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山文集笺注
作者:李商隐
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徐树榖笺、徐炯注。十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树榖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炯字章仲,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皆昆山人。此集成于清康熙五年(1666)。有表二卷、状一卷、启二卷、祭文二卷、祝文一卷、序一卷、书一卷。含清朱鹤龄所辑旧稿五卷。并补其所缺“状”体,系从闽本商隐文集中补入。共得表二十二篇、状二十三篇、启四十三篇、祭文十九篇、祝文十一篇、序五篇、书三篇,檄、箴、传、碑铭各一篇,赋二篇,杂著七篇,计一百五十篇。二徐笺注本系传世之第一部商隐散文辑注本。此本简明扼要。清末叶德辉评说:“注文亦简要有法,不隔断文意,读本中当推此为第一。”(《郋园读书志》)。有《四库全书》本,康熙四十七年刻本等。
猜你喜欢的书
岭表录异
地理杂志。唐刘恂撰。三卷。恂唐昭宗时人,曾为广州司马,官满居南海,遂作是书。原书早佚,今传本辑于《永乐大典》,共一百二十四条,约一万四千字。其中以记岭南《今两广)草木禽兽为主,兼及民族风俗。虽不分门列目,但各以类聚,别为上、中、下三卷。卷上记飓风、海潮、梧州对岸西火山、廉州珠、富州、宾州、澄州金、瑇瑁等特产和民族风俗为主。特别有关潮(今潮安)、循(今惠州)二州多野象,及潮循人捕象食鼻、云南豪族各家养象,负重致远,对研究我国古代象的分布、使用和自然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卷中多记岭南古代草花竹木果类等状况,其中尤以引进波斯枣、毕占国扁核桃及岭南佳果荔枝等,为岭南古代农作园艺和生物的重要资料。卷下主记南海各种鱼类、贝类、虫蛇共三十余种。对考查我国南海水产资源和陆生动物亦颇有意义。文字古雅,记载详赡,历为考据家引证,对考释古代岭南动植物有重要训诂名义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本。
酸甜苦辣咸
散文集。唐鲁孙著。1980年11月台北大地出版社出版。本书除序和后语外,收入《鸡蛋炒饭》、《红豆芸豆·豆腐丝·烂蚕豆》、《蜂糖糕和翡翠烧卖》、《打滷面》等38篇作品。内容都是谈南北口味,东西小吃的烹调与特色,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酸甜苦辣咸》这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书中所及大菜小点、御宴街摊,不仅有在行的品评高论,更有精到的烹技描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殷殷怀旧之情洇显纸面。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本书对南北口味烹调有极细致的描写,看得你流口水……
观我生赋
辞赋名篇。北朝齐颜之推作。《北齐书》见载。颜之推在“予一生而三化”句下注云:“在扬都,值侯景杀简文而篡位;于江陵,逢孝元覆灭,至此(按指北周灭北齐)而三为亡国之人。”知此赋当作于577年北齐灭亡之时。这是一篇自传性的长篇大赋,历叙自己仕梁、入齐及屈身事周的身世。文章首先揭举“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民族大义,叙述东晋以来中原沦亡,颜氏家族亦随之南渡的过程。并称美祖先“传清白”、“守法度”的节操。次叙身值侯景之乱,建康被攻陷,在萧氏兄弟争权夺利的争斗中,萧绎称帝于江陵,而自己出仕于梁元帝。次叙西魏破江陵,自己亦被俘北去,遂投奔北齐的经过。次叙出仕北齐,又值北齐灭亡的史实。末以悲叹自己一生穷愁作结。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由梁入北齐又入北周的经历,记述了他亲目所见的侯景篡弑、梁元帝与北齐后主覆亡的历史事变,反映了当时政治现实的风云变幻。所记史实虽不及庾信《哀江南赋》之丰富,但同样具有史诗的价值。更为可贵的是,赋作一开始就揭举民族大义,不纯从个人恩怨出发来观察历史事变,立足点也更高。此赋艺术上虽材料组织得不够集中,结构也略嫌平直松散,但疏朗的文辞,遒劲的骨气,亦自成一种风格。《北齐书》本传称其“文致清远”,不为过誉。
十年都门竹枝词
无名氏著,同治三年抄本,据亲身临见记述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史事,笔法朴实,颇具史料价值。 无名氏原序称:“十年秋,夷匪由海口窜入京师,上及王大臣巡幸避暑山庄,军民震动,以致都城迁徙一空。苦予病穷无计,困坐愁城,有健翮之志,不能奋飞。”于是吟有此词,谦称之曰:“无乃言近粗鄙,韵多浮泛,真令读者喷饭,此不过花晨月夕,自破愁魔,以鸣不平之志耳。”然而正是由于“病穷无计”,不能迁徙避祸,得亲历兵火,因致所作《竹枝词》能够真切描绘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前后北京地区“君移臣徙”,“将走兵逃”,“无边白骨葬黄沙”的历史画面。 无名氏《十年都门竹枝词》以韵次为序,又有“引”、“首起”、“尾束”等,共计五十一首.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
又名《小尉迟 将斗将将鞭认父》。简名《小尉迟》。杂剧剧本。 元明间无名氏作。四折,末本。剧写尉迟敬德 降唐时,子保林年仅三岁,留在北番,后被番将 刘季真收养,改名刘无敌。既长,武艺绝伦。刘 季真攻唐,命无敌为先锋,单搦敬德出战。敬德 旧仆宇文庆在番中抚无敌成人,临战遂详告真 情,并以昔年敬德所留盔甲钢鞭为证。无敌与 敬德战,佯败至无人处,认了父亲,约定次日缚 刘季真归唐。监军与军师徐懋功因敬德不杀无 敌,疑其叛唐,次日,无敌缚刘季真来降,始释 疑,于是尉迟父子皆受赐加封。今存《脉望馆钞 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京剧《白良 关》(又名《父子会》、《对鞭认子》),亦演此事。
书集传
《尚书》学著作。宋蔡沈所作《尚书》注本。六卷。蔡从学于朱熹,朱熹死前一年命蔡作此书,故书中不少地方融进了朱熹的学说成果。其自序说:“沈自受读以来,沈潜其义,参考众说,融会贯通,乃敢折衷。微辞奥旨,多述旧闻。二典三谟,先生盖尝是正,手泽尚新,呜呼,惜哉!《集传》本先生所命,故凡引用师说,不复志别。”该本遍注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并于篇中分别标明今文古文的有无,改正《孔传》的训诂。疏通证明,比孔颖达疏简易清晰,且大体精当。元代将此书与古注疏并立学官,而独此书倍受士子青睐。明代永乐年间,胡广奉敕撰《书传大全》,用《蔡传》为主,此后,一直用作试士的标准注本,直到清末科举制度废止时。该书于宋理宗淳祐(1241——1252)年间由其子蔡杭进于朝廷时,附有《小序》一卷,专门辨驳百篇《书序》的讹误。元末明初的刊行本尚连《小序》,然《宋史·艺文志》所著录者亦止六卷,似不包括《小序》。有《四库全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