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痕
作者:王统照
现代短篇小说集。王统照著。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9月出版,列入“新中国文艺丛刊”。收《叙言》1篇,《青松之下》、《霜痕》、《冲突》、《生与死的一行列》、《旅舍夜话》、《相识者》、《河沿的秋夜》、《纪梦》等短篇小说8篇。其中《霜痕》描写的主人公茹素,原是个意志坚强的青年。因遭到一连串的不幸,他几乎变成一个与世无争的“无感觉者”。觉醒后,他为找不到出路而感到痛苦,最后参加了“红花”标号的暗杀集团,用“灵魂的冒险”来游戏人生,企图找到自己“真正”的生活之路。《河沿的秋夜》写了三个苦闷的青年,他们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陷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在秋夜里,只得吹吹箫笛,借酒消愁。在酒后的醉途中,寻找各自的“解脱”。王统照曾经指出,这些作品“与我已印行的更在以前的作品不同”,“多少搀入了一点辛涩的味道,”“常常感到沉重的生活的威迫,将虚空的祈求打破了不少,在文字方面,,也不全是轻清的叹息与虚渺的惆怅了。”(《霜痕·叙言》)
猜你喜欢的书
自然法典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劳动人民启蒙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代表作,出版于1755年。这部书集中阐述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摩莱里作为一名启蒙学者,坚定地站在反封建营垒,但他把矛头对准了私有制度,因此又不同于当时绝大多数主张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他是站在一种全新的高度去反对封建制度的。《自然法典》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之母”,它使人间充满了不平等,使人类的道德堕落,使法律成为富人作恶的工具。《自然法典》批判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分权”等口号,认为他们所理想的资产阶级政权仍然是私有制的维护者,不能改变少数人压迫和剥削多数人的本质。《自然法典》对未来社会的原则提出了天才的猜想和构思,这本书实际上就是摩莱里为未来社会制定的一部宪法。书中规定,未来社会应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每个公民都有工作和依靠社会供养的权利,都拥有充分的机会为社会贡献全部才能。此外,还对未来社会的组织原则、政治经济生活、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划。《自然法典》对社会主义原则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他同时又在经济上倡导绝对平均主义,政治上鼓吹封建的家长制,这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落后意识,说明了18世纪的法国还没有形成先进的无产阶级队伍。
割圆术
一种有关圆的计算方法。魏晋时杰出数学家刘徽所创。他发现“周三径一”(即圆周率π=3)的数据实际上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不是圆周与直径的比值,用这数据计算的结果是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不是圆的面积。认为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多时,其周长的极限即为圆周长,面积的极限即为圆面积。正确地计算出圆内接正192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3.14,又计算出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16。割圆术的创立,为计算圆周率和圆面积,建立了严密的方法,开创了圆周率研究的新纪元,并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中,是世界数学史上一项重大成就。
大清一统志
全国总志。清代官修。五百六十卷。目录二卷。康熙朝命廷臣效仿元明修纂《一统志》,雍正朝重加编辑,乾隆八年草成,初不分卷。乾隆二十九年(1764)奉命续修,四十九年(1784)乃成。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三百四十二卷,而外蕃及朝贡诸国,别附录”,一题五百卷。嘉庆朝,命国史馆总裁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1856)主持重新修订, 嘉庆二十五年(1820)完成,道光二十三年(1842)刊刻。故又题《嘉庆重修一统志》。前后共修3次。初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乾隆八年(1743)成书,342卷,徐乾学等主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再次重修成书,500卷,和珅主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第3次重修成书,560卷,穆彰阿主修。目前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海宝石斋石印本和1934年上海涵分楼的《四部丛刊》续编的影印本。
学古编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成书于大德庚子(1300)年。全二卷。上卷为 《三十五举》, 为本书之主体,甚多创获,故后人多直呼此书为 《三十五举》。其中第一举至第十六举详论书体正体及篆写摹刻之法,第十七举论隶书,第十八举至第三十五举论印章文字的篆写。下卷为 《合用文籍品目》,一小篆品,二钟鼎品,三古文品, 四碑刻品,五附器用品,六辨谬品,七隶书品,八字源辨,凡四十六条。其后附录 “洗印法”、“印油法”、“取字法”共三条。后人对此书评价甚高,历来被誉为最早印学经典著作。如元代危素云: “吾丘君隐于武林(今杭州)阛阓间,高洁自持,尤攻篆籀,此编之书,可一洗来者俗恶之习”。夏溥称此书出, “遂变宋末钟鼎图书之谬”,又谓: “寸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赵吴兴(孟頫) 又晚效先生法耳”。明清篆刻家多仿效其体例而一再续作,如托名何震的 《续学古编》、清代桂馥有 《续三十五举》、姚晏有 《再续三十五举》、黄子高有 《续三十五举》 等。又清人姚觐元有《三十五举校勘记》。此编曾辑入 《四库全书·子部》、《说郛》、《学津讨源》、《篆学琐著》、《美术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附录数则,有考为后人所续者,认为较少价值。
汇评证道西游记
汇评证道西游记,正文以明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为底本,增加清本《西游证道书》以来的第九回。批语包括(叶昼)《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憺漪子(汪象旭) 笑苍子(黄周星)《西游证道书》、悟元子(刘一明)《西游原旨》、悟一子(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坤《新说西游记》、张含章《通易西游正旨》、含晶子《西游记评注》的批语。参考山东文艺《西游记》会评本、齐鲁书社《西游记》李评本。
十诵律
凡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合译。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本书将戒律分为十项(十诵)叙述,故有此称,为萨婆多部(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之广律。此律之梵本多已发掘出土,且已刊印出版。律藏系整理佛陀所制定之戒律,故各部派所传,原则相同,但细部则不一致。十诵律首举比丘戒法有波罗夷法四条、僧残法十三条、不定法二条、舍堕法三十条、波逸提法九十条、波罗提提舍尼四条、众学法一○七条、灭诤法七条,合计二五七条,除戒条外,并一一解说。其次为七法、八法、杂诵二法等十七法(十七章),系说明僧伽之组织与管理,约为他律之犍度部。其次说明比丘尼戒,计三五五条。最后附增一法、优波离问法与比丘诵。唐代义净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载,十诵律与义净所译之有部毗奈耶,同为有部之根本律。兹以十诵律与有部毗奈耶五十卷及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相较,义净所译者相当于十诵律之比丘、比丘尼戒法,而内容较十诵律广泛,多载录本生因缘故事。据出三藏记集卷三新集律来汉地四部序录载,大迦叶所传之法藏原为八十诵,至优波掘多时,因恐后世钝根者无法完全受持,遂删为十诵。或谓罗什所译者系迦湿弥罗国所传之略律,义净所译者则系摩偷罗国所传之广本。又传来我国之四广律中,十诵律最早译出,盛行于南方,南朝之僧业、僧璩、道俨、智称等师皆精研此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