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死

作者:滕固
平凡的死

现代短篇小说集。滕固著。上海金屋书店1928年3月初版。内收《自记》1篇,《旧笔尖与新笔尖》、《平凡的死》、《眼泪》、《下层工作》、《离家》、《为小小者》等短篇小说6篇。其中《旧笔尖与新笔尖》叙述“我”离家去日本东京,后又返回上海的“将近一个月的流浪生涯”。作品用日记体形式,记下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和旅途的见闻,反映了当时日本各阶层的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悲哀心理。《平凡的死》写中学同学“江北学究”,是“我们朋友中唯一的趣人”,他有“神奇不测的智略”,但在学生时代被校方除名,工作又屡屡不顺心,最后“到一家报馆里当校对员”,收入微薄,终于在一个隆冬的晚上,喝醉了酒,冻死在“校对室里”。本集小说写出了下层人民的不幸命运和青年知识分子的不安灵魂。作者在《自记》中说:“这集的命名,虽则其中有 一篇叫做《平凡的死》,全集的习作,没一篇不是已死的东西,而且是平凡的死”。

猜你喜欢的书

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

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

本书原著为荷兰文,於1885年出版,是最早的有关中国的社会学著作之一。作者高延(J. J. M. de Groot, 1854-1921)历时三年发掘、收集公司文字与口传资料,不仅在书中阐述了学术观点,同时也抒发了鲜明的政治见解。著名的海外华人社团研究专家Maurice Freedman对帮会组织的研究,就是以本书为基点。

大明律集解附例

大明律集解附例

明代人高举撰写。共30卷。汇编《大明律》、《问刑条例》等诸例,并对《大明律》进行了注释。清光绪三十四年法律馆刻本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易学著作。唐李鼎祚撰。它博采众长,不主一家,因而称之为“集解”。全书十七卷。由于唐初以来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影响,解《易》者往往排斥郑玄《周易注》而独尊王弼《周易注》,李鼎祚认为“郑则多参天象,王乃诠释人事,且《易》之为道,岂偏滞于天下者哉!致使后学之徒,纷然淆乱,各修局见,莫辨源流”,故采历代《易》家之说,以“刊辅嗣(王弼)之野文,补康成(郑玄)之逸象,各列名义,共契玄宗”(《自序》)。其书采用王弼注本作底本,但分散《序卦》文以冠诸卦之首。引子夏、孟喜、焦赣、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巘、何妥、崔憬、沈驎士、虞氏(佚名)、崔觐、伏曼容、孔颖达、姚规、朱仰之、蔡景君等汉至唐三十五家及《九家易》、《乾凿度》等《易》说。前人义有不详尽之处,鼎祚则加以阐释。其所引诸家,原书大都亡佚,唯赖此书能窥其一斑,是一部保存极可宝贵的《易》学资料的古籍。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集解》十七卷本,是毛晋汲古阁刊本。其它主要版本有《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古经解汇函》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丁卯诗集

丁卯诗集

又名《许用晦文集》。诗别集。唐许浑(字用晦,有别墅在润州丁卯桥)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丁卯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亦作二卷,但云“蜀本又有拾遗二卷”。今传《丁卯集》二卷,凡七言一卷、五言一卷,收诗三百余篇,较原集五百篇散佚已多,有明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和数种影宋抄本,《四部丛刊》据影宋本影印。另宋蜀刻本《许用晦文集》二卷,有遗篇、拾遗各一卷,当为宋人辑补,民国间《续古逸丛书》据以影印。又元祝德子订正的《增广音注唐郢州刺史丁卯诗集》二卷,有续集一卷(又分遗篇、拾遗、续补三部分,续补显系祝氏增入),共补诗九十五首,有元刻本和明弘治刻本。清席启㝢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丁卯集》二卷,更有续集一卷(《四库全书》作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收诗达五百首,但历经递补,已非原编,《四库全书》曾加收录。此外有《晚唐许浑诗集》一卷,明毕效钦辑《十种唐诗》增刻本;又《许浑丁卯诗集》一卷,万历刻《晚唐十四家诗集》本。评注许集的,则有明雷起剑评《丁卯集》二卷,崇祯刻本;又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八卷,乾隆刻本。

纤言

纤言

《纤言》,清朝陆圻撰,所记皆为晚明清初要事。上部记晚明“三案终始”;中部记“三案”馀波及清初南京、淮扬文武诸臣事;下部记南明弘光、隆武、鲁王诸事,其中“金陵七十三人”、“大悲和尚”、“酒色串戏”等篇,尤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今据神州国光社排印本整理。

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具名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赵宋绍德等译。诸法无行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