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臣注文选
作者:李善
六十卷。唐李善等撰。李善,江都 (今属江苏)人。曾任崇贤馆学士、兰台郎等职。学识渊博,但不善治文,故人称为 “书簏”。曾流放姚州,后遇赦还,寓居汴、郑之间。以讲《文选》为业,学生多自远方而至,传其业,号 “《文选》学”。唐显庆中,开始为 《文选》作注。到了开元六年 (718),工部侍郎吕延祚又集衢州常山 (今浙江)县尉吕延济、都水使者刘承祖之子刘良、处士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共为之注,上表于朝廷。其表诋毁李氏之注,并引高力士所宣口敕,亦有此书甚好之语。然唐李匡《资暇集》,备摘其窃据善注,巧为颠倒,条分缕析,言之甚详。姚宽 《西溪丛语》诋其注扬雄 《解嘲》,不知伯夷、太公为二老,反驳善注之谈。王楙《野客丛书》诋其误叙王暕世系,以览后为祥后,以昙首之曾孙为昙首之子。明田汝成重刊《文选》,其子艺衡又摘所注 《西都赋》之龙兴虎视,《东都赋》之乾符坤珍、《东京赋》之巨猾间舋,《芜城赋》之袤广三坟诸条。今观所注,错乱谬误之处尚不止此。而以空疏臆见轻诋通儒,殆亦韩愈所谓蚍蜉撼树者。其书本与善注别行,故 《唐志》各著录。黄伯思 《东观余论》尚讥《崇文总目》误以五臣注本置李善注本之前。至陈振孙《书录解题》,始有 《六臣文选》之目。南宋以来,偶与善注合刻,取便参证。元明至清,遂辗转相沾,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文选序
- 李善上文选注表
- 吕延祚进五臣集注文选表
- 上遣将军高力士宣口勅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李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命运之门
《命运之门》,Postern of Fate,侦探小说,完成于1973年,是“汤米和塔彭丝”侦探系列的最后一部,更是侦探推理小说之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封笔之作。《命运之门》延续了该系列的风格,描述了已届老年的主人公汤米和塔彭丝夫妇在一座老宅子里发现了一桩尘封多年的案件,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案情水落石出。
金丹正宗
金丹正宗,原题「五陵玄学进士胡混成编」。约出于南宋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论述内丹。谓先天祖炁为金丹之本,藏于人身玄关一窍。俗人因五情六欲迷乱而耗散先天祖炁,修真之士则返后天而复还先天,遂成神仙。其修炼工夫,分为立炉鼎、聚药物、行火候三要。「聚先天祖炁为药物,守玄关一窍为炉鼎,以元神妙用为火候。」下手之初,应先断诸念,无染无著,物我两忘,专炁致柔,至寂然不动之境,然后于玄关一窍中存定真息真炁,使炁息不离,合为一处,则药物归炉,火候可行。于是顺元神妙用自然运行之真火,周流旋转子玄关之外,渐炼渐结,成就圣胎。本书尽辟前人丹书中纷繁名相,总结丹法为立鼎、聚药、火候三要;于炼丹火候则尽弃前人周天卦象之譬喻,唯强调元神妙用之炁自然往来,此为其独具之特色。书末附四言短颂十二首,分别咏述鼎器、药物、火候、立基、聚药、锻炼、抽添、结胎、沐浴、胎圆、温养、脱胎,钩提全篇要旨。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
道教经籍。北宋陈景元撰。14卷。该书把《庄子》33篇分为255章,按每章大旨命题,称为章句;对每章中所释之句,只为所注字加注音,释义,称为音义。故名。如《逍遥游》分为“顺化逍遥、极变逍遥、无己逍遥、无功逍遥、无名逍遥、适物逍遥、无为逍遥”七章。从章名可见作者对《逍遥游》的认识。不直录全文,只写出所注之字,如“北冥有鱼”,只注北冥二字,先标反切,再接诸家之注。全书以顺从自然,排除物累为宗旨,认为简易、坐忘是求得常道的最好途径,《庄子》主旨在于“长生久视,毁誉两忘。”
知言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方面。在他看来,“性”既是人伦之理的渊源,但又高出于“理”;虽无善恶,却有好恶。因此,“世儒之言性者,类指一理而言之尔,未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认为“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反对天理人欲对立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主张“务圣人之道”,“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见,方力行以终”。此书对衡湘学者影响深远。但朱熹、吕祖谦、张栻等人对之既有肯定,也有责疑。今有明嘉靖间正心书院本、清道光间粤雅堂本等。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一卷,清真嵩著,德润录,清玉跋,内题上有毗陵天宁四字。
五阴譬喻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沫、泡、焰、蕉、幻,五喻也。出杂阿含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