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集

作者:朱熹
晦庵集

又名《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诗文别集。宋朱熹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晦庵集》一百卷,《紫阳年谱》三卷。《文献通考》卷二四○著录同。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王遂搜辑遗文为续集,刊而序之,然序中未言卷数。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黄镛《晦庵别集序》云:建通守余师鲁“搜访先生遗文,又得十卷,以为别集”。建宁府建安书院咸淳元年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此本今存有宋刻、元明递修本,藏北京图书馆等处。又有明嘉靖潘璜等刻本,今存。《四库全书》以康熙年间臧眉锡、蔡方炳刻本为底本收入。正集仍为一百卷,然续集为五卷,别集为七卷。正集卷一至卷一○为诗;卷一一至卷二三为封事、奏札、奏状、申请、辞免等;卷二四至卷六四为书、札子;卷六五至卷七四为杂著;卷七五至卷一○○为序、记、跋、墓志铭、行状、公移等。续集五卷为书。别集七卷分别为书三卷,诗、题跋一卷,杂著一卷,公移二卷。光绪年间,贺瑞麟亦以臧眉锡、蔡方炳本为底本,并参校他本,将此集收入《西京清麓丛书》,名为《朱子大全文集》,正集一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末附有文集正讹一卷,文集记疑一卷,正讹记疑补遗一卷。此外通行者尚有《四部丛刊》本(据明嘉靖本影印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日记形式记述了一名水手由于船只蒙难,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独自生活28年的历险故事。笛福所生活的年代正值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扩张是当时主要财源之一。敢于冒险、积极进取是时代的需要,《鲁滨逊漂流记》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精神,成功地塑造了早期资产者和殖民者的形象。与世隔绝的荒岛割断了鲁滨逊与人类文明的一切联系.为了生活,他必须从零做起,经历种种磨难,最终战胜了自然,返回了家乡。作者热烈地歌颂了主人公直面现实、不畏困难、不灰心气馁、坚毅顽强、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只要你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你就会获得成功。这正是新兴资产者所需要的创业精神。最后作者肯定了主人公对荒岛的占有权。作品中表现的殖民主义思想反映了作者的时代局限性。这部小说取材于现实,从正面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位资产者的形象,细节真实生动,对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咽喉秘集

咽喉秘集

《咽喉秘集》,喉科专著,一卷。撰著者名佚。全书分总论、证治、列方三部分。总论部分首叙喉症辨证须辨病因、辨六脉、辨分经,次论咽喉治法要说十五则,继列喉症四绝症、十六绝形,最后为脉式及针穴。证治部分先列吴氏咽喉二十四大症歌诀,论及咽喉口牙诸疾,今存二十二症;次列张氏七十二症治图说,分门别类,有咽喉门十一症、乳蛾门七症、喉痹门七症、喉风门十二症、喉痈门十一症、舌门十三症、小舌门五症、杂门六症。列方部分包括汤药十三种、丹药三十种。本书条理清楚,叙述详备,用药精炼。首创“六味汤”,凡喉科七十二症,均可服用,“不论红白,初起口饮一服,后再加减”,此方为后世不少医家沿用;再如玉锁匙、通关散、回雪方等方药亦广为流传。尤其七十二症分类,切合临床,对后世影响较大。现存清道光十三年(1833)抄本(题署《养心小圃喉科》)、清同治元年(1862)海山仙馆刻本、清光绪九年(1883)合肥味古斋刻本、清善成堂刻本等二十余种,199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铅印本。

侍儿小名录拾遗

侍儿小名录拾遗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张邦基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等。本书为续洪炎、王铚、温豫三家《侍儿小名录》之作,录先秦至宋代的妾侍故事二十三则。每则下均注明出处,所引书有《拾遗记》、 《洞冥记》、 《树萱录》等十余种,其中有一些极其珍贵的记载。试举三例。苏舜钦《爱爱歌》及序,写钱唐倡女杨爱爱,钟情于金陵少年张逞,后被其父逼迫离去,爱爱忧思三年,终至感疾而亡。这则故事因苏舜钦的记述并写成长歌,在宋代流传甚广。

衡曲麈谭

衡曲麈谭

古典戏曲论著。1卷。明人张琦著。这部论著分为“填词训”、“作家偶评”、“曲谱辨”、“情痴寤言”4个部分。张琦认为“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传奇之曲,与散套异”。在“填词训”里,他着重论述了散套填词的注意事项。在“作家偶评”里,他对明散曲和传奇作家的成就和风格分别进行了评说,其中不乏高论。如其论汤显祖《牡丹亭》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可谓独具只眼。在“曲谱辨”里,他提出“专在平仄间究心,乃学之而陋焉者”。亦可谓高见。《衡曲麈谭》原附于《吴骚合集》卷首,有明刻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又有《读曲丛刊》、《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将《衡曲麈谭》点校辑入第4册。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简名《生金阁》。杂剧剧本。元武汉臣作,一说元末明初无名氏撰。四折一楔子,旦末合本。剧写宋蒲州秀才郭成因避百日血光之灾,携妻李幼奴赴京应举。途避风雪于酒店,献三代传家宝生金阁干谒权豪衙内庞勣欲求得官。庞见此物遇风则仙音嘹亮,甚喜,许以写帖推荐;及见幼奴貌美,复邀其夫妇至宅宴会。席间庞令郭舍妻与己,愿为郭另娶;郭不从,庞怒而囚郭于厩,而令嬷嬷劝幼奴就范。嬷深怜幼奴而大骂庞勣凌弱,为庞听见,被投入井中。嬷死前嘱子福童为之复仇。庞又铡郭成,郭头断而不仆,竟提头逾墙而逝。越岁元宵节,庞出游赏灯,忽有提头鬼追逐索命。会开封府尹包拯夜行过此,无头鬼拦道鸣冤。翌日,福童暗导幼奴逃至衙鸣冤。包拯乃置酒邀庞,佯称得西延一稀宝生金塔;庞亦夸己有生金阁,能生仙音。拯赚之出宝比验,而暗令幼奴出堂告发。遂缚庞立斩示众,判其家产分予幼奴、福童各半。剧中庞称“打死人不偿命”,又悬带“金牌铜虎”,宅挂“毡帘”、“烧羊肉”等,皆影射元蒙权豪横行之现实。该剧《录鬼簿续编》著录于“失载名氏”中;《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未题作者姓名;唯《元曲选》本题“武汉臣撰”。

言子文学录

言子文学录

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列有《言子》三卷。陈振孙与王邑宰为同时人,悉其事,故载之于书。考王公爚所次《言子》三卷,书已失传,惟元代大德间赵孟顺书《卢侯生祠碑记》有“言子废集,卢公重加侵梓”之语,碑在县儒学。明邑宰耿公与侯氏辑注《言子文学录》一卷,耿邑宰所注《言子文学录》,全文悉备,其书采选《鲁论》、《礼记》、《家语》诠次之,文与原书次第不侔。考当日惟视语义,各从其类。如《论语》先载子游问孝章,而《文学录》首辑“文学子游”四字,余皆类是。顾于诸书,犹有挂漏。不揣彅劣,重为讨辑之,仍昔名曰《言子文学录》。耿公原书所有者并注,录之加注“侯氏辑”、“耿氏注”等字,不敢没古人之用心,其先后亦仍之。今所增入者,添注“今增”二字。略仿宋王邑宰分辑三卷之意:第一卷文学上,凡言学问政事入之;第二卷文学中,言丧礼者入之;第三卷文学下,言杂礼者入之。共成三卷,略存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