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
作者:陈梦雷
历象汇编是中国古籍中有关气象天文内容的汇编。清康熙时广罗古今群籍有关记载,分门别类比排而成。原系陈梦雷所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收入《古今图书集成》。上海中华书局按康有为藏本于1934年缩小影印。陈梦雷,字则震,号有斋,福建候官人。清代学者。曾编有《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闲止书堂集钞》、《松鹤山房诗文集》等。1701年据诚亲王胤祉颁发的协一堂藏书及家藏的1万多卷图书,分门别类编成一集。雍正登基后,被流放东北,卒于戍所。蒋廷钖,清康熙举人。常熟人。字扬孙,号西谷。工诗善画。著有《尚书地理今释》等书。雍正时奉命重编《古今图书集成》。其第1编即《历象汇编》(其他5编为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乾象典》记天地、阴阳、五行、日月、星晨、及风、云、雾、雨、电、霜、露、烟、火等,共21部100卷。本汇编资料丰富,类别编排合理。在其中找古今气象或天文的资料,十分方便。大体有关气象方面的资料,可在《乾象典》中找寻;
章节列表
升序↑- 乾象典第一卷
- 乾象典第二卷
- 乾象典第三卷
- 乾象典第四卷
- 乾象典第五卷
- 乾象典第六卷
- 乾象典第七卷
- 乾象典第八卷
- 乾象典第九卷
- 乾象典第十卷
- 乾象典第十一卷
- 乾象典第十二卷
- 乾象典第十三卷
- 乾象典第十四卷
- 乾象典第十五卷
- 乾象典第十六卷
- 乾象典第十七卷
- 乾象典第十八卷
- 乾象典第十九卷
- 乾象典第二十卷
- 乾象典第二十一卷
- 乾象典第二十二卷
- 乾象典第二十三卷
- 乾象典第二十四卷
- 乾象典第二十五卷
- 乾象典第二十六卷
- 乾象典第二十七卷
- 乾象典第二十八卷
- 乾象典第二十九卷
- 乾象典第三十卷
- 乾象典第三十一卷
- 乾象典第三十二卷
- 乾象典第三十三卷
- 乾象典第三十四卷
- 乾象典第三十五卷
- 乾象典第三十六卷
- 乾象典第三十七卷
- 乾象典第三十八卷
- 乾象典第三十九卷
- 乾象典第四十卷
- 乾象典第四十一卷
- 乾象典第四十二卷
- 乾象典第四十三卷
- 乾象典第四十四卷
- 乾象典第四十五卷
- 乾象典第四十六卷
- 乾象典第四十七卷
- 乾象典第四十八卷
- 乾象典第四十九卷
- 乾象典第五十卷
- 乾象典第五十一卷
- 乾象典第五十二卷
- 乾象典第五十三卷
- 乾象典第五十四卷
- 乾象典第五十五卷
- 乾象典第五十六卷
- 乾象典第五十七卷
- 乾象典第五十八卷
- 乾象典第五十九卷
- 乾象典第六十卷
- 乾象典第六十一卷
- 乾象典第六十二卷
- 乾象典第六十三卷
- 乾象典第六十四卷
- 乾象典第六十五卷
- 乾象典第六十六卷
- 乾象典第六十七卷
- 乾象典第六十八卷
- 乾象典第六十九卷
- 乾象典第七十卷
- 乾象典第七十一卷
- 乾象典第七十二卷
- 乾象典第七十三卷
- 乾象典第七十四卷
- 乾象典第七十五卷
- 乾象典第七十六卷
- 乾象典第七十七卷
- 乾象典第七十八卷
- 乾象典第七十九卷
- 乾象典第八十卷
- 乾象典第八十一卷
- 乾象典第八十二卷
- 乾象典第八十三卷
- 乾象典第八十四卷
- 乾象典第八十五卷
- 乾象典第八十六卷
- 乾象典第八十七卷
- 乾象典第八十八卷
- 乾象典第八十九卷
- 乾象典第九十卷
- 乾象典第九十一卷
- 乾象典第九十二卷
- 乾象典第九十三卷
- 乾象典第九十四卷
- 乾象典第九十五卷
- 乾象典第九十六卷
- 乾象典第九十七卷
- 乾象典第九十八卷
- 乾象典第九十九卷
- 乾象典第一百卷
陈梦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孙子译注
郭化若撰。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原名《孙子今译》(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对原书作了全面修订以后再版。校勘上,以宋十一家注本为底本,参照《武经七书》和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简本。对三种版本中有重大出入之处的,加以注明。在注释上,将从前以“字”注为主,改为以“句”注为主,并添加篇名注释和内容提要。对句中某些重要的命题则加试笺,即从战略理论上给以详细的解释。本书除正文以外,前言和再版的话也是比较重要的。前言最早是1961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十一家注孙子》的代序,后来用作前言。前言对《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孙子的战争思想、治军原则、知己知彼的作战指导方针以及《孙子兵法》中的军事哲学思想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再版的话”有作者对《孙子兵法》的成书问题的重新认识。作者指出:“《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属于孙武无疑,而其成书时间大概是春秋末或战国初。”“当阖闾去世,伍子胥被伯嚭排斥时,孙武见机引退,总结过去的和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整理成较有系统的军事理论,从事讲学,经由许多门徒、学生和专门前来请教者们的口传笔录,代代相传,从春秋末到战国初,逐渐形成一部丰富而比较完整的兵法。”“《汉志》所说的八十二篇,可能就是许多口传笔录的门徒们,各自把自己大同小异的记录辗转抄录于简上,以后综合起来,才有八十二篇之多。”作者还指出:“银雀山竹简《孙子兵法》的出土,对我们研究《孙子兵法》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宜过于夸张,以为《孙子兵法》成书问题等疑问都已解决了。”
卢乡公牍
为作者庄纶裔於光绪28至31年任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知县所审案件,卷1至2有详文8件,卷3至4有堂判152件,总计160件。
诸葛神数
杂占的一种。托为汉诸葛武侯所作。用报字数笔画查字的方式求签。其法是先任意报出三个字,计算各字的笔画,九画以内的照算,十画以外的则只取其个位数,若恰在十或二十画的,则都按一画计算,然后以第一字的画数作百位数,第二字的画数作十位数,第三字的画数作个位数,得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就是所求签语的最基本依据。签书按《易》三百八十四爻之数而成三百八十四签,各签签语长短不一,可藉以判断吉凶。
旧京琐记
夏仁虎(1873~1963),字蔚如,号枝巢子。别号啸庵、枝巢、枝翁。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清朝举人。光绪二十四年来京作官即迁居北京。由于他久居京师,又活动于政界,有广泛的社会阅历,所以对当时京城的掌故旧闻、风土习俗、名胜古迹、城厢市肆以及清末朝流、宫闱、仪制、考试等比较了解。其中记述张幼樵、李越缦等清流和京官清苦,生活之需多仰给于外官之冰炭敬与别敬,而大宗收入为印结费等情况,都是第一手的材料。《旧京琐记》分俗尚、语言、朝流、宫闱、仪制、考试、时变、城厢、市肆、坊曲十卷。单从门类就可以看出该书的内容相当广泛,具有古代笔记之“广”和“杂”的特点。本书的资料来源多取“琐闻逸事、里巷俳谈”,“向壁虚构,则非所敢”。由于这些内容多为作者所见所闻,所以较为可信,给我们今天研究北京的历史、掌故、风俗等提供了一些难得的资料。
法华经显应录
法华经显应录,二卷,宋宗晓编并序、楼钥序、日本亮典后序。
宝镜三昧本义
一卷。清代行策撰。以宝镜三昧、偏正回互、三叠分卦、五变成位、二喻显法、六爻摄义等六种图说,揭示重离六爻、偏正回互之精义,又详解五位说。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