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集[四库本]
作者:梅尧臣![宛陵集[四库本]](/d/file/books/b297eaf390c4d0e45218c62a7129b1a4.jpg)
又名《宛陵先生文集》、《宛陵先生集》。诗文别集。六十卷。《附录》一卷。宋梅尧臣(1002—1060)撰。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北宋文学家。仁宗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宋初诗文尚沿唐末五代之习,柳开穆修欲变文体,王禹偁欲变诗体,均未成功欧阳修崛起为雄,力复古格。当时辅佐欧阳修改变文体者是尹洙,而佐欧阳修以变诗体者则是梅尧臣。王曙知河南时,梅尧臣为河南县主簿,称尧臣诗“有晋宋遗风,自杜子美殁后二百余年,不见此作矣!然尧臣诗旨趣古淡,知之者稀。”其“寒鱼犹著底,白鹭已飞前”句,深得晏殊赞赏。欧阳修亦深识尧臣,评价说:“覃思精致,以深远闲淡为意。”梅尧臣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当时与苏舜钦齐名,故人称“苏梅”。其诗初为谢景初所编,仅十卷。欧阳修得其遗稿增之,亦止十五卷。增至六十卷者不详。此本为明姜奇芳所刊,卷数与《文献通考》所载相合,仅无外集。《宛陵集》六十卷、《附录》一卷,今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另有《四部备要》本。【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金眼女郎
《金眼女郎》最初的篇名是《红眼妇人》,分两次发表:第一章《巴黎容颜》于一八三四年四月在《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十一卷(《巴黎生活场景》第三卷)中发表,第二、三章于一八三五年五月在《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十二卷(《巴黎生活场景》第四卷)中发表,后附说明,篇末署明“一八三五年四月六日于默东”。一八四三年,以《十三人故事》为总标题的三个中篇收入《人间喜剧》第九卷,《红眼妇人》篇名改为《金眼女郎》。
谈天
明宋应星撰。1673年于江西分宜学署写成。现已残缺,只剩下《日记》六章。内容主要是据古代天象观测记载批判天人感应说。指出“儒者言事应以日食(蚀)为天变之大者”,但汉景帝当政的“二十六年中,日为之九食”,而王莽执政的“二十一年之中,日仅两食,事应果何如也?”根据记载和自己的观察说明日蚀现象“纯魄(月)与日同出,会合太阳之下(掩蔽了太阳),日方得食”。断言太阳本身也不断发生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这一观点为后来王夫之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思问录·外篇》)的“日新说”所进一步发挥。书中关于天体运行的说法现在看来已陈腐,其中对日心说的怀疑亦欠妥。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的标点本。
梅谱
中国画论著。元代王冕撰。一卷。约作于至正八年(1348)之际。刊行版本有日本广岛市图书馆出版的岛田修二郎校注本、《中国书画全书》本。本书的内容包含了采集宋元画梅名家的论述和自己画梅艺术实践的经验体会,共十三则,分别为:原始、总题、总论、述梅妙理、指法、论枝、论花、难画、论梅、口诀、论梅之病、续论梅之病、墨梅指论、扫梅十要。在论述中作者主张梅花画作是画家情感的表现,是心与物的相通。原文为吴太素《松斋梅谱》辑录。
古文龙虎上经注
古文龙虎上经注,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宋元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亦为《古文龙虎经》注本,将经文分作二十六章,随文注解而较少发挥。大抵假《参同契》阴阳五行、卦爻变化之说解释原经,申述内丹修炼之旨。原书末附录〈读龙虎经〉一篇,乃作者读书笔记,摘出原经中若干词句略加诠释。
四书纂笺
元詹道传撰。二十八卷。是书略仿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例,先取朱熹《章句》、《或问》、《集注》,正其音读,考其名物训诂,注于本句之下。如《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朱注:“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或佾八人。未详孰是?”该书笺曰:“《左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杜注:‘人如佾数。’然疏引服虔曰:‘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等杀甚明。郑伯纳晋悼公,其乐二八。晋侯赏魏绛以一八之乐,此其证也。”间释朱子所引成语,并于每章之篇前或篇后标其旨意。如《论语·公冶长》篇前曰:“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又如《大学》第三章篇后曰:“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以醒人耳目,启人深思。故胡一中尝称其为“羽翼朱子”之作。此书虽有疏漏之处,其所援引亦间有牴牾,然综观全书,其所纂笺,大致皆有根底。有《四库全书》本。
冥报记白话
(唐)吏部尚书唐临撰,凡夫白话译,选译冥报记故事二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