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
西南太平洋的民族问题与各民族应有的觉悟
一、问题的提出
自倭寇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声势汹汹,到处胜利;民主各国手忙脚乱,左支右绌。关心国事者莫不留意战事消息,担忧着西南太平洋各处的危急。但在战事后面,隐藏着一个重大问题,不仅读者还未注意,各民主国当局者亦似还未讲求对策。这一问题如果再不好好解决,则大势所趋,不利于民主阵线,并对我国抗战也有不良影响。亟应从早提出研究,并清醒各民主国觉悟。
这一问题的存在,从下列各项消息可以发现:(一)泰国卸下中立的伪装,竟与倭寇联盟;(二)北婆罗洲的萨拉瓦王欢迎倭寇,谴责英美;(三)菲律宾在倭寇占领局面下已成立伪组织;(四)直至最近缅甸国总理宇素秘密通敌,并供出愿与倭寇携手的隐衷,然后引起注意。在这一串怪异的消息里头,包含了一宗秘密的阴谋,我们从倭寇的侵略作风,早就知道他,向以挑拨离间煽惑播弄为能事。在中国,鼓动军阀内讧,在东北,冒称满族自决,在朝鲜,假托日韩一元。这些都是具体史实,它已欺骗过多少民族,从中掠得了巨大的领土和利益。到了现在,移转侵略的目标到西南太平洋,自然会驾轻就熟,再来一套哄骗小孩子的□术,钓诱肥鱼上钩。
二、问题的内在因素
西南太平洋包括三大区域,几乎完全在西欧各国统治之下。(一)印度支那半岛,除泰国因英法均势而侥幸独立外,属英的有缅甸属邦、马来属邦、马来联邦、海峡殖民地,属法的有安南属邦、老挝属邦、柬埔寨属邦、东京殖民地、交趾支那殖民地;(二)南洋群岛除我国领土海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外,属美的有菲律宾自治国;属英的有北婆罗洲的殖民地萨拉瓦属邦、汶来属邦;属荷的有东印度殖民地。(三)澳洲除日本代管的加罗林群岛外,属美的有关岛、威克岛、中途岛、夏威夷群岛、萨摩亚群岛,属英的有澳洲自治国、新西兰自治国、纽几内亚岛、俾士麦群岛及其它小岛。另有些属法的小岛。
这些地方的政治经济,局面建筑在三种势力的均势上。(一)站在统治地位的英、法、荷、美等各强国,凭其武力及资本势力的优势,坚持着主人的威权,凌驾一切,颇有使人难堪之处。(二)站在被统治地位的土著各民族,因为文化低劣,性情懒散,在政治经济上都丧失了平等的权利,忍受着白种民族的管束和剥削。(三)站在侨民地位的中国人,从事于劳苦的农林工矿事业,以汗血创造这些地方的繁荣与幸福,但在权利上却夹在白人及土著的夹攻中,颇受欺凌。(四)各民族在人口数字及生产劳动力上,却占着优势,所以能与白人保持平衡状态。可是这种均势是不太合理的,如不加以改良,势必不能持久。
三、问题的外来机缘
倭寇自夺得台湾、澎湖及小笠原、琉球以后,早已存有窥伺西南太平洋的野心。加罗林的争占,为它树立了腰斩菲律宾,囊括关岛的战略基础。“七七”大战以来,既袭据广州、海南岛及汕头,以为围困香港的准备,又并占斯巴特来九小岛,进驻海防、金兰湾及西贡,控制着整个法属越南五部,已将香港、新加坡与菲律宾之联络,中央突破,使菲律宾亦转入三面受敌的困境。
泰国自受英法欺凌,丧权失地,又因华侨过多,深恐中国胜利,故一经倭寇诱惑,便陷入圈套。自去年因倭寇的调停,而从法越收复一些失地后,感激图报。故于倭寇南侵的第一日,即允假道联盟,西侵缅甸,妄图截我最后的国际通路,南侵马来亚,妄图攫取战略中枢的新加坡。其目的无非是藉倭寇的卵翼,以压迫华侨及收回马来西亚。
缅甸、萨拉瓦、汶莱、印度等属邦,受英统治数十年,屡次独立而不获。倭寇伪竖大东亚主义,赐官扶助各土著民族,以图驱逐白人势力,自为土人所欢迎。在平时,倭寇的第五纵队已下过很大功夫,到这时,自然加紧运动。故如缅甸总理及萨拉瓦王之流,早已秘密通敌,而英国各地方政府麻木不仁,竟不能事先发觉,坐令敌寇获得机密情报,突袭夏威夷珍珠港美舰队,使其损失重大,无力进援菲律宾及马来亚。
香港及马来亚有百万以上华侨,英国不知利用,一旦受攻,孤军无援,或亡或危,不可终日。印度有无穷的人力,在第一次欧战曾尽了莫大的力量,而英国自食诺言,竟吝自治领的地位而不予,其愚尤不可及。
至于荷印,平时待遇土人及华侨,较英国尤苛刻。而其资源又更重要,其为倭寇之最大侵略目标,尤属显然。
从倭寇的野心推测,除力倾全力以求一逞,直取新加坡以击碎民主阵线的战略中枢外,对各土著民族的伪宣传与秘密联络,势必日甚一日,以后的惊人事变,将层出不穷。
此外,他屡次称道马克思“专从事实与历史方面用功”发明了“物质是历史的重心”的原理。他虽然不赞成这一种唯物史观,但他研究问题的方法也和马克思一样专从事实和史书方面用功,并且利用最新发明的各种科学原理以助理解,不为十八九世纪的陈腐学说所迷惑,故能发现马克思的错误,而提出崭新的民生史观去研究史事发展的原理。因此,发现更多更正确的理解,不仅为政治学树立新机构,而且为史理学建筑了极坚固的基础。
全部总理遗教,特别是《孙文学说》和《三民主义》,简直是一部史理示范教本。国父从中外史事的研究,发明了种种原理,并应用这些史理,以建设他的三民主义和知难行易说。西洋人把《旧约全书》兼当圣经史书读;我们尊这些政治宝典为史理范本,确是正当。
(乙)史事基本原理之一
国父精究史事,彻悟真理。其所用之利器乃近数十年来新发明之科学原理。其所建立的史事原理,多至数十条,绝非一篇论文所能提示。这里只能抉出最主要的五条基本原理。
第一条可命名为宇宙进化分期论。其原理谓宇宙进化可分三期,最初为物质进化时期,以造成地球为目的。其手段则为凝合,其结果则为地球表壳的生成。次为物种进化时期,以造成生物为目的。其手段则为竞争,其结果则为自然淘汰,新陈代谢,物种日繁。三为人类进化时期,以造成人类大同世界为目的,其手段为互助,其结果为文明昌盛,兽性日消。但因马尔萨思的人口论,达尔文的物竞天择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论,风靡一时,以致人类自相残杀,不知“人类今日之进化已超出物种原则之上”。(见《孙文学说》第四章)国父全部学说皆建筑在这种宇宙观之上。在他以前,没有人敢对马、达、马三氏之说提出抗议。只有他,精究史事的发展,发现了人类的进化不同于物种。生物只知竞争,不知创造文化,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精神作用之故。人为万物之灵,能合群,能互助,能以人力控制自然界,利用自然界,并改造自然力,使自然力减至最低度,以蕲求“化现在之痛苦世界而为极乐之天堂”。这是生物界所无能为力的。马、达、马三氏过于重视自然力,而轻视人力,不提倡互助而反提倡竞争,论人类于禽兽,其害固不可胜言,其错误尤一望可知,国父根据天文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及人类学,最新发明的原理及史书所载创造文化、征服自然的史事,从而抉出人类进化与物种进化不同之点,这是一大发明,是史理学的最基本的原理。
由这一原理推出一条定律:“人类以互助为原则。”互助的目的是大同,互助的成绩是文化,互助的团体是国家社会,互助的工具是仁义道德。
国父所以要提倡道德,标榜三民主义,订定建国方略,都是根据这一事理和定律出发。
(丙)史事基本原理之二
第二条史事基本原理可命名为人类进化分期论。国父研究史事,知道古人并未尽依互助的原则是因为脱离禽兽为时未久之故。时间的作用足以促成进化。(见《孙文学说》第四章)人类脱离兽性遗传,加强精神作用,扩大知识力量,那是逐渐进化的。所以可分为三期。最初是不知而行的时期,活跃的都是些不知不觉的实行家,茹毛饮血,穴居野处,男女无别,和禽兽相差无几。其次是行而后知的时期,积若干年代的经验,随时启悟,渐有粗浅的文化,后知后觉者仿效前人已有的成绩,愈强愈多,人类生活乃脱离野蛮□进入文明,有合群之体,亦有互相之用。最后乃至知而后行的时期,先知先觉者烛往知来,预先计划,专事建设,一切改良,避免错误。“人人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损己利人,发挥互助的最高作用,世界大同,必可从速实现。(据《民权主义》第三讲、第五讲,《孙文学说》第五章推演)这是从知识程度的进步来分别人类进化的时期,标准准确,最合真理。
由这一原理可得一定律:“知而后行,最能加速人类进化。”因为不知而行则多过失,行而后知则太迟缓,必须知而后行方可直切了当。国父所以提倡科学,重视知识,所以提倡知难行易说,所以分别权能,所以主张计划政治,计划经济,所以主张以汉族同化中华民族,莫不由于重视先知先觉者对于创造文化的功绩。这当然是观察史事发展得来的结论。
(丁)史事基本原理之三
互助的反面是斗争,斗争是史书上最占篇幅的史事。国父对于这类史事也发明一条原理,可命名为人类奋斗分期论。第一期,人与兽争,是用气力。第二期,人与天争,是用神权。第三期,人与人争,国与国争,这个民族与那个民族争,是用君权。现在到了第四期,国内相争,人民同君主争,善人同恶人争,公里[理]同强权争,是用民权。“世界的潮流现在流到了民权,便没有方法可以抵抗。”(见《民权主义》第一讲)这是说斗争的对象各期不同,因而各期各有一种领导的权力。权力亦是促成人类进化的要素,而以民权为最有效。
所以由此原理得一定律:“伸张民权即是发挥互助作用,避免斗争,以加速进化。”国父所以主张国民革命,同时又反对阶级斗争,即是这一定律的作用。
(戊)史事基本原理之四
斗争与互助是人类活动的两面,其目的都是□得要求生存。求生存□是人类活动的动机。国父发明认定民生是历史的重心,也可定名为人类进化动机论,或史事动因论。
他说“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为要求生存。人类因为要有不间断的生存,所以社会才有不停止的进化。所以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所以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换句话说,“就是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社会进化又为历史的重心,归结到历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质。”这本是美国人威廉的学说,国父认(为)他所发明“适与吾党主义若合符节”,他所谓社会问题就是我们所谓民生问题。(见《民生主义》第一讲)所以承认他的正确性,但是人类求生存的手段不一,自相残杀,亦未尝不是由求生的动机出发,所以威廉的概念不足以□□国父的思想。国父虽采用他的民生史观,可是加强了很充实的内容,确定了很正确的解释。上述三项原理即所以补威廉学说的不足,并先为之正本清源。必须以互助为原则,以服务为目的,民生问题始有圆满解决之日。
总裁蒋先生对于生字的意义有更精彩的解释,他说:“生活的目的,在增进全体人类的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我们必□□有这么正确的观念,才可了解国父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乃包括往古来今的全体人类而言,并非仅指一个的生命或生活,必须了解民字是指多数人说话,才可以了解三民主义。
国父既承认“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史理秘府的锁钥业已发现,解释一切问题皆可有条不紊,由这一原理产生一定律:“解决民生问题,便是人类互助或奋斗的目的。”
国父所以提倡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义,即是要解决民生问题。
(己)史事基本原理之五
史事的发展并没有循照世界大同的最高目标进行,有时倒退,有时错误,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先知先觉的人所领导的力量对不知不觉的人所蕴蓄的力量,比重有时盛,有时衰,而后知后觉的人有时助先知先觉的人前进,有时又助不知不觉的人倒退。力量的比较乃是史事成败与变化的原因,这一项原理,也已被国父发明。我们可定名为史事变化因素论。他说要分别民族与国家的界限,最适当的方法是探索。他根本上是用什么力造成的。简单的分别,民族是天然力(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造成的,国家是用人为力(武力、政治力、经济力)造成的(见《民族主义》第一讲)。他又说世界的进化是天然力和人为力凑合而成,人为力最大的是政治力和经济力(见《民族主义》第二讲)。他又说明列强一时不能吞并中国的原因是由他们的人口比中国少,(《民族主义》第一讲)而且各国在中国的势力成了平衡状态。(见《民族主义》第五讲)他说政权便是力量,对于行政机器也要同时配备推动力和节制力。(见《民权主义》第六讲)他说“社会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有冲突。”(见《民生主义》第一讲)这都是重视力量的比重。如何加强人为的力量以改善民生,发挥民权,团结民族以加速大同世界的到来,正是互助,知而后行的主要目的。
这一原理的发明,也促成一定律:“加强文化力量足以加速人类进化。”国父所以主张用全国的大力量增加生产,改革分配原则,以解除社会阶级对立的冲突,分别权能,解除人民对政府对立的冲突,扶助弱小民族,反抗帝国主义,恢复民族精神,促进世界大同,以解除国际各民族分立的冲突,都是着眼于力量的平衡。
(原载《大路月刊》第七卷第二、三合刊号,1942年5月3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