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小说集

作者:顾随
顾随小说集

小说集,顾随著,本书主要收录了顾随先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创作的中短篇小说12篇,其小说行文流畅,内容深刻,或对旧社会的陋习和压迫表示憎恶,或对封建礼教制度进行揭露,具有较强的觉醒意识。

猜你喜欢的书

画云台山记

画云台山记

画论。东晋顾恺之。 一篇。 约380年。 有《津逮》本、《画苑》本、《学津讨原》本、《书画谱》本、《历代名画记》记载。为一幅具有宗教色彩的山水画的创作而撰写的文字设计稿。文章记述了所画云台山的山川布局与人物的安插,具体地勾出整个画面的轮廓特点,对内容复杂、组织繁综的这幅创作的构思、构图予以严密而完整的考虑,具有浑然优美的整体感觉。提出了人物画创作的“神气”说,在背景安排、色彩施用等方面,周密而恰当的将人物置于山水画景中,使人物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的刻画典型而深刻。为中国古代画论中有关画理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著作。对了解当时山水画发展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和印证。

琴笺

琴笺

琴学专著。北宋崔遵度撰。1卷。遵度字坚白。祖籍江陵(今属湖北),后徙居淄州淄川(今山东淄博南)。太平兴国进士,官至吏部郎中。通经学,喜读《周易》。尤善鼓琴,深得其趣,“尝谓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究乐之趣,莫近于琴。”遂撰此书以见其意。是著为朱长文《琴史》收录。所论着重阐述琴面上十三个徽位的结构原理。对十二月附会十二律的说法加以否定,指出这是“数之自然”。然其皆据《周易》之理以立论,认为:“数本于一而成于三,因而重之,故《易》之画而成卦。”琴之理也相同,“一也道之所生也,在数为一,在律为黄钟,在音为宫,在木为根,在四体为心,众徽由之而生。”《易》卦的象数代表了“天地之文”,琴理也由之而生,“是则万物本于天地,天地本于太极,太极之外,以至于无物。圣人本于道,道本于自然,自然之外以主于无为。乐本于琴,琴本于中徽,中徽之外以至于无声。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此种以乐理比附《周易》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然代表了宋初的一种音乐理论,故可供研究者参考。

大丹记

大丹记

大丹记,原题魏伯阳撰,疑为隋唐人之作。宋《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首先论述铅汞性状。谓「龙者汞也」,汞生于砂,属金,性冷产南方,属「阳中有阴之位」,象离卦;「虎者银也」,银生于铅,属石,性热产北方。属「阴中有阳之位」,象坎卦。炼银于铅,铅沉银浮,谓之黄芽。黄芽孤阳性热,不堪服用,「须合之以汞,为雌雄黄芽」。书中又载《真铅真汞用药鼎器肘后诀》,谓真铅真汞是日月之精,亦名龙虎、坎离、阴阳、夫妇。二物同归于土釜,可养炼成丹。「人服长生,五金土木瓦石等并化为宝」。

旧典备征

旧典备征

《旧典备征》5卷;清末朱彭寿撰。朱彭寿,别名小汀,号述叟、寿鑫斋主人,浙江海盐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他学识渊博,对清代的人文、科甲、职勋、典制等故事极为详熟,民国间曾参与修撰《清儒学案》。《旧典备征》是作者所著《寿鑫斋丛记》6种中的第一种。据其自序说,作用自光绪十六年入宫内阁中书后,公余多暇,举凡艺苑遗闻、中朝故事,涉猎所及,则随笔记之,历经20余年,于宣统三年(1911)编成《寿鑫斋丛记》一本,略以类别,分为40卷。《丛记》编成后,由于部帙太多,刊刻不易,“藏之箧衍”达20年之久,后来作者仿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之例,将《丛记》分为6种书,以便流布。其中第1种就是此书,其它5种是《丹铅璅录》10卷、《经籍属辞纂例》6卷、《诗学骈枝》9卷、《常谈讨原》5卷、《广四八目》5卷。1941年,从旧典备征由作者在北平付梓,其它5种则迄未问世。《旧典备征》主要记述有清一代掌故,其体例与明王世贞《弇州别集》相近。此书的内容具有综录性质,如第4卷“武鼎甲考”条,记录自顺治三年迄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科鼎甲姓名、籍贯,可以弥补进士题名碑录中记文不记武的缺陷;第3卷“浙省人得谥者”条,分州记录浙江籍人获得朝廷赠谥者的姓名、县籍、官职、谥号和获谥年代;第4卷“八旗大臣起家科甲者”条,记录清代旗人由科举进身仕途者的姓名、官职、中进士的年代等;第5卷“大臣罹法”条,记录清代二品以上高官被处死刑者的姓名和获罪原因。均可供历史研究者作为资料汇编来查阅,此书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与作者的另一部笔记《安乐康平室随笔》合印为一册。

禅外说禅

禅外说禅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 《禅外说禅》,顾名思义,是“身立门外”,“体会到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目的是“要使不懂的人去懂”。作者是把禅当作文化史中的一个分支来讲述的,是置身史外来讲史,因而可以不偏不倚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讲述各时代佛教的发展,禅宗史略,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以及禅宗对中土哲学思想、诗词的影响等等,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本书理精辟而言浅易,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而且可以揭开禅的神秘面纱,变恍兮惚兮的禅理为明晰易解的科学常识。

般若心经疏

般若心经疏

唐靖迈撰。一卷。是唐玄奘译《般若心经》的注释书。分四门:(1)明始无“如是”,终缺“奉行”所由;(2)明说般若意;(3)明教之宗旨;(4)分文解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