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湛

- 姓名:夏侯湛
- 别名:字孝若
- 性别:男
- 朝代:西晋
- 出生地:谯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 出生日期:243年
- 逝世日期:291年
- 民族族群:
夏侯湛(243年-291年),西晋重要辞赋家。《晋书》有传。字孝若。谯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貌,尝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少为太尉掾。泰始(265—274)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累年不调,乃作《抵疑》以自广。晋惠帝即位,以为散骑常侍。元康(291—299)初卒,年49。湛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及将死,遗命小棺薄殓,不修封树。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今存辞赋28篇,残篇较多。较为完整和著名的有:《雷赋》、《芙蓉赋》、《浮萍赋》、《石榴赋》、《观飞鸟赋》、《秋夕哀》、《江上泛歌》、《抵疑》等。从形式看,诸体兼备,有 一般赋体,还有骚体、答难等;从内容看,虽多为咏物赋,但描写的范围十分广泛,雷电气象、暑秋节候、树木花草、飞禽走兽等,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所不写;且艺术性上也高于“二傅”,可谓“掞蔚春华,时标丽藻”,独具时代特色。他还在《张平子碑》中具体肯定了张衡赋作的成就:“《二京》、《南都》,所以赞畿辇者,与雅颂争流,英英乎其有味与。”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夏侯常侍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又著有《新论》10卷,已佚。
夏侯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嵇中散集
诗文别集。嵇康作。原本散佚,现存刊本以明嘉靖四年(1525)黄省曾仿宋刻本为最早,凡10卷,包括诗1卷,文9卷。另有明薛应旂刻1卷本,张燮刻6卷本,张溥刻1卷本等。近人鲁迅根据明代吴宽丛书堂钞本辑校,题《嵇康集》,凡10卷,另有序跋及《逸文考》、《著录考》等,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卷,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单行本。近人戴明扬据明黄省曾仿宋本参诸别本校注,题《嵇康集校注》,并收有大量有关嵇康生平事迹及评论材料,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嵇康(224—263),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早孤,有奇才,博洽多闻,做过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为曹操孙曹林女婿,政治上被认属曹魏集团,遭司马氏集团杀害。本集存诗50多首,其中四言诗20多首,著名者为其《幽愤诗》,作于入狱遭杀之前,叙述了他托好老庄、淡泊寡俗的志向与高远的性格,感情充沛,风格峻切,甚为感人。《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19首也多为人称举。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等对其诗都有很高的评价。而其散文成就又高于诗歌。集中论说文存9篇,以《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管蔡论》,《明胆论》最为重要。“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书信今存2篇,以《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人推重。另有《圣贤高士传》,记自混沌之世至作者当时的隐士高人原119人,存52人之传、5人之赞。再有《琴赋》。全集所收诗文在魏晋文学中占重要地位,后世历被高评和师法。
伐檀集
宋代诗文别集。2卷。黄庶著。黄庶,字亚夫,号青社,黄庭坚父。此书是作者所著诗文的汇集。卷上为各体诗歌167首,卷下收书启17篇,杂文49篇。黄庶散文学韩愈,“集中古体诸诗,并戛戛自造,不蹈陈因”(《四库全书总目》)。黄庶这种熔裁古事而又生新矫拔的做法,对黄庭坚的诗风产生较深的影响。书中收有《和柳子玉官舍十首》,其中《怪石》是其诗风的代表作。“山阿有人着薜荔”,代用楚辞《九歌·山鬼》中的诗句,“廷下缚虎眠莓苔”,化用《韩诗外传》中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的典故,“手磨心语知许事”系从韩愈“手磨袖拂心语口”脱胎而来,最后一句“曾见汉唐池馆来”是由自然景物联想到的某种哲理。陈衍评论道:“落想不凡,突过卢仝,李贺”(《宋诗精华录》)。其诗往往能熔唐宋诗之长于一炉。有《四库全书》本,宜秋馆《宋人集》本。
初刻拍案惊奇
短篇小说集。40篇。明末凌濛初作。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任上海县丞、徐州通判。有著作20多种,以“二拍”最有名。此书是在“三言”影响下而创作的,大部分不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是从《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等古今书籍中搜求“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敷演而成。作品题材甚为广泛,其中有一部分较有价值,多数缺少积极意义。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意识,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表现了商人出海经商的生活和他们追求钱财的强烈欲望。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数量较多,瑕瑜互见,较好的有《通闺闱坚心灯火》、《宣徽院仕女秋千会》,表现青年男女争取自由婚姻斗争的成功。还有一些描写敲诈拐骗的作品,如《恶船家计赚假尸银》、《张溜儿熟布迷魂局》、《丹客半黍九还》等,对社会的险恶黑暗和官僚、地主、富商的贪婪、淫秽、愚蠢都有一定暴露。书中有大量描写色情,宣扬宗教迷信、因果报应,鼓吹封建道德的作品或成分,典型的有《乔兑换胡子宣淫》、《王大使威行部下》等。此书善于组织情节,多数篇章有一定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但其艺术魅力比“三言”差得多。最早有崇祯元年尚友堂刊本,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校印本。
三华集
明诗总集。无锡钱子正及其弟钱子义、侄钱仲益3人诗合刻。由钱仲益族子钱公善等人于正统年间刊刻。共18卷。现有《四库全书》本。卷1至卷6为钱子正《绿苔轩集》,集前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王达序。序谓:“吾观子正钱先生诗,所谓不求传而自传者也。昔先生虽以赀雄一郡,惴惴寡言,惟事经史,闻人一善,若出诸己,仁厚廉节,保而弗遗,故其为诗,不独挟飞霞,簸明月,怡然于万物之表而已矣,且关于世教而有警于浇沴之俗焉。若曰‘天性不可夺,恩爱情乃使’,若曰‘片言大义重,一笑黄金轻’,此皆卓然可见,不为世之清浊而废德者也。鸣呼,先生之诗,曷得而弗传耶!”卷7至卷10为钱子义《种菊庵集》,集前有洪武八年(1375)自序。自序谓已读前人咏史诗后,“不自揣量,窥窃陈编,类出黄帝鼎已降泊赵宋厓山,共一百五十题,各还以七言一首”。因而其诗中3卷为《读咏史诗》,1卷为杂咏诗,卷11至卷18为钱仲益《锦树集》,集前有正统二年(1437)魏骥序。序谓:“其作也,丽而不浮,奇而不僻,易而不俚,而有诗人之体裁者乎,是宜为其族之子孙裒辑之,以脍炙人口也。”是集之所以名《三华》,因3人皆钱氏之英华的缘故。其3人诗,皆赖此集得以流传至今。
深雪偶谈
诗话著作。宋方岳撰。方岳,字元善,号匊田,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宋末隐居不仕,以诗名。有《匊田集》,吴子良为之序,今集与序均佚。《深雪偶谈》或误作《深雪斋偶谈》,一卷,今传本仅十六则(或误合为十五、十四则),已非全貌。其中记有度宗咸淳二年(1266)事,则成书当在其后。就今传各条看,皆评论诗词之语。其论诗主性情,谓“诗无不本于性情,自诗之体随代变更,由是性情或隐或见,若存若亡,深者过之,浅者不及也”。又多称引苏轼之说,赞许“天成”、“自得”、“超然”,认为“词藻胜则糟粕,律度严则拘窘”。其评唐代诗人,则于贾岛推崇备至。惟引贾似道梅花诗句,以为绝唱,《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提要》指其“未免近于谄”。有《学海类编》本。
皇明异典述
《皇明异典述》明·王世贞撰。共八卷,记录了明朝政治的奇闻异事。夫国之有典也,则号令庆罚皆在焉。其曰典者何?志常也。曰异典者何?志非常也。诸创国者皆不为常者也。其业可大而法可久,习之则为常,是故曰典也。自古有天下之盛者,莫过唐、虞、三代。唐有天下,举亩{亩厶}之鳏民而委之政,既得政则绁天子之所,任岳牧侯伯而﹃之。既﹃之而复峻用其子,其后辄举祖宗之人民社稷而付之。商有天下,举五就之遁臣而委之政,既托孤而废其主,废而旋复焉,尊之曰阿衡,而待之以不臣。周借其国,付渭川之钓叟,使埒父称而师事之,又以其幼子托之於介弟,使据君位而朝诸侯。其殁也,又崇以天子之礼乐。典而异者孰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