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书偶记
作者:孙殿起
目录书。孙殿起撰。1936年孙氏借闲居排印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附书名、著者四角号码索引。1982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重印,附雷梦水《正误并补遗》,较为完善。孙殿起,撰《贩书偶记》、《丛书书目拾遗》、《清代禁书知见录》等,均为学术界重视。本书是孙氏经营古书时随笔记下的古书经眼录,其收录的基本原则为: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者概不入录,有之必卷数互异者;非单行本不录,间有在丛书中者,必系初刊单行之本或抽印之本。全书20卷,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书记书名、卷数、著者、版本。著者冠以籍贯。部分书对内容有简单说明,为读者提供必要资料,如《醉爱居印赏》2卷,著录:“王睿章篆、徐逵照校订,乾隆辛酉刊。并附考篆文刀法,笺释字义。结构谨严。”版本一项,有些书对牌记、装潢、版式亦有简单记述,如《补后汉书艺文志》4卷,著录:“番禺侯康撰,无刻书年月,约光绪间刊,据封面背后题菜香室丛书第四集之三则,版心刊有训纂堂丛书贵筑杨氏刊十字。”本书著录的图书大部分为清代及辛亥革命后至抗战前的传统文化著作,达1万余种。从著录范围和数量看,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可视为清乾隆以后的著述总目。本书基本上是普通本线装书目录,但兼收清及近人的稿本、钞本。如“《尚友记》无卷数
孙殿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清平山堂话本
明世宗嘉靖年间短篇小说集。是最早见诸文字的话本选集。原名为《六十家小说》。洪楩编集,因清平山堂原本是作者的斋名,又书版中多镌有“清平山堂”字样,后马廉在出版影印本时,始冠以《清平山堂话本》之名。《清平山堂话本》共编为六集,名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每集各分上下卷,每卷五篇,每篇演一故事,共六十篇,今存二十九篇,为日本内阁文库库藏十五篇,马廉发现之《雨窗》、《欹枕》二集残本十二篇;阿英发现之翡翠轩和梅杏争春残本二篇。《清平山堂话本》是宋元时期说话艺人表演时的“底本”,内容以宋元话本为主,是话本中的“小话”(相对于讲历史故事的“平话”而言),但也有少数文言作品。其内容或是描写市民的婚姻恋爱生活,或描写新兴商人的经商活动,从不同侧面揭示出封建社会城市生活的面貌和状况,反映出市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其优秀篇章为《快嘴李翠莲记》,以喜剧的形式塑造出一个聪明伶俐、快人快语、不守封建礼法、不为传统所容的青年妇女形象。另一篇《张子房慕道记》把揭露目标直接指向封建最高统治者,也是一篇比较好的作品。由于作品未经过文人加工润饰,其艺术上略显粗糙,但多数作品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本书在话本小说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作品为冯梦龙修改编集收入“三言”。
华阳陶隐居内传
三卷。道教经书。唐贾嵩撰。前有贾嵩序,序称《梁书·陶弘景传》叙事颇删略,使其仙圣行业不得昭著,陶翊《本起录》亦事多遗阙等等,于是将《登真隐诀》、《真诰》、《泰清经》及先生文集揣摩事迹,作三卷内传。又称陶弘景“乃玄中之董狐,道家之尼父”。卷上述陶氏世系及在齐的事迹。卷中讲陶氏在茅山立华阳馆,陈梁武帝图谶应运王天下,炼丹药,直至仙逝等事,又录其所著之书。卷下收录《宋宣和封诰》、邵陵王萧纶撰《解真碑铭》及司马承祯述《碑阴记》、梁昭明太子撰《墓志铭》、沈约酬华阳先生诗、苏庠赞陶先生像等。为研究陶弘景生平事迹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收入《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无量寿经义记
无量寿经义记,卷下,首缺,洪琇题记,编号二七五九。
华严经网目贯摄
华严经网目贯摄,一卷,清永光录集。
阿弥陀经义疏
全一卷。宋代灵芝元照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亦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正文前立教、理、行、果四门:(一)教分教兴、教相二种,教兴之下,记叙如来出兴为令众生厌娑婆之苦,欣慕极乐净土,执持名号而得往生;教相之下,说净土教门为大乘圆顿成佛之法。(二)理即教之体,就通而言,指大乘为所诠之理;就别而言,则以弥陀修因感果之依正庄严不可思议功德为所诠之理。(三)行即教之宗,通则指六度万行,别则指净业,本经专示持名之法,便是经宗。(四)果即教之用,近果乃获法性身,住于同居净土;远果乃得不退阿耨菩提,证清净法身,居于法性土,究竟成佛。
长者法志妻经
一卷,失译。佛在祇园入城乞食,教化长者法志之妻及其下婢,皆使转男子得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