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常侍集
作者:夏侯湛夏侯湛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洞玄宝元上经
亦名《源一妙诀》、《太上宝元上经》, 简称《宝玄(元)经》。道教书名。一卷。其宗旨在阐述《道德经》, 以“道”为天地万物之本源。由道生一,一为元气。一生二,二为阴阳。阴阳合为和气,和气生人,是为二生三。阴阳交和,三气分布,而万物孳生, 是为“三生万物”。但其中以五千言配五德,对《老子》八十一章,先后次序,均一一疏解,认为其中有精微奥妙,则不免牵强附会。本书为唐以前道经,收入《道藏》第180册。
台湾外纪
又名《台湾外志》。章回小说。清江日昇著。三十卷。叙明末郑芝龙,以海上劫掠为生,屡扰金门、厦门等地,崇祯年间受招安。受命剿灭刘香、李魁奇等海盗,并败荷兰兵,因功升都督。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福王立于南京,封芝龙平国公。未几福王败没,芝龙拥唐王于福州,子成功深得唐王宠信,赐以国姓。芝龙受洪承畴蛊惑,降清被挟北去,旋被杀。成功坚不投降,召集余部,继续抗清,南明桂王封其为延平郡王。成功屡胜清兵,进军长江,直逼南京。又率军击败荷兰兵,收复台湾,以台岛为抗清基地。郑成功病逝后,子经立,继续抗清,清廷剿抚间用,均无效。郑经病逝后次子克塽嗣为延平王,时台湾内争迭起,诸将降清者日众。清廷遣施琅攻台湾,克塽出降,至此台湾为清所统一。本书所述均为史实,作者父江美鳌曾是郑成功属下将佐,书中所记得之其父口传面授,又多从徐鼒《小腆记年》中引用史料。有康熙间求无不获斋活字本、上海申报馆排印本。近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仁王般若经疏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因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 (583)之请,在建业 (今南京)屡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此疏出于隋代,因为吉藏是在隋开皇十一年(591),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时而得“智者”尊号的。此疏当是在开皇十五年前所作。吉藏所疏其释序品,科判解文,十有八九皆依天台疏中因缘义释。口空品释义多是吉藏释义,由此至释菩萨教化品,则全不用天台义。自开皇十六年 (596)吉藏投足天台,自此后,所述多用天台义。今此疏显然与天台异其趣也。明显存在着天台疏之细微,藏公疏之恢广也。此疏对解经和注经的比较研究较有参考价值。现最常见流通本是北京刻经处刻本。
观楞伽经记[八卷本]
观楞伽经记,八卷,明德清笔记并序及后序,僧一跋,有略科。亦称《观楞伽宝经记》,简称《观楞伽记》或《楞伽笔记》。佛典注疏。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德清撰。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书前有作者排订的科文。作者在《阁笔记》中云:此经“名佛语心,非文字也,又岂可以文字而解之哉。故今不曰注疏,而曰观经记”。注释参考了宋僧正受的《集注》及《起信》、《唯识》二论,“提挈纲宗,务在融会三译(另二译指北魏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经》和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血脉贯通”。本书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募刻印行。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律学著述。明袾宏辑集、戒显订阅、济岳汇笺。三卷。系《沙弥律仪要略》和《毗尼日用》合集的注释书。注释分为三部分:初标明题目;次疏别十戒;后诠次威仪。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二十卷,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特明提婆破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