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傻气
作者:张伯苓张伯苓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咸宾录
罗日褧编著。此书分八卷,计《北虏志》一卷,《东夷志》一卷,《西夷志》三卷,《南夷志》三卷。书中所称虏,即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夷,即指东南亚向明王朝通贡的国家和地区,是以明王朝为中心,东、西、南、北为四夷之意。此书综合了历代史书记载,笔记资料及野史中的逸闻轶事,详尽地记述了各国、各地区的山川、物产、气候、风俗,与中国的往来渊源及通贡情况。引用书目达三百四十余种。资料丰富。且各篇记后多有因感而发的论曰。但因不熟外国地理实况,故有关外国的资料难免有以讹传讹的现象。此书刻于明万历。书首有万历十九年(1591)刘一祐撰的序、凡例及引用诸书的目录。书尾附有胡思敬及魏元旷两人的跋、校记两篇。书中提供了大量有关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料和中外关系史及东西洋各国史地资料。此书为明万历刻本。有《豫章丛书》刊本,是据千顷堂藏明钞本翻刻。
帝京景物略
明刘侗、于奕正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外放南直隶(今江苏)吴县知县,未到任,卒于途中。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年秀才,喜结交,好游名山。七年至九年(1634—1636)游览江南,回南京后病逝,年四十岁。二人结识于北京,多相互切磋北京的风土故事,于氏访察资料,刘氏属文,于崇祯七年(1634)成是编。为续补《燕史》、《宛署杂记》、《长安客话》、《长安可游记》诸书,广征旧史,穷搜见闻,于崇祯八年(1635)成书。主要记述北京城郊景物、园林寺观、陵墓祠宇、名胜古迹、山川桥堤、草木虫鱼等,兼及人物故事。文笔峭刻、幽深,是晚明竟陵派代表作之一。此书原刻于明代;又有清纪昀刻本,亦八卷,但经过纪氏删削、考订、注释,不同于原本。
金丹正宗
金丹正宗,原题「五陵玄学进士胡混成编」。约出于南宋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论述内丹。谓先天祖炁为金丹之本,藏于人身玄关一窍。俗人因五情六欲迷乱而耗散先天祖炁,修真之士则返后天而复还先天,遂成神仙。其修炼工夫,分为立炉鼎、聚药物、行火候三要。「聚先天祖炁为药物,守玄关一窍为炉鼎,以元神妙用为火候。」下手之初,应先断诸念,无染无著,物我两忘,专炁致柔,至寂然不动之境,然后于玄关一窍中存定真息真炁,使炁息不离,合为一处,则药物归炉,火候可行。于是顺元神妙用自然运行之真火,周流旋转子玄关之外,渐炼渐结,成就圣胎。本书尽辟前人丹书中纷繁名相,总结丹法为立鼎、聚药、火候三要;于炼丹火候则尽弃前人周天卦象之譬喻,唯强调元神妙用之炁自然往来,此为其独具之特色。书末附四言短颂十二首,分别咏述鼎器、药物、火候、立基、聚药、锻炼、抽添、结胎、沐浴、胎圆、温养、脱胎,钩提全篇要旨。
诗疑问
元朱倬撰,朱倬,元建昌新城 (今四川省) 人,字汉章。至正进士。官遂安县尹。著有《诗经疑问七卷》。书中略举诗篇大旨发问,而各以所注列于下。书末附赵惠《诗辨说一卷》,因其书与惠书略相类,后人认为倬忠烈,惠高隐,其人足以相配,故合而编之。此书《补辽金元·艺文志》、《补三史·艺文志》、《补元史·艺文志》中都有著录,今见《通志堂经解·诗》康熙本、同治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经部》。又 《诗疑问七卷》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自警编
九卷。宋赵善璙(生卒年不详)撰。赵善璙,宋太宗七世孙,家于南海(今广东广州)。端平(1234——1236)中曾任江州知州,其余事迹不详。此书主要编辑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可为法则者。全书共分学问、操修、齐家、接物、出处、事君、政事、拾遗八类,八类之下再分子目,共分见识、器量、正心、检身、诚实、操守、定力、清廉、俭约、嗜好、言语、韬晦、摄养、好生、孝友、教子孙、居处、交际、乐善、教育、厚德、报德不报怨、又命、恬退、休致、忠义、德望、得体、讲读、谏诤、忧国、荐举、用人、善处事、使命、镇静、济人、救荒、辨诬、财赋、制胜等五十五目。所载至靖康(1126——1127)而止,其后,只有朱熹议论偶尔采入,其余多未涉及。虽所列多为人所习闻,但缕析条分,便于阅览。财赋、兵及拾遗等类目皆寓鉴戒之意,可为时人及后人之药石。原本各条之下注明所引书名,今多佚脱,当为传刻者遗失。今传《四库全书》本作九卷,《历代小史》、《丛书集成初编》、《景印元明善本丛书》 作一卷。
涅槃经会疏解
涅槃经会疏解,三十六卷,元师正分科,明圆澄会疏并序及后记,沉豫昌跋,叶明琪跋。以上二种大都同于重订交科本,仍省略之,单载序跋。(参见嘉灭至土、卍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