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辞集
作者:王统照
现代散文集。容庐(王统照)著。上海世界书局1939年7月初版。列为郑振铎、王任叔等主编的“大时代文艺丛书”之一。收1938年间在上海《文汇报·世纪风》上连载的《炼狱中的火花》、《繁辞》两组哲理小品54则。卷首的《序言》指出:“在当前,我们不止需要时时处处有力的显示,更需要时时处处有言辞的联合与警觉”,因此,“偶然在意之内,言之外,纪我‘遐思’,或者在这漫天风雨里如一点爝火,如一线飞光,轻轻印入他人的心府”。他身处上海“孤岛”险恶环境,站在民族和道义立场上,以敏锐的感觉和深沉的思考,谴责敌寇的兽性,申张反侵略的正义,启迪民族团结和新生的力量,期待和坚信未来的胜利和光明,辞简味深,情约意远,给读者一种哲理性的深刻启发。当年就有人称颂道:“在‘孤岛’上,这些是难得的洗炼的词章,有着和谐底节奏,有着深远而坚韧的力!是富有哲理和诗意的散文。”(宗珏《“孤岛”文学的轻骑——一年来上海创作活动的回顾》)
章节列表
升序↑- 序言
- 集团的本能
- 仇恨
- 柔和的风
- 锄情
- “入地狱”之另一解
- 意志的哲学
- 如此江山
- 玫瑰色中的黎明
- 命运的骰子
- 为了文化
- 假英雄主义与牛角尖
- 不自觉的惯习之创造
- 真了假不的
- 道德观念
- 说谎的诗人
- 恶意的快乐
- 快乐说之另一解
- 把他们的风帽推开
- 同仇
- “私”与“占有欲”(一)
- “私”与“占有欲”(二)
- 理智与暗影
- 道德的自律性(一)
- 道德的自律性(二)
- 生命的价值与价格
- 面具与良心
- 人情不甚相远(一)
- 人情不甚相远(二)
- 名与实(一)
- 名与实(二)
- 人骨中之恶德
- 心口且不相应
- 郁热中的语声
- 人的义务
- 诚之不可掩
- 更新的民约
- 要相信的信去罢
- 勇力
- 一丸霜月荡潮尾
- 在你的前途上
- 何处乾坤少战场
- 万弩齐鸣
- 平衡的报答
- 痛苦的循环
- 他们知的时候
- 奇迹
- 原始性的情感
- 为了所干的谋杀事他抖颤着
- 祈祷与力量
- 十一个与一个
- 梅特涅式的摹本
- “起信”
- 愿无尽
猜你喜欢的书
禅是什么
本书是“世界的禅者”日本当代禅宗大德铃木大拙先生所著禅学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探讨禅的本质。以“宗教体验的禅是什么,禅在佛教及东方文化中的位置,引导读者思考禅在当今世界的存在价值”为主要内容。铃木先生以自身对禅的深切体会为基础,借助西方现代思想方法深入透彻地解答了“禅是什么”,有助于现代读者走出心灵的困境、摆脱俗世的纷扰,找到最真实的自己。禅带给漂泊无依的现代人一个温馨的精神归宿,使我们骚动不安的内心结束流浪,回归它的“故乡”。
酒颠补
明陈继儒辑录,系夏树芳《酒颠》补编。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补录明代前酒颠故事72;中卷补录明代酒颠故事56;下卷系酒事题咏,起自晋代陶潜,止于宋代陈暄,共30首。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一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撰著,经洪秀全逐条批阅后颁行。主要内容: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要自大至小,自上而下,权归于一”。反对下面结党联盟,反对离心倾向。要达此目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发展交通运输业,修铁路、公路、河道,行驶轮船,办邮政;办银行,发行纸币,推广保险;奖励民间开矿、制造火车轮船及其它发明。文化风俗上,主张设学馆、医院,办公共福利事业,反对封建迷信和腐败习俗,严禁鸦片;提倡“文以纪实”、“言贵从心”,反对“古典之言”。外交上,主张自由通商,交流文化,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内政。文件中有些内容表明洪仁玕对侵略者认识模糊,脱离斗争实际,对这些条目洪秀全都作了批示,加以修正。对其余绝大部分都加以肯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洪仁玕不仅重视吸收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而且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政策,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人,对后人有启迪作用。但在当时这些思想离太平天国革命实践太远,不能反映农民的迫切利益和要求,因而这一方案不仅无法实行,也没有对太平天国产生重大影响。此件现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二册。
梅妃传
《梅妃传》一卷,唐、宋史志未见著录,出自《说郛》卷三十八,未著录作者。《唐人说荟》定为唐·曹邺作,实不足信。但篇末有“唯叶少蕴与予得之”的话,则知作者为宋人。按,叶梦得(1077—1184),字少蕴,号石林,苏州吴人。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及第,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宋室南渡后,为江东安抚大使、拜崇信军节度使。著作丰富。有《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多种。那么,作者与叶梦得有关系,或许即叶托辞实自作也未可知。叙写唐玄宗与梅妃情事。梅妃其人不见史传,唐人笔记中亦未见称引。小说以江妃(采蘋)转托,初颇得玄宗宠幸,及杨太真入宫,见嫉失宠,仍与玄宗暗叙旧情。杨贵妃死后,玄宗回京,梅妃不知所终。后发尸于太液池旁梅树下,玄宗自制诔文以妃礼葬之。
春秋三传辨疑
《春秋》学著作。元程端学撰。二十卷。程端学,字时叔,至治进士,官至太常博士。通《春秋》。此书外,另有《春秋本义》、《春秋或问》。是书以攻驳“三传”为主。凡端学以为可疑者,皆摘录经文传文而疏辨于下。大抵先存一必欲废传之心,而百计以求其瑕颣。求之不得,则以“不可信”一语否定。盖不信“三传”之说,创始于啖助、赵匡。其后析为三派:孙复《尊王发微》以下,弃传而不驳传者;刘敞《春秋权衡》以下,驳三传之义例者;叶梦得《春秋谳》以下,驳三传之典故者。至于端学,乃兼三派而用之,并以《左传》为伪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斥其为“妄构虚辟,深诬先哲”。然此书于研求书法,纠正是非,亦千虑不无一得,固不可概屏其说。有《四库全书》本。
僧伽罗刹所集经
凡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译。又称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僧伽罗刹集经、僧伽罗刹集。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佛陀前世之修行及下生出家后之行化事迹。其中,有关佛成道以后四十五年间安居处所之记事,为他书所无,于诸佛传中堪称为最珍贵之史料。据卷首之序载,本书为佛陀入灭后七百年出世之僧伽罗刹所编撰。前秦建元二十年(384),罽宾沙门僧伽跋澄携至长安,因武威太守赵文业之请,与竺佛念共译出,慧嵩笔受,道安、法和共为对检。然现存版本中,高丽本有三卷,宋元明本有五卷。又法经录卷六载,本书为前秦昙摩难提所译;开元释教录卷十五则依此而说本书有二译,难提之译为第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