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

李善
  • 姓名:李善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630
  • 逝世日期:689
  • 民族族群:

李善(630—689),原籍江夏(原武昌府治,今属武汉市),后移家江都。


性笃实,重学行,方雅清劲,有士君子之风。高宗显庆(656—661)年间,累补太子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沛王侍读,又擢为沛王府记室参军,后为泾城令。素与贺兰敏之交厚,敏之行为不谨,深为武后所憎,流配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善亦流配姚州(故城在今云南大姚县北),遇赦得还。晚年居汴、郑间,以教授《文选》为业。四方学子闻其名,莫不向风而景从。载初元年(689)卒。


善著有《汉书辨惑》30卷,已失传。又检书近800种,作《文选注》60卷(原书30卷,善加注后分为60卷),显庆三年(658)上于朝,后又屡作补正。李善为曹宪之后《选》学大师,于《文选》之语典、事典,多能钩稽征实,其注征引繁富,疏证详明。凡有旧注者,必逐篇留存之,仍题原注者姓名。倘旧注未备,而己出新意,必于旧注中称“臣善”以别之。耻于贪取他人笔墨以益己,故士林多之。


开元六年(718),或谓李注太过繁琐,遂有吕向、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更为注解,亦颇流行,时称“五臣注”。至于五臣注之优劣,后人多有论及,以为失之于浅薄,不如李注之详密可信。唐李匡乂《资暇集》指证甚详,兹取一例明之:“曹植《乐府》云:‘寒鳖炙熊蹯。’李氏云:‘今之腊肉谓之寒,盖韩国事馔尚此法。’复引《盐铁论》‘羊淹鸡寒’、刘熙《释名》‘韩鸡’为证,‘寒’与‘韩’同。又李以上句云‘脍鲤臇胎鰕’,因注云:‘《诗》曰:“炰鳖脍鲤。”’五臣见上句有‘脍’,遂改‘寒鳖’为‘炰鳖’,以就《毛诗》之句。”李善就曹诗“寒鳖”之“寒”释义,谓“寒”通“韩”,解人疑难。而五臣不明其义,径取《毛诗》妄改曹诗原字“寒”为“炰”,此为望文臆改,乃注家之大忌。以是观之,李注、五臣注之高下立判,不言自明。


扬州《文选》之学,起自曹宪,继以李善,终于李详,绵延千余年,沾溉后学,无可数计,真可谓扬州之绝学,而李善之功尤伟。

李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花香小镇

花香小镇

日本著名女作家安房直子的著作,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子:信总是看见骑着黄色自行车的女孩子。女孩子和信年龄相仿。在秋天开始的日子,信第一次看见她们的时候。信的好奇心导致了他去跟踪女孩子的目的。信跟着一大帮骑着黄色自行车的女孩子们骑呀骑呀。在一个坡,女孩子们都飞上天空去了,只有信冲下了坡。信终于知道了那些女孩原来就是地上的丹桂花。看着她们飞上天空,信竟然觉得她们自由了。

苦瓜和尚画语录

苦瓜和尚画语录

一名 《石涛画语录》,中国画论著。清原济(石涛,1642-约1718)著。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昭代丛书续编》本、《翠琅轩馆丛书》本、《四铜鼓斋画集》刻本等。1960年上海博物馆影印出版。原济是书画家、画学理论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因家难,五岁出家,法名原济 (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称苦瓜和尚。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画名极盛。书法工分隶,擅诗文,与弘云、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精释、道、儒三教哲理,深究画理,融汇自己创作实践经验,著 《画语录》,全书1卷18章。内容大致可归纳为:(1)观察对象及表现手法,如《画章第一》、《了法章第二》; (2) 如何反映从自然中获得的感受,如《尊受章第四》、《资任章第十八》; (3) 题材处理和艺术构思,如《境界章第十》、《蹊径章第十一》;(4)运用艺术手段表现描绘对象,如 《笔墨章第五》、《运腕章第六》、《絪缊章第七》、《皴法章第九》、《四时章第十四》; (5)说明艺术的来由及如何借古开今,破格创新,如 《兼字章第十七》、《变化章第三》等。说理深邃,首尾井然。所论重视体察自然,谓山水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借古以开今”,斥泥古不化是食人“残羹”等等。文中部分章节,措辞玄妙,掺杂老庄思想和禅语。

太上洞玄灵宝三一五气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一五气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一五气真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道士所作。唐王悬河《上清道类事相》卷一引《皇人守三一经》,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经文称轩辕黄帝往峨嵋山求见天真皇人,皇人授之存思服食要道。皇人称人身之神、血、炁为三一;泥丸、绛宫、丹田(即人体上中下三丹田)为三一之宫;又称五方之精炁为五牙,五牙即五气。修道者若能依法存守三一,服食五牙,割欲绝粒,则能身壮年寿,却邪成仙。故本书名曰「三一五气真经」。经文中又言存守真一之道。其内容已见于《抱朴子•地真篇》。

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

拟话本选集。抱瓮老人编,编者真实姓名不详。四十卷,四十篇,其中二十九篇选自“三言”,十一篇选自“二拍”。所选作品以明代为限,宋、元旧作未收。取材大都为民间传说,内容以描写、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也有暴露僧侣、地主、官僚、恶霸的凶横与糊涂的篇章,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所反映。但有的作品也有色情描写和宣扬因果报应、宿命论观念的内容。每篇故事都有头有尾,结构完整严谨,不枝不蔓,语言通俗易懂 。总的来说,选录较精,是当时一部较好的拟话本选集。有清初刊本、清同文堂翻明刊本、清芥子园刊本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梅妃传

梅妃传

《梅妃传》一卷,唐、宋史志未见著录,出自《说郛》卷三十八,未著录作者。《唐人说荟》定为唐·曹邺作,实不足信。但篇末有“唯叶少蕴与予得之”的话,则知作者为宋人。按,叶梦得(1077—1184),字少蕴,号石林,苏州吴人。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及第,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宋室南渡后,为江东安抚大使、拜崇信军节度使。著作丰富。有《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多种。那么,作者与叶梦得有关系,或许即叶托辞实自作也未可知。叙写唐玄宗与梅妃情事。梅妃其人不见史传,唐人笔记中亦未见称引。小说以江妃(采蘋)转托,初颇得玄宗宠幸,及杨太真入宫,见嫉失宠,仍与玄宗暗叙旧情。杨贵妃死后,玄宗回京,梅妃不知所终。后发尸于太液池旁梅树下,玄宗自制诔文以妃礼葬之。

鄂州龙光达夫禅师鸡肋集

鄂州龙光达夫禅师鸡肋集

鄂州龙光达夫禅师鸡肋集,一卷。嘉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