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生涯回忆
作者:张恨水
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至2月13日,《写作生涯回忆》在北平“新民报”连载。写的就是张恨水的创作过程,里面极少涉及他的家庭生活,可是说都是关于写作的,从他由识字到他写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小说。全书不但列举了他发表了和没有发表过的作品,还贯穿了他读书写作的思想,一个从小就是喜欢看小说的“小说迷”最后成为一个写小说的名家。 书中有一段关于青少年写作的心态,我觉得很真实“当年写点东西,完全是少年人好虚荣。虽然很穷,我已知道靠稿费活不了命,所以起初的稿子,根本不是由‘利’字上着想得来。自己写的东西印在书上,别人看到,自己也看到,我这就很满足了。我费工夫,费纸笔,费邮票,我的目的,只是满足我的发表欲。”看到这我忍不住笑了,我当年不也是这种心态吗?刚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是这么想的。
章节列表
升序↑- 我的小说过程
- 序言
- 我没有遇到好老师
- 跌进小说圈
- 礼拜六派的胚子
- 我的无名处女作
- 劣等的进修
- 第一次投稿
- 第一部长篇
- 失学之后
- 一节流浪小史
- 写作出版之始
- 北京的初期
- 新闻工作的苦力
- 通讯文字收入甚丰
- 关于《春明外史》
- 《金粉世家》的背景
- 《金粉世家》的出路
- 《啼笑因缘》的跃出
- 北平两部半书
- 世界书局的契约
- 加油
- 武侠小说的我见
- 忙的苦恼
- 《新闻报》的续
- 《太平花》
- 抗日的方向
- 《东北四连长》
- 《啼笑因缘》的尾巴
- 二次加油
- 西北行
- 西北回来
- 参加《立报》
- 办《南京人报》
- 被腰斩的一篇
- 在南京苦撑的一页
- 入川第一篇小说
- 《游击队》
- 抗战小说
- 《八十一梦》
- 生活材料
- 茅屋风光
- 《上下古今谈》
- 散文
- 斗米千字运动
- 夜生活
- 意外的救星
- 稿费与版税
- 土纸书
- 榨出来的油
- 胜利后的作品
- 伪书
- 我死了
- 故事的利用
- 底稿·尾声
- 总答谢
- 我的创作和生活
- 十三岁仿作武侠小说
- 上了经馆和学堂
- 和郝耕仁去卖药
- 到芜湖当报馆编辑
- 到北京去
- 《春明外史》问世
- 《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上发表
- 从《啼笑因缘》起决心赶上时代
- 卖版税和办美术学校
- 两度去西北
- 抗日战争前后
- 回到了北平
- 解放后
- 附录Ⅰ 张恨水年谱
猜你喜欢的书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这是一部毛姆读书笔记,内容涵盖毛姆有关读书的所有文字和文章。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如何通过读书获得乐趣?这些名作家是如何写出这些名作……毛姆都在书中一一娓娓道来。 这也是一部集毛姆阅读、哲思、洞见和评论于一体的传世之作,集结了毛姆的全部读书随笔,包括书与你、书与作家、书与世界、书与我四个部分。不仅有毛姆对诸多名作家与著作的点评、对阅读提出的方法和建议,还有他的自我剖析、生活回忆和文学思考,此外,他列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名录,并分别佐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构成了一部分风格简约、让广大读者受益匪浅的文学回忆录。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李致道由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别出第1卷,校正刊行。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
元人散曲选
《元人散曲选》为刘永济先生在武汉大学授课时所用讲义,1981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刘永济编。计选元人小令279首,散套27套,以作家为序排列,加以标点断句,各家名下有小传,曲后无校勘注释。卷首有《序论》,叙散曲形式及流别衍变。有1950年武汉大学排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楚汉春秋佚文
西汉陆贾撰。记刘邦、项羽初起以及汉惠帝至文帝时事。《汉书·艺文志》著录九篇,《隋书·经籍志》作九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亦作九卷。唐以后散佚。清人有三种辑本,一,清茆泮林从《艺文类聚》、《史记索隐》、《太平御览》、《文选注》等书辑录为一卷,编入《十种古逸书》,并见《龙谿精舍丛书》。二、黄奭辑本,见《黄氏逸书考》。三,洪颐煊所辑,见《问经堂丛书》。其中以茆辑最佳。但佚文数量不多,史料价值亦有限。此为洪颐烜辑本,王利器校订。
毛诗类释
二十一卷,清顾栋高著。此书成于乾隆壬申年(1752年)。序文、案语都称臣,可能是进呈皇帝的著述。分二十一类,在《序》中叙及自得的内容:如于《释地理》类,提出邶、鄘、卫是三个地名,而不是三个国家的名称;于《释山》类,提出“崧高维岳”是吴岳,而不是五岳的中岳;于《释水》类,提出《吉日》里的漆沮,不是《緜诗》、《周颂·潜》中的漆沮;于《释时令》类,提出刘公早以建子(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于《释祭祀》类,提出褅飨明堂是周公首创;于《释官职》类,提出司徒、司空、司马之设立皆在《周官》之前;于《释兵器》类,提出古代兵士的甲都是皮革所作;于《释宫室》类,提出《君子阴阳》是伶官所著,而非妇女所作;于《释草》类,提出麻有两种;于《释鸟》类,知桑扈也有两种;于《释马》类,提出《卫风》的、《鲁颂》的牧马,都是用来准备战争用的,《司马法》的“马牛车乘俱出于民”,是王莽伪托之文,所言多出于前人所说,如邶、鄘、卫为三地名说出自顾炎武:《崧高》“维岳”为吴岳之说出自阎若琢;漆沮之说出自许谦;公刘建子之说出自毛亨;古甲用革之说出自陈祥道;麻有两种之说出自蔡卞;桑扈两种之说出自陆佃等。但此书博采众说严谨, 不以名物训诂炫博,而以阐发经义为重。
太极图说
古代哲学著作。北宋周敦颐著。用图式表达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生长的理解和认识,即:无形无象的“无极”为原始、绝对的实体“太极”,由太极而化生出有象有形的二气五行和天地万物。南宋朱熹曾对该书进行注解和整理。明代编入《周濂溪集》,清代编入《周子全书》。亦称《太极图·易说》。全文250余字,有图有说。现流传下来的太极图式有三种,一是朱熹的《太极图说章句》本,一是《宋元学案》本,一是朱震所见太极图原图。太极图是根据宋初道士陈抟的《无极图》(一说《先天图》)改造而成的。陈抟的原图讲道教的修炼方法,周敦颐把它改变成论述宇宙本体化生万物过程的图式。通行本《太极图说》首句“无极而太极”,在宋代史馆所保存的《国史·周敦颐传》中原作“自无极而为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