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与剧论
作者:夏衍章节列表
升序↑- 在《春蚕》座谈会上的发言
- “告诉你吧”
- 电影批评的机能
- 影评人、剧作者与观众
- 《火山情血》评
- 《生路》述评
- 《城市之夜》评
- 柏勃斯德之巨作《吉诃德先生》
- 《凌霄壮志》赘言
- 《妒花风雨》评
- 《权势与荣誉》的叙述法及其他
- 故事连累了导演的一个实证
- 凯塞琳女皇的时代
- 辣的材料与甜的烹调
- 在《十字街头》座谈会上的发言
- 从冬到春的戏剧
- 对于春季联合公演的一些杂感
- 库里琴如此说
- 一封给日本友人的信
- 论上海现阶段的剧运
- 论剧本荒
- 给战地戏剧工作者的一封信
- 谈 真
- 作剧偶谈
- 于伶小论
- 演员与语言
- 关心的,熟悉的
- 论正规化
- 论“戏德”
- 谈小丑
- 人、演员、剧团
- 从迷雾中看一面镜子
- 戏剧与人生
- 戏剧到农民大众中去
- 历史剧所感
- 剧作上的几个问题
- “八年的苦白吃了吗?”
- 在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论《十五贯》的改编
- 几个比喻和联想
- 难忘的1930年
- 杂谈改编
- 谈《林家铺子》的改编
- 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
- 关汉卿不朽
- 在1959年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的讲话
- 漫谈改编
- 题材·主题
- 在1961年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 塑造性格与历史真实
- 从点戏说起
- 也谈戏剧语言
- 历史剧的题材
- 生活·题材·创作
- 对改编问题答客问
- 周总理对演剧队的关怀
- 从广州会议谈起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我的期望
- 给一位青年作者的信
- 在1979年电影导演会议上的讲话
- 重读《创新独白》
- 关于文艺创作的几次谈话
- 答《戏文》编者问
- 为提高影片质量而奋斗
- 在“新中国三十五周年电影回顾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电影卷》序
- 在全国话剧文学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 培养一支过硬的电影编剧队伍
- 纪念艺术大师欧阳予倩百岁诞辰
- 他爱人民,人民也爱他的艺术
- 《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史略》代序
-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导言
- 《大江东去——沈祖安人物论集》序
- 夏衍年表
夏衍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高卢战记
古罗马战争史著作。凯撒(见“内战记”)著。有多种文字版本。中译本由任炳湘据莱比锡出版的托伊布纳尔丛书的拉丁文本译出,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中译本约18万字,共8卷,前7卷由凯撒撰写,第8卷由别人续写。前7卷记述了公元前58—52年凯撒征服高卢的经过,基本上是每卷记述1年的战事。第1卷:高卢的地理和居民概况,公元前58年凯撒经过几个战役征服了高卢中部的厄尔维几人。第2卷:公元前57年凯撒征服高卢东北部的比尔及人。第3卷:公元前56年凯撒征服布列塔尼和诺曼底地区的文几内人和阿奎丹尼地区的高卢人。第4卷:日耳曼人的情况,公元前55年凯撒对高卢人特别是对日耳曼人的战争,第1次远征不列颠的情况。第5卷:不列颠概况,公元前54年凯撒第2次远征不列颠,又班师镇压高卢人的反抗。第6卷: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概况,公元前53年凯撒对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战争。第7卷:公元前52年凯撒镇压了高卢大起义,罗马为其胜利举行感恩祭。第8卷:公元前51—50年凯撒最终镇压了高卢人的反抗,回到意大利;他与元老院和庞培的斗争。如实地记载了公元前1世纪中叶高卢人、日耳曼人、不列颠人的政治、经济、风俗人情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西欧早期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未轩文集
十二卷。《补遗》 二卷。《附录》一卷。明黄仲昭撰。黄仲昭名潜,以字行,号退岩居士,莆田 (今属福建) 人。成化二年 (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因直谏被杖谪官,弘治初(1488年)起江西提学佥事,旋乞归,以讲学为事,世称未轩先生。有《八闽通志》(已著录)、《未轩文集》、《延平府志》、《邵武府志》等,此集为其门人刘节所编,刻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由黄迈琮在嘉靖黄希白刻本基础上,加以增修,另加补遗二卷,重新刊刻行世,凡正文十二卷,补遗二卷,附录一卷。陈田在《明诗纪事》中说《未轩集》十四卷,即是将补遗二卷也计算在内。黄仲昭并不看重诗词创作,他与章懋、庄咏共同遭贬,有“翰林三君子”之称。后章懋、庄咏皆聚徒讲学,而他则刻意于地方史志的撰写,因此虽在诗文创作方面,不及章懋、庄咏著名,但仍别具一格。林瀚在黄仲昭墓志中称其“作为文章,浑厚典重,无艰深聱硗之语。”藏书家徐时栋在《未轩集》题记中也说:“未轩诗质实无华,明之中叶流尚如此,然亦时有佳句。而其题丰园十诗,竟无一二语可以入摘句图也。”由此可见,他的诗文的文学价值并不很高。另外,还有《未轩公文集》不分卷的清抄本行世。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李剑农著。太平洋书店1930年出版。李氏又名剑生,号德生,湖南邵阳人。1913年赴英留学,1916年回国。致力于中国政治史和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该书原名为《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著者对1898—1928年间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各系军阀之间政治斗争作了精辟的分析。1946年补写了1840—1937年的中国政治斗争,改为现名出版。后作者又删去《导言》和最后一章,并略加校改,195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在该书中,著者认为西方近代正值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而中国则处于封闭落后之中,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必然的。而此后的政治变化,大致可分三个段落: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这是外力侵入,新思想酝酿的时期;第二阶段从甲午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进展,满清皇位颠覆的时代;第三阶段从民国成立到国民党由广东出师北伐,这是革命势力与满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全书分析中肯,比较注意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纷争角逐以及政治斗争的演变和分化,是这一领域较成功的著作。
千金裘
清代著名的蒙学作品
朴通事
《朴通事》的字数约比《老乞大》多三分之一,分成上、中、下三卷。全书用对话或一人叙述的方式,介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宴会、买卖、农业、手工业、词讼、宗教、游艺、景物等多项内容。两书反映的是中国北方特别是都城的社会生活。从内容来看,两书显然又兼有旅行指南、经商指南的作用。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袁了凡用来训诫他儿子所作的家训,当时命名为《诫子文》,在劝善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家的“境随心转”与道家的“转改运数”中所谓“境”和“运”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依据就是人的起心、动念。《了凡四训》列举了了凡先生的亲身经历及其他果报故事,从种何种因、得何种果的因果观出发,劝诫世人多行善举。《了凡四训》虽然是一部家训,但是其劝善之意已经超出了“小我之家”,更怀有佛家的“普度众生”精神。这部家训主体部分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通篇都在说明人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