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书亭集[标点本]
作者:朱彝尊![曝书亭集[标点本]](/d/file/books/3f18829e7ce0bd1b5038665132a51354.jpg)
别集。清朱彝尊撰。朱彝尊为 清初文学大家。工诗词古文,尤以词的成就为高。填词 标榜南宋词,推尊姜夔、张炎,讲究“句琢字炼,归于 醇雅”,偏于格律技巧,一般内容空乏,为浙西词派创 始人。诗长于古体,风格清峭苍劲,与王士祯齐名。此 集系作者手自编定,80卷,凡赋1卷,诗22卷,词7 卷,文50卷,附录《叶儿乐府》1卷,另附其子毗田 《笛渔小稿》10卷。有康熙间刻本,《四部丛刊》影 印原刻本等。清冯登府等辑《曝书亭集外稿》8卷,有 嘉庆及道光间刊本。清江浩然《曝书亭诗笺注》12 卷,有乾隆间刊本。孙银槎撰《曝书亭集笺注》23 卷,有嘉庆间刊本。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卷一 賦
- 卷二 古今詩(一)
- 卷三 古今詩(二)
- 卷四 古今詩(三)
- 卷五 古今詩(四)
- 卷六 古今詩(五)
- 卷七 古今詩(六)
- 卷八 古今詩(七)
- 卷九 古今詩(八)
- 卷十 古今詩(九)
- 卷十一 古今詩(十)
- 卷十二 古今詩(十一)
- 卷十三 古今詩(十二)
- 卷十四 古今詩(十三)
- 卷十五 古今詩(十四)
- 卷十六 古今詩(十五)
- 卷十七 古今詩(十六)
- 卷十八 古今詩(十七)
- 卷十九 古今詩(十八)
- 卷二十 古今詩(十九)
- 卷二十一 古今詩(二十)
- 卷二十二 古今詩(二十一)
- 卷二十三 古今詩(二十二)
- 卷二十四 詞(一)
- 卷二十五 詞(二)
- 卷二十六 詞(三)
- 卷二十七 詞(四)
- 卷二十八 詞(五)
- 卷二十九 詞(六)
- 卷三十 詞(七)
- 卷三十一 書(一)
- 卷三十二 書(二)
- 卷三十三 書(三)
- 卷三十四 序(一)
- 卷三十五 序(二)
- 卷三十六 序(三)
- 卷三十七 序(四)
- 卷三十八序(五)
- 卷三十九 序(六)
- 卷四十 序(七)
- 卷四十一 序(八)
- 卷四十二 跋(一)
- 卷四十三跋(二)
- 卷四十四 跋(三)
- 卷四十五 跋(四)
- 卷四十六 跋(五)
- 卷四十七 跋(六)
- 卷四十八 跋(七)
- 卷四十九 跋(八)
- 卷五十 跋(九)
- 卷五十一 跋(十)
- 卷五十二 跋(十一)
- 卷五十三 跋(十二)
- 卷五十四 跋(十三)
- 卷五十五 跋(十四)
- 卷五十六 考(一)
- 卷五十七 考(二)
- 卷五十八 考(三)
- 卷五十九 論
- 卷六十 議
- 卷六十一 頌
- 卷六十二 傳(一)
- 卷六十三 傳(二)
- 卷六十四 傳(三)
- 卷六十五 記(一)
- 卷六十六 記(二)
- 卷六十七 記(三)
- 卷六十八 題名
- 卷六十九 碑(一)
- 卷七十 碑(二)
- 卷七十一 碑(三)
- 卷七十二 墓表(一)
- 卷七十三 墓表(二)
- 卷七十四 墓誌銘(一)
- 卷七十五 墓誌銘(二)
- 卷七十六 墓誌銘(三)
- 卷七十七 墓誌銘(四)
- 卷七十八 墓誌銘(五)
- 卷七十九 墓誌銘(六)
- 卷八十 行狀
- 附錄
猜你喜欢的书
火焰冰封的迷宫
伦敦大量黄金失窃,伦敦警察厅的警长麦弗瑞克·纳克姆面对毫无头绪的案件束手无策,只得向好友,侦探汉密尔顿·克里克求助。此时的克里克正受奈杰尔爵士的委托调查夜间在沼泽地神秘出现的冰封火焰现象和与之相关的人口失踪案。 失踪者的脚印在沼泽地中一块焦草皮处消失,不久后其尸体却突然在其附近被发现。奈杰尔爵士成了头号嫌疑人。沼泽地究竟藏有怎样的秘密,黄金失窃与人口失踪是否存在联系?
故园情
散文集。唐鲁孙著。1978年11月台北时报出版公司初版。本书除“小引”外,收入《北洋时代的一页“官场现形记”》、《紫禁城的小掌故拾零》、《舞琐》等52篇作品。描写的内容可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民俗传说,宫廷掌故,名人趣事,旧日社会和景物的忆述。第二部分是谈中国吃喝的饮食艺术和文化。
脉理求真
诊法著作。清黄宫绣撰。三卷。宫绣字锦芳,宜黄 (今属江西) 人。宫绣另有《本草求真》 已著录。黄氏博采 《内经》、《难经》、《脉经》 及李时珍、李士材、张景岳等诸家脉说,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撰成此书。卷一论述三十种脉象及主病。卷二为《新增四言脉要》,据《诊家正眼》所载“四言脉要”增删而成。卷三收汪昂所撰 《十二经脉歌》、《奇经八脉歌》。末载《新增脉要简易便知》,对脉法有概括总结。虽主论脉诊,但不忽视望、闻、问之法,认为:“若仅以脉为诊,而致以寒为热,以热为寒,以表为里,以里为表,颠倒错乱,未有不伤人性命者矣。”强调四诊合参,符合临床实际。有清文奎堂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高上玉宸忧乐章
《高上玉宸忧乐章》,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五首,题作「步虚忧乐慧辞」。道士行醮步虚时歌诵此章,可以感召五帝护卫,成仙飞升。《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一书中有《高上玉晨曲素忧乐慧辞》。本篇内容文字与之大致相同,当系后人节录该书改编而成。《上清诸真章颂》亦收录本篇。
道门语要
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之而已。本来妙觉圆明,何事修己克己。犹目本自光明,难夹些微芥子。天地原自至宽,何恶亦何所喜。虽云有作有为,成始成终靡底。勉强亦归自然,妙入无为之理。道门语要刊成,聊序其事如此。
灵枢经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灵枢经》、《灵枢》,古又称之为《针经》、《九卷》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著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为《内经》的组成部分。本书之成书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后也又续有增补,非一时一人之作。本书又名《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九卷》等。隋、唐时出现多种不同传本,但古版本均已佚,现存系南宋时期史崧重新编校本,名为 《灵枢经》。本书卷次,代有变异,原为9卷,现行的《灵枢经》单行本则为12卷。本书载文81篇。内容十分丰富,论及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解剖学、病因病机学、摄生学、诊断学、治疗学以及医德和医学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其核心理论是脏腑经络学说,论述重点是经络、俞穴、营卫气血的运行和针灸疗法。说理工具有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研究方法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取类比象。《灵枢经》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定,并为其后的医学发展尊定了基础,对几千年来的中医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虽然书中有些内容至今尚难以证实,甚至不无糟粕,然其内核是合理的。《素问》、《灵枢》合刻本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单行本有元刊本,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