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 姓名:李大钊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北乐亭人
- 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9日
- 逝世日期:1927年4月28日
- 民族族群: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原名耆年,字寿昌,后名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毕业后于1913年冬赴日本就读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日本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幸德秋水的论著。1916年作《青春》一文寄上海陈独秀,刊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文章阐发了创造“青春中华”的强烈愿望,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站在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前列。同年5月回国,投入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曾任《晨钟报》总编辑、《甲寅》编辑。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他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阐述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指出它与法国革命性质的不同。同年11月,他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情赞扬十月革命,欢呼社会主义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些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讴歌十月革命的文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标志。同年12月,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以配合《新青年》进行反封建斗争。他又协助学生组织出版《国民》、《新潮》等刊物。《晨报》副刊改组后,亦由他负责编辑。在他的推动下,于1919年5月1日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他积极参加和指导五·四运动,并发表《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指出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号召反对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同年9月,他负责编辑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他的论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又在《每周评论》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驳斥胡适为代表的攻击马克思主义、宣传改良主义的谬论。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他为筹建中国共产党而努力。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与共产国际代表威金斯基商谈建党问题,并介绍去上海会见陈独秀。7月,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开设“唯物史观研究”、“史学要论”、“社会主义”等课。10月,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并帮助天津、唐山和济南建立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中共成立后,他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先后任区委委员、委员长和书记。1922年7月参加中共二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至杭州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会后到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谈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1923年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委员。次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大会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他为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被大会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后回北京,建立北方各地国民党党部。同年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年底回国,领导北京人民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推翻北京直系军阀政府,召开国民会议。1925年赴上海参加中共四大,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3月18日,领导北京学生、市民反帝爱国运动,遭北洋军阀政府仇视,被通辑。3月下旬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继续坚持斗争。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受严刑拷问,但坚贞不屈。4月28日在绞刑架下慷慨陈词,英勇就义。时年38岁。遗著编为《李大钊选集》、《李守常文集》。
猜你喜欢的书
梁溪遗稿
诗文集。南宋尤袤撰。2卷。据《宋史·尤袤传》载,尤袤著有《遂初小稿》60卷、《内外制》30卷;《直斋书录解题》载有《梁溪集》50卷,今均佚。宋末,其曾孙尤藻刊其诗集20卷,方回曾为其作跋,称“中兴以来言诗必曰尤、杨、范、陆,诚斋时出奇峭,放翁善为悲壮,公与石湖冠冕佩玉,度骚婉雅,则袤在当时本与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并驾齐驱。今三家之集皆有完本,而袤集独湮没不存,盖文章传不传亦有幸不幸焉。然即今所存诸诗观之,残章断简尚足与三家抗行,以少见珍,弥增宝惜。”然此本旋即焚于兵火。诸本明人已无著录,《两宋名贤小集》有《遂初小稿》,乃辑者沿用旧名,而非其原帙。清康熙三十九年朱彝尊辑尤袤古今体诗47首,杂文26篇,汇成2卷,出示同年之友尤侗,尤侗自称为尤袤裔孙,遂命名为《梁溪遗稿》,刊行于世。此康熙刊本国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皆有庋藏。《四库全书》本即据此本,作1卷。另有《常州先哲遗书》本,有补编、附录各1卷;《锡山尤氏丛刊》本有补遗卷,收文47篇,诗62首(3首伪作),在辑本中较称完全。
医学穷源集
医案。明王肯堂撰,殷宅心辑释。六卷。肯堂有《证治准绳》已著录。宅心,庐江人,王氏门生。肯堂将所撰医案按运气、年代分类辑成此书。成于崇祯元年(1628)。卷一卷二为图说,载太极图、阴阳图、洛书三元九宫图、天地左右升降图,及元会运气论、标本中气、经络学说等图与论三十余篇,乃采取肯堂尺木楼图说而成。卷三至卷六选录万历三十九年至崇祯元年间临证验案,每卷首论是年运气所交节气,次以干支为序载列医案。每案详叙患者姓氏、年龄、症状、脉象、辨证论治及方药,后为殷氏释解。卷末取同门李顾诸客游淮时依运气施治各案,列为续编。书中以重视运气学说为特点,有些医案亦难免牵强。因肯堂晚年客游淮海邗江,故其方药多根据淮海人体气禀性施治。殷氏辑成此案后,肯堂嘉其“溯其源头,更述吾所以食古而不泥于古之意”,并命名。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雉水汤世质刊本,嘉庆二十二年刊本。
太平经
早期道教著作。产生于东汉后期顺、桓期间,非一时一人所作。其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可能是当时秘密流传的原始道教中很多人的著作,经于吉、宫崇等编纂增演而汇集成书的。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汉顺帝时宫崇上其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号《太平清领书》,后桓帝时襄楷又自上此书。本书内容庞杂,言及天地、阴阳、五行、干支、灾异、鬼神及当时社会情况。其主旨为“致太平”。它追求阴阳和顺、物富民安、公平无私的理想社会,提出任用贤才、减省刑罚、济穷周急、以民为本等主张。
金陵春梦之六:台湾风云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六集《台湾风云》追溯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权力重组(1949年后),讲述蒋介石如何在美援支持下稳固政权、推行土地改革及白色恐怖统治,同时剖析两岸隔海对峙的初期格局与台湾社会的动荡变迁。
净土疑端
净土疑端,4卷,日本显意述。编号二二零八。
瞎堂慧远禅师广录
瞎堂慧远禅师广录,四卷,宋慧远说,齐己、如本、祖淳、法慧编,师体序,葛郯序,颜度序,德光序(三序在卷二末),道能跋,附奏对语录,又云佛海禅师广录,内题佛海瞎堂禅师广录或语录,或佛海禅师语录。南岳下第十五世,嗣佛果勤。宋淳熙四年(1177)序刊。又名《瞎堂禅师语录》、《灵隐佛海禅师语录》、《佛海瞎堂禅师广录》、《佛海禅师广录》。四卷。主要收录其上堂、小参、示众法语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五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