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 姓名:李大钊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北乐亭人
- 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9日
- 逝世日期:1927年4月28日
- 民族族群: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原名耆年,字寿昌,后名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毕业后于1913年冬赴日本就读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日本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幸德秋水的论著。1916年作《青春》一文寄上海陈独秀,刊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文章阐发了创造“青春中华”的强烈愿望,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站在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前列。同年5月回国,投入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曾任《晨钟报》总编辑、《甲寅》编辑。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他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阐述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指出它与法国革命性质的不同。同年11月,他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情赞扬十月革命,欢呼社会主义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些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讴歌十月革命的文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标志。同年12月,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以配合《新青年》进行反封建斗争。他又协助学生组织出版《国民》、《新潮》等刊物。《晨报》副刊改组后,亦由他负责编辑。在他的推动下,于1919年5月1日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他积极参加和指导五·四运动,并发表《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指出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号召反对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同年9月,他负责编辑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他的论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又在《每周评论》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驳斥胡适为代表的攻击马克思主义、宣传改良主义的谬论。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他为筹建中国共产党而努力。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与共产国际代表威金斯基商谈建党问题,并介绍去上海会见陈独秀。7月,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开设“唯物史观研究”、“史学要论”、“社会主义”等课。10月,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并帮助天津、唐山和济南建立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中共成立后,他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先后任区委委员、委员长和书记。1922年7月参加中共二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至杭州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会后到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谈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1923年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委员。次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大会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他为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被大会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后回北京,建立北方各地国民党党部。同年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年底回国,领导北京人民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推翻北京直系军阀政府,召开国民会议。1925年赴上海参加中共四大,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3月18日,领导北京学生、市民反帝爱国运动,遭北洋军阀政府仇视,被通辑。3月下旬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继续坚持斗争。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受严刑拷问,但坚贞不屈。4月28日在绞刑架下慷慨陈词,英勇就义。时年38岁。遗著编为《李大钊选集》、《李守常文集》。
猜你喜欢的书
药鉴
本草类著作。明杜文燮撰。二卷。共五万字。卷一为药性总论,首载二百四十四种药物“寒热温平四赋,增补东垣未尽之意”,继载:用药分根梢、制药资水火、药性阴阳论、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引经药性、十八反药性、五郁主病、六气主病、病机赋、运气诀要、论升麻柴胡等二十三论,讨论用药、制药之法,药性阴阳升降、引经、禁忌以及运气主病、病机和药物应用的关系等。卷二为各论,详细论述人参、黄芪、白术等一百三十七种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炮制、功能、配伍及临床应用。是一部简明的本草著作。有一九七五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原名《纲鉴通俗演义》。章回小说。清吕抚著。四十四回。一至四回叙盘古开天辟地及三皇五帝事,五至十二回叙夏、商、周三代事,十三至十七回叙荆轲刺秦王至王莽篡汉、光武中兴诸事,十八至二十四回叙黄巾起义、三国归晋及南北朝等事,二十五至三十回叙北周并北齐、杨坚建隋、李渊父子建唐及赵匡胤陈桥兵变等事,三十一至三十五回叙宋太祖一统中原至元亡等事,三十六至四十回叙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清兵南下等事,四十一回罗列各朝帝王年号,四十二回论述神鬼皆幻,儒家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要。其后所述为历朝各地异物矿产、天时灾异及风俗。参照《资治通鉴》、《通鉴纲目》、《二十四史》写成,内容庞杂,情节单调,且多迂腐说教。有雍正五年(1727)原刊本、雍正十年吕抚自序本以及正气堂活字本、上海广百宋斋石印本、章福记书局石印本等。近有1986年岳麓书社排印本,书名无“通俗”二字。
曾国藩家书选
商务印书馆三四十年代所出普及读本,《曾文正公家书》通行本共八卷,有千余封,都是写给自己的祖父、父亲及兄弟的。龙榆生选取了其中五六十封,并对其中典故和所及人物加以注解,编成这本《曾国藩家书选》,由商务印书馆发行,成为商务“中学国文补充读本第一集”中的一种,由王云五等三人主编。所选标准据龙先生导言说,是治学和做人两类,即“修德读书”。猛地一看,这些信往往家常琐碎,静下心来反复涵泳,才能得其意蕴所在,近代以来,曾、梁(启超)二家子弟最出色,恰巧两家皆以家书名,应该不是单纯凑巧的事。好家教,好家风,皆在家常琐碎,潜移默化中养成。
建炎进退志
四卷,南宋初年名相李纲撰。该书主要记载作者于宋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前后仅七十五日的宰相经历,尤详于其时南宋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对金军防御做战的筹划等。本整理本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卓峰珏禅师语录
一卷,清性珏說,宗位編(丁目作客慧錄),超原序,藍理序,有塔銘。南嶽下第三十一世,嗣衡山炳。附永絃法師語錄(三頁),依駒本印。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卷。写本有:P.3047、3488、2045。胡适把第一写本校订编入《神会和尚遗集》卷二,作为《神会语录第二残卷》;第二写本编入该书卷三,作为《第三残卷》。第三写本由铃木大拙发现,内容包括第二写本的全部,又有此论最后部分及造论者的骈文论赞和韵文颂赞,最后有‘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卷’一行。胡适将三本重加校订,分为上下两卷,1958年发表于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二十九本《庆祝赵元任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后收入新版《神会和尚遗集》附录之中。此论由神会弟子独孤沛集录,记载神会在开元二十年(732)于滑台大云寺批判北宗,与北宗僧人崇远(山东远)辩论情形。论前有独孤沛加的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