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明集

作者:蔡襄
端明集

诗文别集。北宋蔡襄(1012—1067)撰。四十卷。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任福州太守时,当地病者不服药而迷信鬼巫,襄破除之,为人所称。工书、善画。书法学颜真卿,并取法晋人。草书参用飞白法,谓之“散草”或“飞草”自成一体。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襄集原本七十卷,世不甚传。乾道四年(1168)王十朋、钟离松等访其书重编为三十六卷,十朋为之序。此本为清雍正二十年(1734)其裔孙廷魁重刻。含诗八卷,制诰、奏议等十三卷,国论要目一卷,书、表、状、记等十卷,杂著二卷,茶录一卷,哀词、墓志铭等五卷。十朋序称所编凡古律诗三百七十首,奏议六十四篇,杂文五百八十四篇。此本仅古体诗从宋珏本,其余与十朋本无大异同。襄以书法名世,诗文不甚著名,唯其《四贤不一肖》诗因涉朝政大事,并传至辽,于当时颇有影响。有清雍正间蔡氏刊本,《四库全书》本。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收有《蔡忠惠集》二卷,载其诗文百余篇。多写景抒怀之作,部分诗涉及政事。

蔡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周文集外短篇小说辑佚

周文集外短篇小说辑佚

现代短篇小说集。周文著。包括《文人们》《吃饭》《在军需室里》《接风之夜》《一幢房里》《怒火》《我的一段故事》七篇。

潜园琴馀草简编

潜园琴馀草简编

本书(一册一七○面一○二○○○字)不分卷,林占梅撰。占梅字雪村,号鹤山;淡水竹堑人。以席前人遗荫,饶于财。少从丈人游京师,学日殖。后于里居建潜园,延款宾客,文酒极一时之盛。综其阅历,清道光二十一年英人犯鸡笼,倡捐助防,获奖以贡生加道街。二十三年又捐款防堵八里坌口,谕功以知府即选。二十四年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豊三年林恭事变,会办全台团练,并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四年,又以克复「艇匪」黄位所踞鸡笼功,加监运使衔。同治初年戴潮春之变,输财召募,复大甲、克彰化,均与其役;事定,加布政使衔。福建督、抚奏请简用;辞不出。平居善琴,每藉以自遣;以此,所著诗稿称「潜园琴馀草」。「琴馀草」所咏,咸豊以降诸事蹟颇多涉及,而以戴潮春事件为最。今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存有「林鹤山遗稿」「潜园琴馀草」八册抄本,本书据以选编。稿本未定卷次,分年排比。本书仍依原序辑为一编,所取除上述涉及咸豊以降诸事蹟以外,以酬唱、纪胜、感怀之作为多;偶亦及于香奁、竹枝,存其别一风格。

三家诗话

三家诗话

近代尚鎔著。一卷。所谓“三家”,指清代并以诗才驰名诗坛的袁枚、蒋士铨、赵翼3位诗人。尚氏于3家诗,评价颇高,以为“虽酝酿之功未极深厚,然已如天外三峰,跻攀不易矣”。对其诗的才情、风格、技法等,或褒或贬,持论力求公允。有总论、分论、余论三部分。对三位诗人的个性、作品艺术风格及创作上的得失都有大抵平实的评价。有《持雅堂全集》本和《清诗话续编》本。

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八旗通志

兵制史书。又名《八旗通志二集》。清铁保等奉敕续修。铁保,字治亭,号梅庵,姓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累官吏部主事。是书约于嘉庆间精选补充《八旗通志》而成。较之《八旗通志》,资料来源有所扩大,体例亦有所变通,并增加了一些类目。计凡三百四十二卷,卷首十二卷。卷首载天章、敕谕。“志”有旗分、兵制、职官、氏族、土田、典礼、学校、选举、营建、人物等类。“表”分封爵、世职、宗人府、内阁、部院、直省等大臣以及内大臣年表,八旗都统年表。另有八旗大臣题名。全书已非原志之志、表、传三部分,原志诸传收入人物志内,人物志所补,多系李绂补撰。志下有目,如氏族志下分八旗满洲谱系、八旗蒙古谱系、八旗高丽谱系、八旗汉军谱系等子目。世职表按满洲、蒙古、汉军之黄、白、红、蓝,或前镶后正,或前正后镶,分述其世职。八旗大臣题名按各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分卷。所补内容以乾隆朝为主,卷首天章、敕谕所收资料尤为难得。系研究八旗之社会制度和军事制度沿革的重要参考书。有乾隆末年刻本、1984年中央民族学院影印本。

道余录

道余录

全一卷。明代姚广孝(1335~1418)撰。姚广孝,僧名道衍独庵,精研内外典籍,自我国古典文学,乃至佛教之禅、华严、天台、净土,悉皆博通。本书旨在反驳宋代儒者之排佛论,而谓‘不探佛书,不知佛之底蕴’,并立于华严及禅之立场,对二程(程颐、程颢)及朱子(朱熹)展开批判。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