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断忆
作者:陈白尘
陈白尘作。三联书店1984年1月出版。这是作家于1982年赴美期间写就的一本回忆“文革”期间“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共八篇。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作家“触动十年动乱某些伤痕之处”,本意是为了思索十年动乱的根源。因而,这本集子虽写的是些零碎的对于“干校”生活的“断忆”,却努力透过那个年代各色人等音容笑貌的回想,对放牧鸭群的描述,对日常起居、住行、探亲的追忆,表达对那场浩劫的满腔憎恶,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友爱的向往,以及对法西斯专制主义的义愤。云梦位于湖北,古为泽国,“文革”中为文化部干校所在地。作者以此为空间背景,细致地回忆、抒写了人生旅途上一段独特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历。如所居的无门茅舍的被盗,当鸭倌与鸭群同乐同悲,被打成“黑帮”的经历,对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无不于自嘲中透出辛酸,于风趣中透出凄婉,于诙谐中透出愤懑。在写法上,由于阅历的丰富及思想的深邃,已绝无情节和景色的堆积,而是运用刚健浑厚的杂文式笔法,常从一事、一人、一景生发开去,使纵横之笔上升到理性的境界。信笔抒写,如行云流水,漫不经心,却令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陈白尘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宛署杂记
城镇志。明沈榜辑。二十卷。沈榜字子登,江南临湘(今属湖南)人。万历举人,屡官知县。沈氏知宛平时,摘抄实录、档册、塘报,约当万历二十年(1592)成书, 约三十万字。正文按日、月、光、天、德、 山、 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言、书等二十字序排卷,计有圣谕、县始、分土、职官、山川、街道、地亩、人丁、宫庄、马政、税契、民风等三十目,目下又分山、水、古迹、内府、杂费等项。冠序二,附《燕说》。
有志者
短篇小说。作于1935年5月12日,最初发表于同年6月《中学生》56号,署名茅盾。先后收入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泡沫》,开明书店1938年出版的七作家集《有志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第8卷,该社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及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第9集。它讲述一个中学教师的幻想是写出一部惊人的伟大作品来,但他脑中空空,于是怪房子小,妻子、儿子干扰。他独自搬到庙中还是写不出来时,又怪和尚不早早喊他; 怪没有咖啡催促灵感; 怪蚊子叮他; 怪肚子要饿; 怪老鼠偷吃他的点心,……总之,钱用光了,暑假过完了,他什么也没写出来。作者用揶揄的笔法,嘲讽了这位脱离生活的空立“志”者。该篇与《尚未成功》、《无题》构成“城市三部曲” 。茅盾说: “这是三篇故事、人物有连续性的小说,写一个脱离生活的空头文学家的创作苦恼,当然也是讽刺那两年大批冒出来的各种自封的‘作家’们的。”
栲栳山人诗集
三卷。元岑安卿 (1286—1355)撰。安卿字静能。余姚 (今属浙江)人。所居近栲栳峰,故自号栲栳山人。终身贫困,然志行高洁。此集为安卿邑人宋禧编辑。禧初名元禧。明洪武间应召修《元史》,为安卿题像,叙其生平。今皆附于集中。《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唯七言古诗时杂李贺、温庭筠之体。盖有元一代,风气如斯。然气骨本清,究亦不同纤媚秾冶之格。”有清乾隆五十四年 (1789)岑振祖刻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嘉庆十六年 (1811)延绿斋刊本 (藏于上海图书馆)。《四库全书》本题名 《栲栳山人集》。
即兴自说
《即兴自说》是巴利三藏经藏《小部尼伽耶》中的第三经。本经共分为八品,每品含十经,共为八十经。每经由长行和偈颂二部分组成,长行是叙述诗体,偈颂是佛知见此事体後感兴而发之偈颂,所以这是一部佛借一事一物向众生说法的隽永的小经,读起来通俗易懂。偈颂部分所含义理又发人深省,揭示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道理。 经名原作Udāna,有人转译为「无问自说」,有人只译为「自说」,因原词还有感兴语之意,故译为「即兴自说」。
盂兰盆经疏新记
盂兰盆经疏新记,二卷,唐宗密疏并序,宋元照记。简称《报恩记》,亦称《芝园记》。佛典注疏。是唐宗密撰《盂兰盆经疏》的注释书。书中元照不同意宗密判《盂兰盆经》属“小乘律藏”的观点,而判该经属“大乘经藏”。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梵网六十二见经
全一卷。又作梵网经、六十二见经。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旨在显示佛陀悉知无上甚深微妙之法,既不执着于任何见解,亦不介意外道之毁谤或赞叹,而为诸比丘解说外道所耽着之六十二种偏邪见解。此六十二种邪妄见解,参差交错,如梵天之罗网,而外道沉湎其中,如鱼入网,不能出离,故称梵网六十二见经。本经之同类本有:巴利本长部第一经、汉译长阿含卷十四梵动经,另有竺法护所译之六十二见经,惜已散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