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居散记
作者:郑振铎
散文集。郑振铎著。1951年5月上海出版公司出版。收散文19篇,前有《自序》,后有“附录”《忆愈之》。此书出版时,又有《新序》一篇。八年抗战期间,作者蛰居于上海,胜利后,作者要将蛰居期间的所见所闻,用散记的形式写出来。在开始的《自序》中,说明自己在“劫后余生,痛定思痛”之时,撰写《蛰居散记》的目的,是“可以使将来的史家们仍有些参考”的。《自序》写于1945年8月20日,自此陆续撰写,大多发表在上海的《周报》上。这些文字,有怀念之作,如《悼胡咏骐先生》、《记刘张二先生的被刺》、《韬奋的最后》、《记几个遭难的朋友们》、《记吴瞿安先生》等; 也有蛰居生活的记实,如《最后一课》、《烧书记》、《“废纸”劫》、《售书记》等;还有当时生活的写照,如《暮影笼罩了一切》、《野有饿殍》、《鹈鹕与鱼》、《坠楼人》、《从“轧”米到“踏”米》等等。这本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上海沦陷时期光明与黑暗的搏斗,它歌颂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也使投降侵略者的民族败类毕现原形。这薄薄的一册散记,虽不能作为“千秋龟鉴”,却从某些侧面反映了现实,表现了作者的坚贞乐观的胸怀,表现了他那爱国深情。这一组散记,写于1945年8月至1946年7月,但却迟迟没有出版单行本。直到解放后的1951年,才由上海出版公司印行,被列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狄更斯演讲集
《狄更斯演讲集》收录了狄更斯在各种场合所做的演讲七十四篇。狄更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演讲家。透过狄更斯的演讲,我们可以加深对狄更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深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状况,尤其是小说状况的了解,更能增进对狄更斯文学观的了解。可以说,狄更斯演讲集的学术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围。
科迪的幻象
《科迪的幻象》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篇幅最长的作品,被他评价为“一本充满青春气息的书”。该书用实验性的写作手法再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凯鲁亚克和尼尔·卡萨迪(即科迪)的旅行经历,并记载了二人多次真实对话。第一部分让读者了解《在路上》成书的缘起,第二部分是凯鲁亚克和 科迪之间关于垮掉派生活方式的对话实录,第三部分是凯鲁亚克以想象创作的二人对话,回忆了与科迪一起经历的旅行。该书是读者了解他们的观点互相对抗、碰撞的第一手资料。正文后附有艾伦·金斯堡对这部作品的细致解说与评价。
阴谋与爱情
德国戏剧家席勒(1759~1805)青年时期的代表剧作,写于1783年。故事发生在德国一个封建小公国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他不顾阶级地位的悬殊和父亲的反对,毅然要与露易丝结婚。瓦尔特为了达到捞取政治权力的目的,强令斐迪南和公爵的情妇结婚,遭到斐迪南拒绝。瓦尔特便和秘书伍尔牧策划阴谋,先逮捕了米勒,然后告诉露易丝说,如果她能写一封情书给宫廷侍卫长卡尔勃,就可以使她父亲获释,并要她发誓保密。露易丝为救父亲,只得照办。他们还故意使“情书”落到了斐迪南手里。斐迪南质问露易丝,而露易丝却不能告诉他真实情况。绝望中的斐迪南给露易丝服了毒药,自己也服了毒,临死前,露易丝才吐露了真情。这一爱情悲剧,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德国市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对封建专制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同时也反映了进步青年要求打破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平等的思想。恩格斯称之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作者塑造人物善于刻划其性格的多面性,使人物真实可信,富有立体感。如斐迪南这个人物,他能认识到贵族阶级的罪恶,勇敢地追求真诚、平等的爱情;但他受阶级、家庭的影响,主观、偏激、爱妒忌,以致不能识破阴谋,毒死了自己的情人。
王谏议集
汉代文别集。1卷。王褒著。王褒曾为谏议大夫,后世称为“王谏议”。《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赋十六篇”,《汉书》本传又称王褒曾作《中和》、《乐职》、《宣布诗》、《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及《洞箫颂》等。后多散逸。明代张溥辑其佚文,编为《王谏议集》,其中“赋”仅收《洞箫赋》,“骚”收《九怀》,“颂”收《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其他文章有《四子讲德论》、《移金马碧鸡文》、《僮约》、《责髯奴文》(《古文苑》黄香作,此从《艺文类聚》王褒作),书后附有《汉书》本传。王褒是汉宣帝时期的重要赋家,在赋史上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褒字子渊,扬雄字子云)。其仅存的《洞箫赋》是纯粹的咏物赋,以善于描写声音见称,《文心雕龙·诠赋》说:“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对以后的咏物赋影响颇大。《僮约》一文,细致地描绘了奴隶的生活、劳动境况,且文笔谐放,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读史抄
郑当时好黄老言而每五日洗沐尝置驿马长安诸交请谢宾客至明旦常恐不徧何胷次扰扰如博极其言亦若人之流亚也孟坚谓其不能为醇儒过矣
四分比丘戒本疏
简称《四分律戒本疏》或《四分戒本疏》。律学著述。唐定宾撰。二卷。系佛陀耶舍译《四分律比丘戒本》的注释书。本书释经以四门分别:总详诸教、别断此经、传译根由、依文判释。在“别断此经”门中又分四门:教所为机、说听功益、藏乘所摄、宗体不同。因作者属隋唐时法砺所创的相部律宗,故本书多处批驳了南山律宗道宣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