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
作者:茅盾
散文随笔集。《茅盾散文集》毕竟是作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它是散文和杂文的结集。作者说,这些文章是被“逼”着写的,收集起来出版,也是因为书店要稿子,“拿这些来充数”的。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好书,在30年代产生过影响,也奠定了茅盾作为散文家的地位。郁达夫曾说: 茅盾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然而抒情炼句,妙语谈玄,不是他的所长。”到30年代,茅盾真正地按郁达夫的说法,“利用他之所长而遗弃他之所短”,写作了不少速写和随笔,成就了作为散文家的茅盾。待到1935年12月,茅盾编了散文的自选集《速写与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被列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可见其成绩之斐然了。
章节列表
升序↑-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
- 疲倦
- 严霜下的梦
- 叩门
- 卖豆腐的哨子①
- 雾
- 虹
- 红叶
- 速写一
- 速写二
- 樱花①
- 光明到来的时候
- 冬天
- 雷雨前
- 戽水
- 人造丝
- 全运会印象
- 车中一瞥
- 鞭炮声中
- 谈月亮
- 黄昏
- 沙滩上的脚迹
- 天窗
- 从半夜到天明
- 炮火的洗礼
- 风景谈
- 白杨礼赞
- 雾中偶记
- 大地山河
- 开荒
- 让我们时时刻刻记着……
- 天安门的礼炮
- 崇高的使命和庄严的呼声!
- 可爱的故乡
- 冥屋
- 故乡杂记
- 香市
- 乡村杂景
- 陌生人
- 大旱
- 桑树
- 旧帐簿
- 秋的公园
- 在公园里
- 上海
- 上海大年夜
- 上海——大都市之一
- 交易所速写
- 第二天
- 街头一瞥
- 苏嘉路上
- 追记一页
- 如是我见我闻
- 风雪华家岭
- 西京插曲
- 市场
- 秦岭之夜
- 某镇
- 最漂亮的生意
- 司机生活泼断
- 贵阳巡礼
- 归途杂拾
- 童年
- 长寿夫妇的悲剧
- 父亲的三年之病
- 祖母、陈粟香舅父
- 学生时代
- 中学时代
- 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的三年
- 我的婚姻
- 中山舰事件前后
- 创作生涯的开始
- 《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
- 我曾经穿过怎样的紧鞋子
- 我所见的辛亥革命
- 海防风景
- 新疆风土杂忆
- 海参崴印象
- 古列巡礼
- 斯德哥尔摩杂记
- 延边——塞外江南
- 海南杂忆
- 北京话旧
- 五十年前一个亡命客的回忆
- 写于悲痛中
- 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
- 我和鲁迅的接触
- 对《沉沦》和《阿Q正传》的讨论
- 读《呐喊》
- 鲁迅论
- 关于鲁迅的历史小说
- 学习鲁迅先生
- 研究和学习鲁迅
- 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 论鲁迅的小说
- 鲁迅谈写作
- 在鲁迅迁葬仪式上的讲话
- 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茅盾)
- 关于阿Q这个典型的一点看法
- 在鲁迅先生诞生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
- 学习鲁迅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精神
- 答《鲁迅研究年刊》记者的访问
- 佩服与崇拜
- 恋爱与贞操的关系
- 恋爱与贞洁
- 擒,纵
- 猪仔与妓女
- 做官秘诀
- 现代女子的苦闷问题
- 血战后一周年
- 欢迎古物
- 时髦病
- 谈迷信之类
- 升学与就业
- 女人与装饰
- 苍蝇
- 《娜拉》的纠纷
- 狂欢的解剖
- 知识饥荒
- 农村来的好音
- 事实摆在这里
- 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伏的
- 无题
- 雨天杂写之一
- 雨天杂写之二
- 雨天杂写之三
- 谈鼠
- 时间,换取了什么?
- 闻笑有感
- 谈排队静候之类
- 一点回忆和感想
- 狼
- 森林中的绅士
- 偶然记下来的
- 杂谈
- 杂感(一)
- 杂感(二)
- 对于泰戈尔的希望
- 进一步退两步
- 现成的希望
- 作家和批评家
- 孩子们要求新鲜
- 力的表现
- 花与叶
- 能不能再写得好懂些
- 想到
- 谨严第一
- 致中共中央
- 致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
- 致周作人
- 致周作人
- 致郑振铎
- 致周作人
- 致周作人
- 致周作人
- 致周作人
- 致张维祺
- 致周作人
- 鲁迅先生均此
- 致汪敬熙
- 致周赞襄
- 致陈德征
- 致周志伊
- 致王锴鸣
- 致黄绍衡
- 致陈友荀
- 致汪敬熙
- 致邵立人
- 致周作人
- 致周作人
- 致施蛰存
- 致伊罗生
- 致伊罗生
- 致伊罗生
- 致赵家璧
- 致郑振铎
- 致赵家璧
- 致马子华
- 致蔡元培
- 致许广平
- 致戈宝权
- 致戈宝权
- 致戈宝权
- 致孔另境
- 致楼适夷
- 致孔罗荪
- 致许广平
- 致戈宝权
- 致戈宝权
- 致戈宝权
- 致张帆
- 致吕剑
- 致吴奔星
- 致麦硕
- 致聂继三
- 致魏斯可普夫
- 致《文艺报》编辑部
- 致赫德利奇卡和赫德利奇柯娃
- 致教育部干部文化教育局语文编研组
- 致新文艺出版社编辑室
- 致安烈
- 致陈吉辉
- 致毛丹、黄治正、施大鹏
- 致刘或
- 致郭殿兴
- 致叶子铭
- 致郭小川
- 致叶子铭
- 致拉。古尔巴扎尔
- 致沙战
- 致袁宗铣
- 1958年
- 致徐静昌
- 致王西彦
- 致延泽民
- 致B.特路静
- 致特米脱莱夫斯基
- 致中国青年报社编辑部
- 致马尔兹
- 致延泽民
- 致叶子铭
- 致普实克
- 致楚马克
- 致人民文学编辑部
- 致阮文梅
- 致叶子铭
- 致胡万春
- 致敖德斯尔
- 致中学语文编辑室①
- 致夏衍
- 致曾广灿
- 致敖德斯尔
- 致鼎生
- 致李西亭
- 致臧克家
- 致沈楚
- 致锡培
- 致臧克家
- 致臧克家
- 致冯乃超
- 致锡培
- 致陈漱渝
- 致陈瑜清
- 致王亚平
- 致孔罗荪
- 致王德厚
- 致王德厚
- 致周而复
- 致臧克家
- 致刘英
- 致叶子铭
- 致袁良骏
- 致叶子铭
- 致叶子铭
- 致叶子铭
- 致叶子铭
- 致孙中田
- 致鲍祖宣
- 致柳尚彭
- 致陈铁健
- 致陈铁健
- 致钱钟书
- 致沙汀
- 致周红兴
- 致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组
- 致赵朴初
- 致冯其庸
- 致聂华苓
- 致茹志鹃
- 致方纪
- 致茹志鹃
- 致湖州中学
- 致姚雪垠
- 从牯岭到东京
- 我的回顾
- 几句旧话
- 答国际文学社问
- 谈我的研究
- 回顾
- 《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 再来补充几句
- 我怎样写《春蚕》
- 文学和人的关系及中国古来对于文学者身分的误认
- 社会背景与代创作
- 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 “左拉主义”的危险性
- 文学与人生
- 文学与政治社会
- 自由创作与尊重个性
- 论无产阶级艺术
- 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
- 致文学青年
- 关于小品文
- 论“入迷”
- 谈题材的“选择”
- 关于“出题目”
- 叙事诗的前途
- 质的提高与通俗
- 杂谈文艺现象
- 有意为之
-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
- 对于文坛的又一风气的看法
猜你喜欢的书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儿童教育心理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儿童教育心理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D之复合
一代悬疑宗师真正的巅峰之作,一场波澜壮阔的经典复仇大戏。 复仇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在毁灭对手的同时,复仇者自身也会走上不归之路。 我是潜匿在你身边的复仇鬼,为了让你偿还罪孽,不惜赌上自己的灵魂。 我要让你在深不见底的恐惧泥潭中受尽折磨,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噩梦中走向毁灭。 我会为此付出代价,会在悔恨和无助中迷茫摇摆,会被罪恶缠身直至万劫不复。我深知这一切,但我仍然孤注一掷。 来吧,让这场盛大的复仇剧上演,你我之间漫长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悬疑宗师松本清张,通过一场留名日本文学史的经典复仇大戏,让您窥视人性中最复杂、最深沉、最可怕的一面。
白话西厢记
《白话西厢记》,凡十二回。是吴趼人将王实甫的《西厢记》传奇改写成白话小说,本书是吴趼人逝世后十二年(1921年10月)才由上海国家图书馆出版单行本。前有陈幹青题识,陈仲子和戚饭牛的序言,并附有袁枚、俞樾两人的《西厢记》评语,金圣叹、杨鹤汀等人的考证文章,合为一册。本次整理,以上海国家图书馆本为底本,只保留了吴趼人的原作,删去了其他附录性文字。
梁高僧传选译
《高僧传》全书十四卷,以如此之篇幅去记叙五百多年间中土之僧人,每个入传者无疑都是当时或该科之“高僧”,但因本书篇幅所限,这里不可能全部收录,而只能选录那些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都具有相当影响的高僧。至于每一僧传之取舍,除个别篇幅较长的僧传采用节选外,其余的都取传记全文,以保持资料的完整性。
冠导阿毗达磨俱舍论
简称《冠导俱舍论》,三十卷,佐伯旭雅(Kyokuga Saeki)1869年在日本出版,曾经风靡日本。所谓“冠导”,特色就在天头上的字和夹注小字,大字就是《俱舍论》本身。《冠导俱舍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光记》《宝疏》。收于大藏经补编 第06册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凡十卷。唐代慧沼(?~714)述。又作金光明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金光明最胜王经现存之译本有三:北凉昙无谶译、隋代宝贵等糅编、唐代义净译。本书乃根据义净之译本所作之注释书。旨在阐释金光明经之起因、名称、宗、体,以及金光明经之说法时间、受持本经之利益,并逐一依文会释。本书之特征有二:(一)其立场为三乘、五姓各别等法相宗教学之基础。(二)强调金光明最胜王经符合唐代流行之护国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