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

李善
  • 姓名:李善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630
  • 逝世日期:689
  • 民族族群:

李善(630—689),原籍江夏(原武昌府治,今属武汉市),后移家江都。


性笃实,重学行,方雅清劲,有士君子之风。高宗显庆(656—661)年间,累补太子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沛王侍读,又擢为沛王府记室参军,后为泾城令。素与贺兰敏之交厚,敏之行为不谨,深为武后所憎,流配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善亦流配姚州(故城在今云南大姚县北),遇赦得还。晚年居汴、郑间,以教授《文选》为业。四方学子闻其名,莫不向风而景从。载初元年(689)卒。


善著有《汉书辨惑》30卷,已失传。又检书近800种,作《文选注》60卷(原书30卷,善加注后分为60卷),显庆三年(658)上于朝,后又屡作补正。李善为曹宪之后《选》学大师,于《文选》之语典、事典,多能钩稽征实,其注征引繁富,疏证详明。凡有旧注者,必逐篇留存之,仍题原注者姓名。倘旧注未备,而己出新意,必于旧注中称“臣善”以别之。耻于贪取他人笔墨以益己,故士林多之。


开元六年(718),或谓李注太过繁琐,遂有吕向、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更为注解,亦颇流行,时称“五臣注”。至于五臣注之优劣,后人多有论及,以为失之于浅薄,不如李注之详密可信。唐李匡乂《资暇集》指证甚详,兹取一例明之:“曹植《乐府》云:‘寒鳖炙熊蹯。’李氏云:‘今之腊肉谓之寒,盖韩国事馔尚此法。’复引《盐铁论》‘羊淹鸡寒’、刘熙《释名》‘韩鸡’为证,‘寒’与‘韩’同。又李以上句云‘脍鲤臇胎鰕’,因注云:‘《诗》曰:“炰鳖脍鲤。”’五臣见上句有‘脍’,遂改‘寒鳖’为‘炰鳖’,以就《毛诗》之句。”李善就曹诗“寒鳖”之“寒”释义,谓“寒”通“韩”,解人疑难。而五臣不明其义,径取《毛诗》妄改曹诗原字“寒”为“炰”,此为望文臆改,乃注家之大忌。以是观之,李注、五臣注之高下立判,不言自明。


扬州《文选》之学,起自曹宪,继以李善,终于李详,绵延千余年,沾溉后学,无可数计,真可谓扬州之绝学,而李善之功尤伟。

李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婚约

《婚约中短篇小说选》采撷的26则中短篇小说均是黑塞此类作品中的精品,它们体现了作者早中晚不同创作时期的特点和风格,对我们全面了解黑塞以及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黑塞一生博览群书,曾写过许多论读书的文章,他有两句话恰恰适合这本选集,也以此来结束本文吧。对于一个善于读书的人来说,阅读一本好书,好似去结识一个陌生人的品性和思想方式,试着去了解他,让他成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文学是一定有读者的,因为它们包容了人间的基本真理和真相,尽管时代业已流逝。

读书止观录

吴应箕编撰。吴氏字次尾,号楼山,安徽贵池人。谥忠节。崇祯贡生。曾参与复社,善今古文,是明末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曾与黄宗羲等复社同志一起写下《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又曾冒险探望护视被阮大铖逮捕入狱的周镳,以至被迫逃亡。清兵南下后,举兵反抗,兵败被捕,不屈而死。著有《楼山堂集》27卷、《东林本末》6卷、《续觚不觚录》2卷等。《读书止观录》是在陈继儒《读书十六观》和屠本畯《演读书十六观》的基础上增益而成的。撰者将不见于前两书的前人关于读书的心得和逸事收集汇录,分编为三卷。该三卷每则前录古人语录或读书掌故,后以“吴生曰”作按语,昌明读书之旨。每则之尾,均以“读书者当观此(是)”作结。不仅纂辑量超出前两书,编纂体例也有所改进。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乃袭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之余绪,推而衍之,杂引古人论读书作文之语,而稍以己意为论断。”并编《读书十六观》和《演读书十六观》为该书第四、第五卷。总称《读书止观录》,凡5卷。“止观”两字原为佛教术语,大抵“止”为止息妄念,“观”谓昭察万物,朗然常照,性自寂然,所以又译为“定慧”、“寂照”。作者标书名为“止观”,一来借指读书所达到的佳境,二来与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书名相照应,另外也有“观而止于是”的意思。陈维崧说该书“足为天下读书者之津梁”,刘世珩认为该书“策励士子,最为有益”,诚非虚语。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刘世珩刻《贵池先哲遗书》本。通行有胡贯中点校,黄山书社1984年重排本。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二》将之视为唐代道经。元始天尊述二十四诫,劝人于诸斋日奉守。

玉君

中篇小说。杨振声著。1925 年由现代社出版。小说描写青年学生玉君与同学杜平夫相恋。玉君的父母不顾玉君心中已有所爱,硬要将她嫁给军阀师长的儿子做续弦,逼得玉君跳海自杀(后遇救脱险)。杜平夫出国留学时,委托林一存多方照顾玉君。林一存为成全玉君与杜平夫的爱情,割舍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玉君有过的青梅竹马之恋,并严格压抑着自己时时泛起的对玉君的爱。但留学归来的杜平夫却对林一存与玉君之间的纯洁关系,乱加猜疑,妒火烧心,显得虚伪、狭隘、卑琐。小说揭露了家族制度与包办婚姻的弊害,控诉了礼教吃人的残酷性,针砭与否定了以新派面目出现而实则浸透了传统道德的虚伪人格,肯定了道德自我完善的处世态度。作品充满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积极意义。杨振声主张艺术“要忠于主观”,“把天然艺术化”(《玉君·自序》),《玉君》就是这一创作思想的产物。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评论说: “他先决定了‘想把天然艺术化’,唯一的方法是‘说假话’, ‘说假话的才是小说家’。于是依照了这定律,并且博采众议,将《玉君》创造出来了,然而这是一定的:不过一个傀儡,她的降生也就是死亡。我们此后也不再见这位作家的创作。”

罪惟录选辑

本书不分卷,查继佐撰。继佐里居、略历,见第一一八种「鲁春秋」篇。「罪惟录」为一部私撰「明史」,「四部丛刊」三编史部收有此书,影印自吴兴刘氏嘉业堂所藏手稿本。作者在「自序」中,亦一如「鲁春秋」托为左尹非人所撰。本书初作部分,尝名为「敬修堂说外」;后以全书名「罪惟」者,乃于罹庄氏史狱之祸后所更定。但书中凡南明诸王皆列「本纪」,并撰有郑成功及台湾诸传;其惓故国之意,虽几罹重辟而不悔。此书之作,始于甲申(明崇祯十七年),成于王子(清康熙十一年)。原分纪、志、传三门,凡帝纪二十二卷、志三十二卷、列传三十六卷,别有历朝帝纪逸篇、列朝逸传。本书选集南明诸纪及列传等篇,计纪五,分安宗纪、鲁王监国、唐主、桂主、韩主五篇;传四十四,分诸王、抗运诸臣、致命诸臣、谏讥诸军、清介诸臣、文史诸臣、武略诸臣、播匿诸臣、庸误诸臣、叛逆、列朝诸臣(逸传)、外藩、外国等目。并将原有「东山自序」移列卷首,「原书卷目」、「编印例言」及跋语录置书末作为「附录」。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一卷,失译人名。说马头观音之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