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东原集
作者:戴震
十二卷。《札记》一卷。《年谱》一卷。清戴震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师事婺源江永。乾隆三十八年 (1773) 奉诏任 《四库全书》纂修官。第二年,特命与会试被录取者一起廷对,授翰林院庶吉士。在馆五年,劳累而逝。戴震通晓天文、历算、史地、训诂、音韵、考据,为一代大师。其人一生著述宏富,其中《孟子字义疏证》是平生得意之作,思想精髓尽粹于此。另著有《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将其平生著作悉编入《戴氏遗书》中。此文集所收戴震考据文章涉及《诗经》、《尚书》、《周易》、《尔雅》诸论,及天文、地理、术学诸学科,包括其散篇论著、论学书信、及序跋等。戴震文集原有《戴氏遗书》十卷,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其弟子段玉裁重排刊印,改名为《戴东原集》,增为十二卷,即所谓“经韵楼”本。此集卷首有段玉裁序,并附段玉裁著《戴东原先生年谱》、《复校札记》。此书有宣统二年(1910) 刻本,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据宣统原版重印。1980年,中华书局以 《经韵楼本》为底本,整理出版 《戴震文集》。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未发现的自我
现代科技的巨大跃迁,给人类文明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富足。然而,正如歌德所说:“哪里有光明,哪里就有阴影。”在大工业和大众媒体的裹挟下,人变得千篇一律,个人的面孔越发暧昧不明,大众逐渐取代个性。 出于这种担忧,荣格在他生命的晚期写下了《未发现的自我》。在这本经典小册子中,荣格分析了工业社会是如何侵蚀人的个性,古老的欧洲文明为何无法阻挡这股潮流。在荣格看来,通过探究人的潜意识,精神分析师将激活那个被大众所遮蔽的自我,也重新唤起了那个古老的命题——认识你自己!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体质人类学著作。英国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赫胥黎所著, 是一本通俗科学的讲演论文集。1863年初版时,书名为《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的动物学证据》,1894年再版时, 加入了三篇有关*民族学的论文,并写了序言,书名改为《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及其他论文》。中文本根据1863年本译出, 1931年出版, 1971年重译,并加上1894年的序言,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三篇论文组成:第一篇为“类人猿的自然史”;第二篇为“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第三篇为“论几种人类化石”。在该书中,赫胥黎从比较解剖学、发生学、古生物学、 *古人类学等方面着手,详细地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的观点,对*达尔文的人类起源的进化论学说作了科学的补充。
海上劳工
长篇小说。法国雨果著。主人公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青年渔民。当老水手勒杰律的船触礁沉没时,他乘一小船前往相救。在特大风暴和腾空巨浪中,成功地把沉船上的机器转移到小船上。接着又经受了20小时的暴风雨,战胜了章鱼的袭击,排除了暗礁的危险,最后把机器运回。他本来爱着老水手的女儿戴吕舍特,乘船相救前,父女俩又曾以婚配相许,事成后完全有权娶她为妻。但当他发现对方爱上青年牧师艾伯莱兹时,便决定成全他们,牺牲自己,任海浪淹没死去。小说具有鲜明的浪漫色彩。其自我牺牲行为虽包含了基督教思想,但将普通劳动者英雄化,歌颂他们的刚毅精神和高尚品质,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鼻子
1835年,俄国作家果戈里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彼得堡的故事》,其中小说“《鼻子》的‘荒诞无稽’,使他具有果戈里最神秘的作品之一的声誉”。故事描写了一个八等文官柯瓦廖夫,有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鼻子丢失,于是心急地四处寻找,而这鼻子却穿了件五等文官的礼服在街上游荡。后来鼻子被警察抓获,柯瓦廖夫的鼻子终于失而复得。
薛涛李冶诗集
二卷。唐薛涛、李冶撰。薛涛,蜀中妓。李冶,乌程女道士。生卒年均不详。薛涛与元稹相唱和,李冶也曾与刘禹锡游,均为中唐人。《书录解题》载薛涛诗一卷,李冶诗一卷,至清皆不传。此本为后人钞撮而成。涛集中如《闻道边城苦》一首,兼载洪迈《唐人万首绝句》,计有功《唐诗纪事》、杨慎《升庵诗话》之说,一诗两见。又 《唐诗纪事》之五离诗,《唐摭言》之十离诗,乃一事讹传,其文互异亦相连并载。其编辑颇为详慎。附以补遗三篇,又采摭涛传及诸书所载事迹,考证亦殊赅备。冶集仅诗十四首。然其中《恩命追入留别唐陵故人》一首,究其词意不似冶作,大概是好事者欲搜汇冶诗与涛相配,若于其诗太少,摘取他人诗篇补充而成。涛 《送友人》及题 《竹郎庙》诗,为向来传诵。然如《筹边楼》诗曰:“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南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冶诗以五言擅长,如寄校书七兄诗、送韩揆之江西诗、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诗,置之大历十子之中,不复可辨。其风格又远在涛上,未可以篇什之少弃之。有汪如藻家藏本。
白石道人诗说
又作《白石诗说》、《姜夔诗说》等,姜夔著。夔自号白石道人,故名。一卷,凡三十则。书前小序称此书出自南岳云密峰一隐居老者之手,实为托辞。《诗说》篇幅短少,多附于姜夔的词集或诗集;《学海类编》、《历代诗话》、《学诗津逮》、《萤雪轩丛书》等多种丛书亦曾收录。《白石道人诗说》不同于一般以纪事、考据、品评为主的“诗话”,29则均为直接讲解诗法、阐发诗理之语,有着较重要的理论价值。主要从辨体、立意、布局、语言、用事等方面讲述诗的作法。论诗主张“学有余而约以用之”, “意有余而约以尽之”,反对大发议论、多用典故;提倡精思,强调含蓄,认为“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有《历代诗话》、《学海类编》、“读画斋丛书”、“萤雪轩丛书”等多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