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斋有学集
作者:钱谦益
清代诗文别集。钱谦益撰。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学家,号牧斋。明代创作的诗文已先此编入《牧斋初学集》,本集系入清以后创作的诗文集,因此以“有学”(“有”通“又”)为名。它最初刻于清康熙三年(1664),诗有《秋槐诗集》、支集、《夏五诗集》各1卷,《绛云余烬集》上、下2卷,《秋槐诗别集》、《高会堂诗集》、《长干塔光集》、《红豆诗初集》、二集,三集各1卷,《东涧诗集》上、下2卷,凡13卷,编年排次;文37卷,分类编排。合计共50卷,卷次相属。康熙二十四年金匮山房又刻有重定本,将若干佚作分别补入有关各卷,最末另增1卷,成书51卷,惟字句改易颇多。后来《四部丛刊》影印此集,以初刻本为底本,将重定本增补的佚作合编为《牧斋有学集补》1卷,又将两本异文编校为校勘记1卷,一并附于集末。重定本中增补的某些佚作,实际上初刻本已收入,只是篇名不同而已。宣统二年(1910)邃汉斋编印《牧斋全集》,收本集初刻本之后附有补遗2卷,佚作与重定本不尽相同。本集诗歌部分有钱谦益族孙钱曾所撰笺注,编次、篇目、字句与原本颇有出入。而钱谦益入清之后创作的诗文,未收入此集的也还很多。如钱曾《笺注》原目中有的《投笔集》,本集未收,大概因“违碍”太甚只能割爱。当然,钱曾《投笔集笺注》,事实上也是很久以后才单独刊行。
章节列表
升序↑- ●有学集卷一
- ●有学集卷二
- ●有学集卷三
- ●有学集卷四
- ●有学集卷五
- ●有学集卷六
- ●有学集卷七
- ●有学集卷八
- ●有学集卷九
- ●有学集卷十
- ●有学集卷十一
- ●有学集卷十二
- ●有学集卷十三
- ●有学集卷十四
- ●有学集卷十五
- ●有学集卷十六
- ●有学集卷十七
- ●有学集卷十八
- ●有学集卷十九
- ●有学集卷二十
- ●有学集卷二十一
- ●有学集卷二十二
- ●有学集卷二十三
- ●有学集卷二十四
- ●有学集卷二十五
- ●有学集卷二十六
- ●有学集卷二十七
- ●有学集卷二十八
- ●有学集卷二十九
- ●有学集卷三十
- ●有学集卷三十一
- ●有学集卷三十二
- ●有学集卷三十三
- ●有学集卷三十四
- ●有学集卷三十五
- ●有学集卷三十六
- ●有学集卷三十七
- ●有学集卷三十八
- ●有学集卷三十九
- ●有学集卷四十
- ●有学集卷四十一
- ●有学集卷四十二
- ●有学集卷四十三
- ●有学集卷四十四
- ●有学集卷四十五
- ●有学集卷四十六
- ●有学集卷四十七
- ●有学集卷四十八
- ●有学集卷四十九
- ●有学集卷五十
猜你喜欢的书
雅克团
1828年6月7日,梅里美发表了一部重要戏剧作品《雅克团》。《雅克团》是以法国十四世纪著名的“雅克团”农民起义为题材创作的剧本。剧本的故事发生在包阿锡地方,封建领主纪尔伯?达蒲莱蒙凶残横暴,广大的农民群众忍无可忍,在一个名叫若望的修士的启发和率领下举行起义,攻克了达蒲莱蒙的城堡,杀死了封建领主,取得节节胜利。在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和英国浪人军队的内外夹攻下,起义失败,缺乏觉悟的农民军群众在失败的灾难面前,纷纷抱怨若望修士把他们引到了绝境,最后将他杀死。该剧的主旨在于揭示人民反抗封建领主专制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封建暴力下被剥削被压迫人民进行反抗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人民的革命行动表示了明显的同情。
台湾志略
台湾地方志。清李元春撰。二卷。元春字时斋,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据《稗海纪游》、《赤嵌集》和福建、台湾地方志等几十种文献,结合采访记录而成是书,记事止于嘉庆十四年(1809),约五万字。分地志、风俗、物产、胜迹、原事、军政、兵燹、戎略、丛谈等九目。
陶说
清代陶瓷著作。朱琰撰。6卷。分说今、说古、说明、说器4篇。卷一《说今》篇,有饶州窑和陶冶图说2节;卷二《说古》篇,有原始和古窑考2节;卷三《说明》篇,有饶州窑和造法2节;卷四至卷六《说器》篇,上溯唐虞、周商,下至唐、宋、元、明,依照历史沿革,按窑、按器分条叙述,广征博引,但不加评述。此书按陶瓷器出现的顺序作历史性介绍,叙述了明、清两代饶州窑和其他代表性官窑的瓷器及制造技术,是较详尽系统地论述古代陶瓷的著作,是一部著名的陶瓷史。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称鲍廷博本。以后曾多次重刻,传本较多。
养疴漫笔
笔记。宋赵溍著。所记内容颇杂,奇闻异事、医术药方、市井传闻、两宋君臣轶事,皆见卷中。其中有较多文字涉及宋代文人及文学创作,如宋太祖与李煜谈诗,靖康难后中原某驿壁所题爱国诗,金人翟钦甫之诗才等等。然亦带有较多传说成分,如记苏轼知贡举泄试题与李方叔而为章惇二子所得,记陈亮与辛弃疾交而陈惧辛害而盗其骏马以逃事等。今有《续百川学海》、《古今说海》、《说郛》(宛委山堂本)、《学海类编》等本。
林和靖诗集
又作《和靖诗集》。诗别集。北宋林逋(969—1028)撰。四卷。附拾遗一卷,附录一卷。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居西湖孤山, 绝仕, 终生未婚,与梅花、仙鹤为伴,有“梅妻鹤子”之说,卒谥“和靖先生”。史称其稿成则弃去,好事者往往窃记之。是集为其族孙大年集成。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其诗以五律见长,修辞秀雅,风格淡远。有清同治间朱孔彰校刻本。别有影印影明钞本。
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
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