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都心史
作者:瞿秋白
现代散文集。瞿秋白著。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6月初版,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除《序》和《引言》外,收1921年2月至次年3月作者在莫斯科所作的随笔、杂感、游记和诗歌(包括译诗)共46篇。作者在序文中说:“《赤都心史》将记我个人心理上之经过,在此赤色的莫斯科里,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于此时期,我任北京《晨报》通信记者的职务,所以一切赤国的时事自有继续的通信,一切赤国的制度另有系统的论述,不入《赤都心史》内。只有社会实际生活,参观游谈,读书心得,冥想感会,是我心理记录的底稿。”作者着重描写苏联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变革和建设,反映苏联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开拓前进道路的精神风貌,并首次向国人呈现了革命领袖列宁的风采,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兵燹与弦歌》、《列宁》、《心灵之感受》、《赤色十月》、《新村》等。此外,作者还着重抒写自己在赤都的感受和思考,解剖自己,思考自己在时代大变动中的责任和位置,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家书》、《“我”》、《中国之“多余人”》及《序》等篇就是范例。在“西欧文化的影响,如潮水一般,冲破中国的‘万里长城’,而侵入中国生活”的时候,作者宣称:“我自是小卒,我却编入世界的文化运动先锋队里。他将开全人类文化的新道路,亦即此是以光复四千余年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引言
- 一 黎明
- 二 无政府主义之祖国
- 三 兵燹与弦歌
- 四 秋意
- 五 公社
- 六 革命之反动
- 七 社会生活
- 八 “烦闷……”
- 九 “皓月”
- 一〇 “俄国式的社会主义”
- 一一 宗教的俄罗斯
- 一二 劳工复活
- 一三 “劳动者”
- 一四 “死人之家”的归客
- 一五 安琪儿
- 一六 贵族之巢
- 一七 莫斯科的赤潮
- 一八 列宁杜洛次基
- 一九 南国
- 二〇 官僚问题
- 二一 新资产阶级
- 二二 饥
- 二三 心灵之感受
- 二四 民族性
- 二五 “东方月”
- 二六 归欤
- 二七 智识劳动
- 二八 清田村游记
- 二九 “什么!”
- 三〇 赤色十月
- 三一 中国人
- 三二 家书
- 三三 “我”
- 三四 生存
- 三五 中国之“多余的人”
- 三六 “自然”
- 三七 离别
- 三八 一瞬
- 三九 Silentium(寂)
- 四〇 晓霞
- 四一 彼得之城
- 四二 俄雪
- 四三 美人之声
- 四四 阿弥陀佛
- 四五 新村
- 四六 海
- 四七 尧子河
- 四八 新的现实
- 四九 生活
猜你喜欢的书
正骨心法要旨
伤科著作。简称《正骨心法要旨》。4卷。清吴谦(六吉)主编,刊于乾隆七年(1724年)。是《医宗金鉴》的87~90卷。载有“手法总论”、“器具总论”、全身骨骼名称、各种骨折脱位的整复固定。插图10幅,方剂38首。此书综合清以前伤科理、法、方、药及理伤手法之大成。编次与内容均较简要明晰。在治疗方面,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8种手法与伤科临床紧密结合,是清代理伤手法一大进展。书中收载振梃、通木、腰柱等治伤工具的临床应用;详述“攀索叠砖法”,充实了稳定型脊椎损伤之治法。论述切于实用,对后世伤科有其一定影响。版本参见《医宗金鉴》条。锦章书局曾有单行本发行,建国后有排印本。
窦氏联珠集
五卷。唐褚藏言辑。褚藏言江西人,事迹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年间在世。此集收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之诗,每人一卷,共一百首。每卷各有小序,详其始末。窦常字中行,官国子祭酒。窦牟字贻周,官国子司业。窦群字丹列,官容管经略。窦庠字胄卿,官婺州 (今浙江金华)刺史。窦巩字友封,官秘书少监。皆拾遗叔向之子。群、庠以荐辟,余皆进士科。叔向有集一卷,常有集十八卷,见《唐书·艺文志》,至清均不传。此集五卷,《唐志》亦著录。而宋时传本颇少。因而刘克在《后村诗话》称,惜未见联珠集。此本为毛晋汲古阁所刊。末有张昭跋,署戊戌岁,即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又有和岘跋,及和嵲题字,署甲子岁,即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岘,凝之子。嵲,岘之弟。岘跋称借钞于致政大夫,即张昭。又有淳熙五年(1178年)王崧跋,亦称世少其本,今刊诸公府。盖钞写流传,至南宋始有蕲州(今湖北蕲春)雕版。最后为毛晋跋,引洪迈《容斋随笔》及计有功《唐诗纪事》附载叔向诗九篇,又补巩诗六篇不载于此集。褚藏言序称牟、群、庠、巩各集并未遑编录,盖为遗篇散见者。又称手录《唐书》列传于后,而此本则无,殆偶佚。集中附载杨凭、韩愈、韦执中、李益、武元衡、韦贯之、刘伯翁、韦渠牟、元稹、白居易、裴度、令狐楚诸诗,盖《谢眺集》中附载王融之例。庠诗一首,常诗一首,亦附载牟集之中,不入本集。或许古人唱和,意皆相答,不似后来之泛应。一定聚而观之,互见作者之意,足见编次之不苟。有《四库全书》本。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於南宋赵智凤镌刻的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岩观经变像龛。 全国石窟中观经变并不鲜见,但变像与变文并列的不多;规模如此宏大、内容如此丰富则甚为罕见。特别是「十六观」的造像取材,他处多以刻韦提希夫人像为正,本龛却刻了十六个不同阶层的男、女人物像,并把各观想中经文浓缩成二十字的偈颂刊刻在图旁,为各处石窟所罕见。
解深密经疏
佛典注疏。唐圆测撰。十卷(或四十卷)。约成于唐玄奘逝世(664)后不久,为圆测仅存的主要著作。是玄奘译《解深密经》的注释书。释经分为四门:教兴题目、辨经宗体、显所依为、依文正释。注释主要援引真谛译《解节经记》、《摄大乘论释》及玄奘译《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见载于日本《续藏经》。其中卷十(或卷三十五)以后之疏文缺佚,但在藏文《丹珠尔》中保存有完整的译本,今人欢空从藏文迻译成汉文补齐。日人稻叶正就亦曾译自藏文本,补足此缺佚部分。
法华经精解评林
佛典注疏。清焦竑纂。二卷。是宋戒环撰《妙法莲华经要解》的注释书。此书在《法华经》原文下引戒环、及南和祥迈的疏文、序文,再加上作者的见解,从而形成新的疏注。原书无序跋,故著述及刊刻情况不明。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三论玄义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概述三论宗所依之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书之大义,乃三论宗最简明之纲要书,亦为了解龙树中观思想之入门书。本书分通序大归、别释众品二门,初门复分破邪、显正二章,破邪之下有摧外道、折毗昙、排成实、呵大执,显正之下有明人正、显法正。别释众品中,初明造论缘起,次述诸部通别、众论立名及其旨归,末则就三论敷演宗要。全书即驳斥外道、大小乘佛教之迷执,而显扬三论宗之‘诸法性空’与‘非有非空’之中道之理。此外,本书列举三论共通之点八项,及其个别之特色,如百论以破外教为主,中论讲大小二乘,十二门论则破大乘之迷而显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