毘陵集

作者:独孤及
毘陵集

20卷。收诗歌和散文。独孤及提倡古文,主张复古。其文情意真挚,古奇雄健,是唐古文运动先驱之一。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独孤及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毘陵集

毘陵集

诗文别集。宋张守著。十五卷。是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五十卷。原集久佚,清修《四库全书》,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搜集编缀,厘为十五卷。现存《永乐大典》录《毘陵集》四十八条,馆臣漏辑十四条,见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除《四库全书》本外,有《武英殿聚珍版书》(十六卷)本、《常州先哲遗书》(十六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本、《丛书集成初编》(十六卷、拾遗一卷)本等。

耄余杂识

耄余杂识

一卷。明陆树声撰。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书首有陆树声于万历十八年(1590)所作的叙,当时陆树声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又因此书为其杂抒所见,所以取名为《耄余杂识》。陆树声在叙中说:“余性资寡僻,例简应缘,居尝燕闲,颇亲纪籍。今迫衰暮,两目昏眊,艰于披阅,第平生所接交知谈议,及紬绎旧闻,一知半解,注之臆想,提撕仅存。每旦栉沐之余,南荣就明,笔砚粗设,间录一二,以备遗忘。”据撰者自叙称,自己性好做笔记,直至年迈衰暮、双目昏眊,尝艰于披阅,此书是他“第平生所接交知谈议,及紬绎旧闻”而成。因此,所记均古人琐事。《四库全书总目》对它的评价是: “颇有足以警世厉俗者,而多杂二氏(佛道)之学。”观其所撰,各篇通过人物的遗闻琐事或言谈行动来叙写人物,往往形象生动。

太上洞神三皇传授仪

太上洞神三皇传授仪

太上洞神三皇传授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叙述传授洞神经箓之科仪。书中首先论述洞神部经箓源出始末,并列举其篇目,据称洞神部经箓包括《大有箓图三皇文》、《八帝妙精经》、《玄变经》、《神化经》,以及《三皇斋仪》、《三皇朝仪》、《三皇传授仪》等书,共十四卷。本篇即洞神部第十四卷《三皇传授仪》。书中又详述传授洞神部经箓之仪法,包括开真官箓、授法位、师称法位、十二愿、复炉、吟游神颂等程序。

台案汇录乙集

台案汇录乙集

本书分五卷,为清代台湾关系档案汇录第二集,称为「台案汇录乙集」。全书共收三百三十三件档案,系康熙(一件)、雍正(九件)、乾隆(二百五十一件)、嘉庆(五十七件)及道光(十五件)五朝台湾文武官员之任免、升调与奖惩之重要数据。卷一计二十一件,叙述文武官员任免、升调、差遣、交代之若干条例;卷二计三十二件、卷三计六十八件,均为记载文职官员之任免、升调与奖惩;卷四计一百零二件、卷五计一百十件,均为记载武职官员之任免、升调与奖惩。以上数据,录自「明清史料」戊、己两编。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

青莲法师注,青莲法师康熙年间僧,法名灵椉,《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录自《续藏经》第三十五册,地藏菩萨本愿经者,顿脱生死之捷径,速到涅槃之津梁,起死回生之良药,闭恶兴善之宝鉴也。乃至以信手拔疑根,用戒足登乐刹,慧目定心,无量功德,靡不具足者,其唯此经欤。

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

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

佛典注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圆澄注。四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的注释书。在释第一品中,作者认为:法分五教,说有五时,此经“准贤首所判,第四顿教,大乘所收,在方等之时”。本书撰成后,即刻本流通。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