◎内制表本一十七首
- ●卷一百十五 ◎乐语十六章
- ●补遗 ◎诗一百七十九首
- ◎词三百五十二首
- ◎赋四首
- ◎记二首
- 【传一首·蔡使君传】
- ◎传一首·策问三首
- ◎表状十四首
- ◎尺牍四百九十三首
- 【与程正辅四十七首(之一)】
- 【与冯祖仁三首(之一)】
- 【与章质夫三首(之一)】
- 【与章子平十五首(之一)】
- 【与米元章十九首】
- 【与王庠等若干首】
- ◎尚书解十首
- 【论语.孟子等解若干首】
- ◎书后五百六首
- ●附录 ◎四库全书提要
猜你喜欢的书
荆川集
十三卷。明唐顺之撰。著有 《荆川集》、《广右战功录》、《南北奉使集》、《史纂左编》等。是集初由安如石于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 刊刻,题名 《唐荆川先生文集》,凡十二卷。集前有王慎中序。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叶氏宝正堂、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 薛氏金陵书林都曾翻刻过此书,亦为十二卷。此外,还有万历元年(1573年)纯白斋刻本,系重新编辑唐顺之诗文,卷帙数量有所增益,题名 《重刊荆川先生文集》,凡十七卷,《外集》三卷、附录一卷。不久,唐鹤征又刊刻了《唐先生编文集》六卷、《奉使集》二卷。《千顷堂书目》载《荆川集》二十卷、续集六卷、《奉使集》一卷,基本上按这两种刻本著录。因丁丙未见唐鹤征刻本,故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中怀疑《千顷堂书目》所载数目不合。十七卷本 《四部丛刊》已加以影印,卷一为赋、诗,卷二至卷四为诗,卷五至卷九为书,卷十、十一为序,卷十二为记,卷十三为说、铭、诔、祭文,卷十四、十五为志铭、行状,卷十六为墓表,卷十七为杂著,《外集》卷一为廷试、策诰、议表,卷二为奏疏,卷三为公移。另外,清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唐执玉又刻印过 《荆川文集》,凡十八卷。
茶经
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唐代陆羽撰。书中的内容分为10门,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其中,“一之源”指出茶原产于我国南方,对茶树的生态环境、特性和选种进行了论述;“二之具”,叙述采茶所用的器 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的加工过程与方法;“八之出”,记各种茶的产地。这些都属于农学的范围,书中对茶的烹煮饮用方法及茶具,甚至有关饮茶的轶事都作了介绍,虽嫌简略,但较全面和系统。《新唐书·陆羽传》说《茶经》“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此书流传很广,有多种刻本,甚至在日本也有刻本,明代以来的多种丛书都收录此书。陆羽《茶经》开风气之先,有人誉陆羽为“茶神”,此后茶书不断出现,约有100多种。
宋诗选注
钱锺书著。此书初版收录宋代81位诗人的295首作品。书前有序,全面评价了宋诗的得失,说明了选诗的标准,即“六不选”原则:押韵的文件不选,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大模大样地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匀称的不选,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也不选。该原则体现了他对宋诗的独特审美眼光。每位诗人前有小传,介绍诗人的生平、著述,评价其作品,并论及宋诗的变化和流派。80篇诗人短论,仿佛一部宋诗小史。注释更是旁征博引,有翔实的考证,也有对前人讹误的订正。全书突破了传统选本着重词语、名物、典实的训诂笺注方法,加强了对宋诗语言、句式、修辞、意象、境界、风格的分析,沿波讨源,触类旁通,是注释和鉴赏、评判的结合。是书版本多,发行量极大,被认为是“宋诗最有价值的注本,宋诗的一种权威性的参考文献”(王水照、内山精也《关于〈宋诗选注〉的对话》)。此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1963年重印,由81家减为80家,删去左纬一家,诗删去13首。此后多次重版、重印,书前总序、诗人小传及注释均曾反复修改。
桓檀古记
《桓檀古记》是一部关于朝鲜半岛传说时代的伪历史书。据传,此书于1911年由太白教教徒桂延寿编撰,李沂校阅,现存最早的版本为1979年版。有人认为此书是以《揆园史话》为基础写成的,据称很多内容与《揆园史话》非常相似。《桓檀古记》由据称撰于不同时期的《三圣记(上)》、《三圣记(下)》、《檀君世纪》、《北扶余记》、《太白遗史》五卷(四种)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三圣记》记载了桓国和倍达国的历史。 《檀君世纪》记载了47代檀君(此书中,檀君不是具体的人名,而是像“王”一样,表示君主的称号)治理古朝鲜国的历史。 《北夫余纪》北扶余6代国王治理国家的历史。 《太白逸史》讲述桓国、倍达国、三韩、高句丽、渤海国、高丽的历史。
李宗仁回忆录
自传体回忆录。作者李宗仁。此书是作者寄居美国期间,于1958年至1962年写成的。1980年广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整校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56万字,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记叙了李宗仁自童年时代直到出任国民党政府总统这数十年的亲身经历。作者回顾了统一广西、讨袁护国战争、北伐战争、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矛盾。是一部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史料。作者还通过其切身体验,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大溃败作了深刻的历史的分析。作品采用整齐规则的带有文言色彩的语句写成,简洁利落。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撰,共200卷。原称《唐书》,为了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所撰的《新唐书》相别,宋时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记载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共290年唐代的历史。所取史料较为丰富、可靠,宋代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唐纪部分多根据《旧唐书》。它的志,比较详细记载唐代的典章制度。列传中类传的突厥、回纥、吐蕃诸传,较为完整地记述这些少数民族的情况。《文苑传》留下了有关唐代文学发展的许多材料。是研究唐史的重要史籍,可与《新唐书》参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