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太阳与铁
《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晚期写就的长篇散文,也是其创作生涯中少有的自传性作品。在本书中,三岛用充满着象征意味的诗一般的语言,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他将自我的信念凝成太阳,而太阳是肌肉造型的外在荣耀,辉映着肌肉。铁则是肌肉内涵力量的形态。唯有经历过太阳与铁的修炼,肉体才能保持永恒的光辉,承担起所有的价值。《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剖白内心思想与美学观的重要作品,也是解读他死亡之谜的关键文本。本书另外收录三岛的文学回忆录《我青春遍历的时代》。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是一部清代太医院内的处方集,为国内仅有的一部抄本。书中共收录方剂400余首,除少量古代名方外,多数则不曾见有其他方书记载。其剂型包括丸、散、膏、丹、汤剂,以及许多药酒剂,每方详细标明药物、剂量、制服法及适应症,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多种疾病。《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珍藏之孤本整理而成,可供中医药人员参考研究。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忠翊郎添差池州监押赵子俅述跋,述宣和年间诵经故事,该经盖出自北宋末。述救苦天尊威力及十方天尊号,劝人诵经悟道。
道德真经注
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发现此书下卷。因书前奏表称道士臣荣,所以都误认为李荣是息斋道人,进而认为此书为息斋道人所著。白云斋《道藏目录详注》在《道德真经义解》下误抄为息斋李荣注,实乃错误。然《道德真经注》与《道德真经义解》之间存在异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经义解》分《道经》、《德经》共八十一章;而此书仅分《道经》、《德经》并无章次。其二,《道德真经义解》之旨在于: “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微”。认为《道德经》上、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极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国、修身;而此书之旨阐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治。其三,《道德真经义解》认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变谓也”,又认为“谷神不死,神藏于体,犹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书认为:“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荣华之虚名也”,又认为 “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经义解》多散句,而此书似骈文,如此等等。说明此二书实非一人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及唐末强思齐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对《道德真经注》都有记载和引用,因此学者认定此书为李荣著而于息斋道人《道德真经义解》无涉。后世学者认为此书阐述详实,对《道德经》的理解、解释均有独到之处。为唐以后研究《道德经》者引以为参考。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梁启超的伦理论文。指独立与合群;自由与制裁;自信与虚心;利己与利他;破坏与成立等十种德性的相互关系。原为在日本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时的讲稿,经整理后载《清议报》第82、84册,1901年6月16日、7月6日出版,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第2册第5卷。他认为独立就是要有人格、人权,不要做奴隶,但要关心群体;自由就是要充分享受人权,但要服从法律,“人人自由,而以不侵他人之自由为界”(《梁启超选集》)。自信是对自己人格、人权、能力的自我肯定,但不能自傲,“愈自重者愈不敢轻薄天下人”(同上书)。自私利己并非恶德,“天下之道德法律,未有不自利己而立者也”(同上书)。但利己时必须爱他,方能真正利己。“善能利己者,必先利其群,而后己之利亦从进焉。”(同上书)崇信西方资产阶级一贯提倡的“合理利己主义”。最后提出要在破坏旧道德过程中建立新道德。他详论个人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目的在于要使人们明白,“知有合群之独立,则独立而不轧轹;知有制裁之自由,则自由而不乱暴;知有虚心之自信,则自信而不骄盈;知有爱他之利己,则利己而不偏私;知有成立之破坏,则破坏而不危险”(同上书)。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佛教颂赞文。宋仁岳撰。一卷。据书首序称,本文是作者专为释迦牟尼涅槃日所作。赞文共十四章,每章八句,可分为三部分:(1)“初入道场,普礼三拜”,奉请诸佛菩萨;(2)礼赞佛、法、僧三宝,即十四章赞辞;(3)“至心忏悔”、“归命三宝”。此文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