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晋文

作者:严可均
全晋文

《全晋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67卷,是完整的一部晋代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晋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是现代人调节自身心理和人际互动的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年轻人收获心灵深处淡定、从容、静心的明灯;《弘一法师全集》是禅者、世人人赢得正念、正觉、正能量的禅宗入门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一套让文学小资、佛门学子都爱不释手的经典之作。汇集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全部原创文字,分为佛学杂记卷、书信卷、文艺诗词卷三部分。出于风格方面的的考虑,《弘一法师全集》没有收录弘一法师的书法、绘画等非文字部分;出于严谨考虑,《弘一法师全集》没有把弘一法师对经文的注解作为《弘一法师全集》的一部分。

退庵医案

退庵医案

清代凌淦撰,李龄寿批注,医案。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本书共载医案五十二则,包括风疹、咯血、咳呛多痰i乳泣、经事、感冒、痫证等病证。现存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脉诀汇辨

脉诀汇辨

诊法著作。清李延昰撰。十卷。延昰字期权,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多闻博识,以医名于世,尤长脉学。撰有《药品化义》、《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李氏认为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谬误颇多,遂汇集七十余种脉学文献,结合其家学和个人体会,于康熙三年(1664)撰成此书。全书十四万二千字。卷一为论著,论述脉诊应比类以析其似,对举以明相反,辨其兼至,以明相互之脉,察平脉以定其常,准时令以见四时之变状,察真脏以明不治之脉。卷二至卷六,论述浮、沉、迟、数、滑、涩等二十八种脉象。卷七言望、闻、问三诊以示四诊合参之意。卷八论述运气与脉法的关系。卷九选录李中梓治验五十七则,以脉参证,以示脉诊在临床上的应用。卷十为经络,论述与脉学有关的经络脏象。论理有源,辨证有据,切于实际,颇具参考价值,为重要的脉学著作。有康熙五年(1666)李氏自刊本,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一九六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周易注

周易注

易学著作。魏王弼、晋韩康伯撰。是一部带有“统合儒道”思想观点的《周易》注本。全书十卷。王弼撰《略例》一卷、《上下经》注以及《文言传》、《彖传》、《象传》注六卷,韩康伯补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三卷,使之成为一个体系齐全的注本。魏晋时代,玄学盛兴,谈玄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玄学家分为两派:一派崇尚老庄思想,完全鄙弃儒学;一派则援道入儒,企图使儒道合流。王弼是后一派玄学家的代表人物,《周易注》就是他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的产物。《周易》本为古人卜筮所用之书,原只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纯粹为一个符号系统;先秦儒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撰成《易传》十篇(称为《十翼》),与六十四卦合为一书,使之成为专谈儒家哲理的书,以后便成为儒家经典。西汉时,大多数易学家吸取了《易经》卜筮方法,融入方士术数,说以象数灾异,到了东汉便流于谶纬迷信。王弼对此不满,于是摒弃汉儒灾异、谶纬之说,以《传》解《经》,将解释卦、爻辞内容的《彖传》、《象传》分别附在诸卦之后,将论述乾、坤二卦基本思想的《文言传》分附二卦后面,恢复先秦儒家说《易》之本来面貌。然后援道入儒,以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体系,对六十四卦作了思辩哲理的精致解说,开了后世以义理说《易》的先河。此书颇为后世推重,魏晋以后说《易》者多从之。版本很多,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以及《十三经注疏》本。

草山残梦之十一:上帝无灵

草山残梦之十一:上帝无灵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草山残梦第十一集 上帝无灵》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蒋介石及其追随者在面对一系列挫折和困境时,对自身命运和信仰的怀疑与挣扎。他们曾经寄希望于上帝或其他外部力量来拯救自己,但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发现一切都无济于事,凸显了他们内心的绝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暗示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已经失去了所谓的 “神助”,走向覆灭是不可避免的。

时时好念佛

时时好念佛

时时好念佛,一卷,清果能述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