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集
作者:洪皓
四卷。宋洪皓(1088—1155)撰。洪皓字光弼,鄱阳 (今江西波阳县) 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累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被金扣留。副使龚投归刘豫,而洪皓独不屈节,遂流窜冷山,居雪窖中。陈王固新甚敬礼之,使教诸子八人。后兀术杀固新,迁浩云中。至绍兴二十年(1143)始归国,留金十五年。后为秦桧所嫉,安置英州。居九年,始复朝奉郎,内徙至南雄州卒,谥忠宣。《四库全书总目》称:“皓大节凛然,照映今古。虽不必文章为重,然其子适、迈承籍学家并掇词科、著述纷纶,蜚声一代,渊源有自,皓实开之。”著有《松漠纪闻》、《帝王通要》、《姓氏指南》等,传称尚有文集五十卷,今皆不传。《鄱阳集》四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次而成。今有《四库全书》本。
洪皓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布赖顿棒糖
格林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两类,《布赖顿棒糖》是最著名的“严肃小说”之一。所谓严肃是指作品探索的是生活中某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格林在小说中十分注重探讨信仰危机和犯罪,其受欢迎程度历久不衰。在本书中,格林就以黑帮—侦探小说为外壳,敷演了一出探索罪孽与救赎的精神悲剧。17岁的平基从困厄中爬出,一心想攀上权力的顶端;他手持甜美的布赖顿棒糖,将自己彻底献祭给地狱。 为了抵御世人的耻笑,他用残暴遮掩稚嫩,用野心装饰天真,用自负驱走自卑,不惜将身边的人一一逼入深渊。 尽管数次看到死亡近在眼前,他也没有一丝悔改。因为,比起死亡,他更害怕自己窘态毕露。
天马山房遗稿
明代诗文别集。朱淛(字必东,一号损岩)著。为朱淛之甥张秉铎编辑,隆庆间梓刻印行。凡8卷。前有隆庆三年(1569)朱得之序。四库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与其人说:“其诗文不事铅华,独抒怀抱。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诗无俗韵,诵之想见其人,盖泽畔行吟,沉沦没世,而未尝有一穷郁怨尤之语,是为难也。至家居三十余年、于民生国计,切切不忘。集中所载南洋水利之议、山寇海寇之防,皆指陈利病,斟酌时宜,委曲以告当时,不以罢黜而漠视,抑又难矣。”《兰陔诗话》评其诗说:“损岩与马师山同批逆鳞,幸得不死,归隐天马。自谓罢官之岁,适与靖节相符,园中多种菊,每开时,必作数诗以纪岁月。其诗舂容和粹,无穷愁牢骚语。虽不规抚柴桑,其兴趣正自相同。”(《四库全书总目》卷172)
佩文斋书画谱
一百卷。清代孙岳颁、宋骏业、王原祁、吴暻、王铨等奉敕编纂。岳颁,字云韶,号树峰,江苏吴县人。康熙壬戍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是书为康熙敕撰,康熙书斋“佩文”,因以书名。凡经史子集、稗官野乘、山经地志、释典道藏,靡不搜举。上自仓颉史皇,下暨近代皆予收录。书画同谱,补古之集录者,洵称钜观。令书断、画断、书史、画史等书皆各自成编,分门列目,凡所征引,皆列出处,便于稽考,为历代书画谱集大成之作。书首“御制佩文斋书画谱序”曰:“朕万几燕闲,披览典册,间临书家名迹,每观前代纪录书画,诸书种类错互,漫无统纪,遂即佩文斋所有者编葺之。使各以类相从,为一百卷。凡书画之源流,古今工于此者之姓氏,以至闻人之题跋,历代之鉴藏,悉备考而慎其择,亦可谓详且尽矣。”是编有关书学部分中,论书十卷,计书体、书法各两卷,书学、书品各三卷,历代帝王书二卷,书家传(五帝时至三国)三十三卷,历代无名氏书六卷(金二卷,石四卷),御制书画跋、历代帝王书跋各一卷,历代名人书跋十一卷,书辨证两卷,历代鉴藏书类四卷。是书系从一千八百四十四种有关典籍中采辑资料而成。每条下各注所出,使一字一句必有所征,而前后条贯,无所重复,亦无所牴牾。裒合众说,各列姓名,而融贯剪裁,如出一手。体例完善,引据详赅,义例精密,分类科学,为自有书画谱以来最完备之作。尽管出于奉命编纂,可满足统治者个人嗜好,然收集资料丰富,足资后世书画研究者参考。有康熙戊子内府刊本、静永堂刊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光绪五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近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韶舞九成乐补
一卷。元余载撰。载身世无考,唯据其进书原序,自称三山布衣,前福州路儒学录。又据其门人朱模进《乐通韶舞补略序》,知载为元仁宗天历时人,其字曰大车,以养亲辞官,笃行授徒。是书仅文渊阁书目著录,世无传本,唯《永乐大典》所载篇帙犹完。首为《九德之歌音图》,次为《九德之歌义图》,次为《九磬之舞缀兆图》,次为《九磬之舞采章图》。其说与沈约、司马光、刘鉴诸家之说有异,但虽自出新意,亦不为无据。载所定舞图,皆据河图洛书以起数,未免附会牵合。然数不外于奇偶,奇偶不外于阴阳,易道广大,事事可通,亦未始不言之成理。其书屡经传写,讹误甚多。如《音图》第八章“至哉坤元”之“坤”字,据后《义图》应在第八格,而旧本误在第七格,其他讹误则不胜枚举。是书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 ·经部》(嘉庆本、景嘉庆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前汉书平话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书题 “续集”,当必有已佚失的 “正集”,此《续集》从“时大汉五年十一月某日项王自刎而死”说起,则推知“正集”的内容可能就是讲述项羽生前及楚汉之争的故事。本书卷上记诛韩信、征陈豨,捉季布及钟离末。卷中记汉高祖杀彭越、英布;高祖崩,吕后杀赵王如意及戚夫人。卷下记吕后专权,刘泽举兵反吕氏,终于文帝即位。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 《汉书》其他史传如 《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全书以斩韩信事件为主,兼及其他功臣被戮,线索分明,结构紧凑,与元代虞氏同刊的其他四种平话相比,是故事系统性较强的一部。该书是研究宋元话本小说的重要资料,并可见到戏曲与小说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全相平话五种》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据此影印的有仓石武四郎影印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全相平话五种》影印本。排印本有1955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本。另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锡根点校的《宋元平话集》本。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亦称《普贤愿经》。佛教经典。一卷。偈颂体。内容系颂赞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一、敬礼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旨在说明必须通过修十大行愿才能证入法界缘起。原为《华严经》的一部分。传统认为,《入法界品》是《华严经》最精华的部分,总摄华严入证因果;此经又是《入法界品》最精华的部分,称此经以十大行愿为所诠,以证入华严法界为旨趣,以利益有情广大意乐为入门,以往生净土为方便。