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选集
作者: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现代思想家、革命家李大钊“五四”运动前后的著作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该书收集了作者自1913年至1926年的论文、演讲、杂文、讲义等,共133篇。由于书中所收文章都是按写作和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它也大致反映了作者革命活动和思想变化的历程。1913年至1916年夏的文章,如《国民之薪胆》等,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以满腔热情激励国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民主改革。1916年夏,作者由日本回国后,即参加了由《新青年》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晨钟之使命》、《青春》等文,热切地表现了他对青年、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即渴望一个年轻进步的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真理之权威》,张言论之权威,以言论之自由,示良知之自由。十月革命后,作者撰文欢呼社会主义的胜利,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是20世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人民应当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前进。这些文章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世界新形势下新的觉醒。“五四”前夕,作者著《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等文,要求青年把自己的命运和最痛苦最悲惨的农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惟此才能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五四”运动期间发表了大量
章节列表
升序↑- 大哀篇
- 国 情
- 国民之薪胆
- 警告全国父老书
- 厌世心与自觉心
- 民彝与政治
- “晨钟”之使命
- 新生命诞孕之努力
- 青 春
- 孔子与宪法
-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 俄国大革命之影响
- 战争与人口问题
- 真理之权威
- 此 日
- “今”
- 新的!旧的!
-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 Pan……ism之失败与Democracy之胜利
- 庶民的胜利
- Bolshevism的胜利
- 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
- 新纪元
- 面包问题
- 政 客
- 过激乎?过惰乎?
- 乡愿与大盗
- 放弃特殊地位
-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
- 战后之世界潮流
- 劳动教育问题
- 战后之妇人问题
- 青年与农村
- 过激派的引线
- 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
- 新旧思潮之激战
- 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
- 强国主义
- 现在与将来
- 混充牌号
- 宰猪场式的政治
- 废娼问题
- “五一节”May Day杂感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
- 太上政府
- 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
- 牢狱的生活
- 最危险的东西
- 我与世界
- 阶级竞争与互助
- 真正的解放
- 万恶之原
- 再论问题与主义
-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 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
- 难兄难弟
- 秘密……杀人
- 圣人与皇帝
- 文治国庆
- 应考的遗传性
- 牺 牲
- 谁是“有实力”者?
- 出卖官吏——蹂躏人格
- 掠夺物品的遗迹
- 妨害治安
- 那里还有自由
- 被裁的兵士
- “五星联珠”“文运大昌”
- 在“国民杂志”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
- “中日亲善”
- 主 义
- 什么是新文学
-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
- “用民政治”
- 工 读(一)
- 工 读(二)
- 大联合
- 史 观
- “史学思想史”
-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 低级劳动者
- 整顿学风
- “特别体恤”
- 知识阶级的胜利
- 精神解放
- 好一对兄弟国家
- “五一”May Day运动史
- 亚细亚青年的光明运动
- 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
- 变革的原动力
-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
- 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
- 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
- 列 宁
- 现代的女权运动
-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 胶济铁路略史
- 黄庞流血记序
- 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
- 马克思与第一国际
- 宗教与自由平等博爱
- 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
- 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
- 国际资本主义下的中国
- 平民主义
- 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
- “今”与“古”
-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
- 工人国际运动略史
- 纪念五月四日
- 桑西门的历史观
- 社会主义释疑
- 研究历史的任务
- 时
- 劳动问题的祸源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纪念“二七”并追悼列宁
- 列宁不死
- 这一周
- 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
- “史学要论”一书的第六节
- 苏俄民众对于中国革命的同情
-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 土地与农民
-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 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
- 日本帝国主义最近进攻中国的方策
- 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
- 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
猜你喜欢的书
嘉庆宁国府志
安徽地方志。清鲁铨等修,洪亮吉等纂。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铨号选堂,江苏丹徒人。乾隆进士,官宁国知府。亮吉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已著录。宁国府创志于宋嘉定,至清乾隆凡六修。本志成于嘉庆二十年(1815),记事止十三年,约二百二十万字。卷首有汉至清宁国府全境图等五幅。图中新旧地名对照,古今沿革一目了然。有刘光显所绘北楼等二十三幅山水画,绘制精巧,堪称佳作。正文分沿革、疆域、职官、选举四表,舆地、营建、食货、学校、武备、艺文、人物、杂志八志,共十二门,含山、水、古迹、冢墓、寺观、田赋、户口、物产、名臣、宦迹、纪闻、旧志源流等五十目。表详而精,考证必求其是。沿革表列唐虞夏至清,并有汉至清大事记,祥异附后,山记有陵阳、敬亭、麻姑等六百六十余座山、峰、岭、岩,水载青弋江、泾水等百余处。记翠亭、铜井等百余处名胜古迹、百二十余处古墓、三百二十余处寺、观、菴,为颇有价值的考古、旅游资料。职官、选举、人物中所记人物多达八百余人。该志出自名家之手,体例完备、内容丰富,为清代方志佳作。有清嘉庆二十年刻本,民国八年(1919)泾县翟氏宁郡清华斋影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长安志
城镇志。北宋宋敏求(1019—1079)纂。二十卷。敏求字次道, 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熙宁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长安(今西安)为周、秦、汉、唐都城,历史悠久。敏求以唐韦述《两京记》仅详古迹,余多阙如,乃创体例,遍搜传记诸书,于熙宁九年(1076)成此书,约十五万字。记事以秦、汉、唐等前代事迹为主,兼及本朝。搜集与长安有关的史部实录、传记、家谱、古志、古图、碑刻、笔记等整理、编纂成书。详细记载了唐代长安城郭、宫室、坊市。另附元人李好文所绘图3卷。清人将图并入《长安志》。卷一为总述,述分野、土产、土贡、风俗、四至、管县、户口,卷二述雍州、京都、京兆尹、府县官,卷三至六为宫室,分述周秦汉唐长安诸宫、诸殿、苑囿、唐宫城,卷七至十述唐皇城及京城各坊,卷十一至二十,述京兆府所管长安等等
国防论
1937年由上海大公报刊印出版。作者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号澹宁,中国浙江海宁人。早年赴日、德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东三省督练公所总参议、浙江都督府总参议、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等职,一生军事著述丰富。抗日战争前夕,作者把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以来有关国防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论文和讲演稿辑录成此书。全书分别为国防经济学、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二十年前之国防论、十五年前之国防论、中国国防论之始祖、现代文化之由来及新人生观之成立等7篇,约10万字。本书吸取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新的军事理论精华,着重阐述新的国防观念,呼吁建立生产、生活和作战相结合的生产国防。强调建军的目的在于抵抗外侮,反对“兵为私有”的军阀内战,视军队为进行战争、实行政略、维持国家生存的工具。本书认为当时世界新军事的主流是所谓全体战争,极力主张以义务兵役制代替募兵制,充分作好人力、物力的动员和组织,全面建设陆海空三军,以适应战争需要。并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认为面对强敌侵略,只有避免过早决战,逐步积聚力量,疲惫敌人,才是克敌制胜的唯一方法。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国防问题的军事理论专著,见解独到,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主要版本由台湾中华书局刊行,1962年版。
琴操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解说琴曲标题,记述古代琴曲内容的音乐著作。传为汉代蔡邕所作。全书分类收录47曲。第一类“诗经五曲”,第二类“十二操”、第三类“九引”、第四类“河间杂歌二十一章”。已知《琴操》版本一种是专著体例的本子,如《平津馆丛书》本、《读画斋丛书》本、《邵武徐氏丛书》等,其中以《平津馆丛书》本为最佳。另一种是辑佚书体例的本子,如清嘉庆五年(1800年)王谟辑自《初学记》等类书的《汉魏遗书钞》本。两种体例的几种版本在文字上大同小异,所记述的琴曲均为汉代以前音乐生活中流存下来的作品。
磻溪集
六卷。元丘处机撰。道教经书。简称《磻溪集》。作者道号长春子,居磻溪学道,故以此名书。书前有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胡光谦序,大定二十七年(1187)毛麾序,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移刺霖序,泰和八年(1208)陈大任序。考丘处机于大定十四年(1174)入磻溪穴居六年,则此书成于大定时期。卷一为七言律诗。卷二为七言绝句。卷三有《青天歌》、《吟》六首、《颂》三首、《步虚词》二首、《世宗挽词》一首、《古调》十五首、五言短句三首、五言长篇五首。卷四为五言律诗。卷五为词。卷六亦录词数十首。除少数为传道之作外,多为题咏、抒怀、应酬一类。为研究丘处机生平及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慈氏菩萨陀罗尼
一卷,赵宋法贤译。纯咒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